第368章 紧凑8分钟(1 / 2)

加入书签

在洛杉矶大小林立的诸多电影院中,最具知名度的应该是好莱坞中国剧场以及于2001年建成的柯达剧院了——拥有3400个座位的柯达剧院从2002年起一直都是奥斯卡颁奖典礼的举办地,而中国剧场80多年的历史,也让它成为了许多电影大片最爱的首映场地,在剧场前那小小的院子里,更是留下了诸多巨星的手印、脚印——这也是剧场的财源之一,每年都有许多电影为了出宣传新闻,在中国剧院前留下手印,当然了,最终能够被安放在院中的则是寥寥无几:1992年,当如日中天的汤姆.克鲁斯在此处留下手印时,都被人质疑,“你怎么能让他的手印出现在玛丽莲.梦露旁边?”可想而知,要在这并不大的空地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对明星的地位有多高的要求了。

“珍妮弗还没有在中国剧场里留过手印吧?”受到邀请,专程从芝加哥前来参加首映礼的理查德.罗佩看到了熟人,他走过去和阿兰.莫里森打了个招呼,闲聊地说道,“有吗?我还以为下午他们会乘势举办一个留手印的活动——不论如何,她应该是新千年以后崛起的明星里,最有资格在此处留下手印的明星了。”

在首映礼正式开始前的空隙里,参加首映礼的嘉宾们都在院子里溜达着,詹姆斯.卡梅隆、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罗伯.马歇尔这几人就在院子一角谈笑着,而华纳不但来了高级制片人凯瑞.奥伦特,甚至连杰夫.罗宾诺夫都亲自出马来给大梦站台,可谓是给足了面子——如果算上因为《速度与激情》来的林诣彬、保罗.沃克,范.迪塞尔、巨石强森,《碟中谍4》请动的汤姆.克鲁斯,李安、安迪.萨姆博格、珍妮弗.贝尔,纯粹因为交情前来的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因为和扎克瑞.昆图熟悉而来的卡尔.厄本、克里斯.派恩,j.j.埃布姆莱斯等人,中国剧场里人来人往热闹无比,剧场外还有大量云集而来的粉丝尖叫着不同的名字,从场地和安保来看,这盛况简直丝毫都不逊色于数月前在邻居柯达剧院里举办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就差来个红毯现场直播了……

“nope,听说他们直到被剧院邀请以前都不会办类似的活动,”阿兰摇了摇头,有些感慨地说道,“所以我估计,要在院子里看到珍妮弗的名字,还需要五年到十年的时间吧——如果她的巅峰期没有这么久,那对于剧院来说,她可能的确是不够格。”

“玛丽莲可没有用这么久的时间来留手印。”理查德嘀咕了一句,也笑了起来:有希望真正留手印的明星,反而会比较爱惜名声,倒是那些根本无望把手印留在院子里的演员对此趋之若鹜,这也算是好莱坞的一个怪现象了。“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珍妮弗在《代号shero》里的表现和《阿凡达》一样平淡的话,那我也要质疑她有没有留手印的资格了。”

“平淡——这正是我想说的词儿。”阿兰也点了点头,他又自嘲地一笑,“当然,如果不是《阿凡达》的票房和这种新鲜的方式,也许我们早就说出口了——你不能说她表演得不好,但确实,从《九》开始,接连几部电影都给人以缺乏惊喜的感觉,够不上批评,但和以前的她比起来,这的确是一个不祥的征兆。”

“当然,你还是会关注她的电影,”理查德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这几乎已经成了质量和卖座的保证,说实话,有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觉得她也许根本不在乎影评,毕竟她已经有了票房,不过有时候你又会觉得她值得别人温柔的对待,就像是她说的,兼顾艺术性和商业性并不简单……走吧,进去看看我们的位置在哪里——真可惜这次在中国剧院首映,没法提前看到imax版了。”

“是的,这是个问题,中国剧院的3d放映厅也不是那么的舒服,我猜这一次他们肯定是开放了好几个厅,否则这么多人根本安排不下,”阿兰和理查德一起走向了剧院内部,“罗杰最近的身体怎么样?——我还以为你们不会到洛杉矶来看首映呢,上回你就说以后不会为了这种事儿跑太远了。”

“他们不在芝加哥办首映了,又给我买机票——”理查德耸了耸肩,“再说,你知道,这是珍妮弗嘛。”

两个影评人对视了一眼,都笑了起来,他们礼貌地说了声‘抱歉’,和一位身穿西装的阿拉伯裔擦身而过,走进了剧院内部,“你看到了吗,门厅里配备了五名翻译,这个首映礼上真的什么国家的人都有——”

作为电影的绝对主演和投资人,珍妮弗.杰弗森夫妇当然是全场最忙碌的一对,整个剧组在亮相之后也都去接受各种采访,很难面面俱到地和朋友们打上招呼,但由专业pr组成的接待团队并没有冷落到任何一个宾客,很快,两位影评人就找到了他们的座位——一如阿兰的预料,这一次中国剧院开放了所有的3d放映厅,供给近五百名首映礼嘉宾,主要剧组成员所在的影厅里坐的几乎都是业内人士和影评人,亲友们、赞助商、投资商的首映赠票和营销活动的幸运观众则填满了余下两个放映厅。

酒水和零食小点都在大堂,可以随意取用,不过,兴奋的观众们还是早早地填满了影厅,剧组成员们则一直不见踪影,也没有惯常的映前讲话环节,几乎是时间一到,屏幕就黑了下去,而观众们慌忙地戴上了3d眼镜,在一片黑暗中欣赏起了大梦的3dlogo:虽然一部电影有多部公司制作,片头动画陆续播放也是常态,但这一次,大梦的logo排在了华纳之前,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这还是很新鲜的体验。

