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海军假日—— 舰队(1 / 1)

加入书签

只要不是太小口径的炮弹都是可以安装引信的,口径越大越好安装,口径越小越麻烦。

那么,大口径的防空炮重量大、体积大、射速慢,射程远,能够安装在舰艇上的数量有限,目标也主要是很远距离外的飞机,少装点就少装点,问题不大。再一个,按亨利在巴黎远征军司令部时候讲的”对付战列舰,最好还是战列舰“的理论来说,防空是对付飞机,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飞机来对付飞机,防空炮就是用来查缺补漏的。

舰艇要对付的目标基本上属于飞机防空剩下的部分,再加上远距离的大口径防空炮的防御,冲到舰艇附近的飞机,就需要小口径防空炮来应付,依靠的就是小口径速射炮的射速。

但距离缩小,相对速度就会越快,而小口径防空炮的射速提高是有极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是增加火炮数量,一个是多管联动,比如方形四联装,横排四联装,三联装,六联装等等,另一个就是使用加特林机枪的原理——转管火炮。

最后一种方式,就是只要瞄准大概位置进行概率射击的路子,这个路子的根本,不是提高多少射速,而是提高炮弹命中率——就是使用特殊引信的特种炮弹——无线电引信的使用,涉及到晶体管和雷达原理。

这是一个海军进行雷达实验的雷达官无意中从雷达得到的灵感,但是让亨利和参联会出了一身冷汗,天才啊!闻一而知十啊!于是,该实验雷达官立刻被调离了舰艇岗位,进入了特斯拉和军方合作的实验室,担任军方代表。对于这个不过刚刚24岁的年轻军官来说,不知道是福还是祸了,只能肯定的说,小伙子,从今开始,你没有了上战场的机会了,退役也等你熬到退休年龄为止吧。

很多事情怕的就是深入思考,越深入,就越能自己吓自己,于是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研发提上了日程,但海军对于战斗飞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不仅对速度、高度、盘旋、火力,还有起降距离等有要求;对甲板起飞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的起飞方式太慢,需要时间太长,海军需要短时间起降更多的飞机,好迅速形成空中编队,保证作战效率。

由于技术水平问题,海军战斗飞机还只能分成三类作战飞机和辅助飞机,不能做到通用,那么一艘航母能够装载的作战飞机的数量是有限的——一艘美国海军又战列舰舰体改装的航母4.5万吨左右,可以装载80多架,其中驱逐机占两个中队36架,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各一个中队18架,水上飞机2架,另作战飞机还要有12架备用,总数86架。

数量看着很多,但往往不能对敌方的舰队形成致命威胁——美国海军通过两支航母编队演习确认的,负责对进攻效果进行评价的人员确定进攻对航母造成了损伤,但并不能击沉。

演习的结果轰动了整个海军部,战列舰派再次开始活跃,一副趁机把航母派击沉的架势。这下,航母派也坐不住了,尽管航母派的理由很多,而且都很充分,但战列舰派就一句话:“你们没有击沉!”这就把航母派恶心死了。

航母派中的最坚定的当属亨利,虽然亨利不是海军出身,现在也已经退役,但后来在海军中的影响力还在,至少美国参战前得到费舍尔的帮助,提高了很久炮术水平,是实打实的让海军上上下下都记住了亨利的人情的。

亨利给出的办法,很简单。“我们现在正处于和平时期。战争刚刚结束,至少在下一代人成长起来之前,可以不考虑新的战争爆发的可能性。那么,我们可以有很长时间来验证我们的理论。所有新的技术从诞生到可以实际应用,再到成熟,都是需要时间的,即便是战列舰的拥趸也要重新确定新的战列舰标准,以及新装备对战列舰炮术的运用。我们有什么可以着急的呢?”

一时间,在亨利的话传开后,海军内部所有的派系拥趸全部偃旗息鼓。是的,我们有的是时间去一一验证我们的所有新