“我叫凯莉.约翰逊,出生于1987年,今年23岁。”华纳的logo刚刚向观众迎来,制造了一次出屏效果,在一片炫光之中,凯莉的声音便清楚地传了出来,她像是在面试一样,飞快地背诵地说道,“我有两个硕士学位,一个博士学位,在威灵顿工业生物前沿科技研究所工作,我的智商有160,我的经济情况良好,不酗酒,没有药瘾——”

随着她的声音,炫光渐渐淡去,镜头从密闭的门口直接切了进去——门上‘柳金医生办公室’的铭牌一闪而过,让观众猜测到了门内心理医生在给凯莉做咨询的情景,而几乎没给反应的时间,镜头就进了办公室,对准了坐姿端正的凯莉.约翰逊:身穿格子衬衫、牛仔短裤的她把金发绑成了马尾,脚边放着一个大大的longchamp饺子包,包里还露出了笔记本键盘的一角,配合上凯莉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僵硬的坐姿,以及她脸上的黑框眼镜,有些毛躁的发丝,geek形象呼之欲出,而随着她飞快的语调,坐在她旁边的柳金医生眉毛也越扬越高——这含蓄的滑稽一面,让影厅内顿时响起了阵阵的轻笑声,电影刚开场几秒钟,就出了第一个笑点。

“有趣,”理查德.罗佩喃喃地说道,他停止了脊背,感到一种久违的激.情重新在心间闪出了火花,当然,并不是因为开场的这个笑点。“开场有点模仿《史密斯夫妇》,一样是在做咨询,唔,不过这没什么,电影里所有的环节其实都被人拍烂了,主要看你怎么组合……但珍妮弗总算又带来了一种新的表演,即使是商业片级别,也够新鲜的了……”

是的,如果说从梦露起,珍妮弗接连四个角色的表演都有些模式化的话,那么她在凯莉.约翰逊身上贡献出的表演,确实就属于‘从前没有见过’这个让人惊喜的标准了,她用了特别拘束的坐姿来表达人物的性格,微表情也使用得非常吝啬,可以说凯莉几乎是面无表情——但这又和那种因为不会表演而面无表情的演员有本质的区别——她有些紧绷的肩颈,抿起的唇角和不断移动的眼神,都暗示着凯莉丰富的内心活动,更重要的是,在凯莉身上,你甚至还能感觉得到学生那种略带青涩的气息,你可以感受得到她是在‘绷’着自己,在柳金医生跟前有点虚张声势,凯莉年纪不大,社会经验不丰富的特点一下就被带出来了,让人立刻就进入了角色。

奥斯卡级别的演员,这样的表演功力不新鲜,只能说珍妮弗擅长处理的角色类型又多了一种,此外还有就是——

阿兰.莫里森在理查德身边挪动了一下,也低声喃喃了一句,“她确实够敬业——从保养上来说,够有诚意了。”

是的,理查德无声地微笑了一下——以今年29岁的年纪来演23岁的学生,还能把那种青涩的感觉演出来,从妆容上来看,没有露出违和感或是苍老的痕迹,甚至没有常见的玻尿酸下巴,肉毒杆菌双颊,脸颊轮廓依然自然,在好莱坞大把过了25岁就要微整容,2、3年内苍老憔悴得不能卸妆见人的女明星里,无异于是一股清流——想方设法地维持自己的青春,延长自己的艺术生命,把微整容的时间推得越后越好,维持面部表情的自然,这本来都是演员的本分,如果你的脸都不听使唤了,那还怎么演戏?

不管媒体怎么猜测珍妮弗的私生活,起码对于影评人来说,他们听说的一直都是珍妮弗为了维持尽量好的外形条件而节食、运动,戒绝派对的故事,而这种如今基本上快绝种的敬业精神,让电影人怎么能不对她产生好感?珍妮弗在几年内就拿了好几个奥斯卡,但《九》、《阿凡达》的表演都不算出彩,就这样还没被影评人骂,除了公关得力以外,业内随着时间推移而渐渐发酵的好感度,也是个重要的原因。

“我的父母和我关系良好,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妹妹,我们彼此定期联系,在中小学我没有被bully过。”一口气把心理医生所有的兴趣点全都封死了,凯莉歇了一口气,“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吗?柳金医生?”

“呃……”柳金医生拖长了声音,影院里再次响起了短促的笑声,她上下敲打着笔记本,用试探性的口吻说道,“说说你的童年?”

看到她对待凯莉那小心翼翼的棘手态度,观众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而凯莉则一无所觉地耸了耸肩。

“ok。”她说道,“我的童年。”

在一道闪回的特效后,一个可爱的小演员穿着美人鱼公主裙,戴着公主头冠,手里拿着气球,在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迪士尼乐园一角,对着排队处的人群认真地数着数,小脸绷得紧紧的,口中说道,“26、27、28、29……”而随着一声“凯莉!”的呼唤,两个大孩子跑了过来,听过凯莉叙述的观众立刻就能明白:这就是凯莉的哥哥、姐姐了。

“妈妈,妈妈,凯莉在这里——”

《代号shero》的童星阵容堪称豪华,小凯莉由乔伊.金饰演,而她的姐姐则是好莱坞最富盛名的童星达寇塔.范宁,可爱的小姐姐对着远处挥了挥手,又责问地转向了妹妹,“凯莉!你应该牵着我的手的,如果你走丢了,就会有外星大怪兽来把你吃掉的——我向你保证,这绝对是真的!”

看过《世界大战》的观众们都发出了轻轻的笑声,而屏幕上的凯莉当然不会对这个调侃的笑点发出反应,她还在数着入口处排队的人数,“32、33——”

“凯莉!”

“凯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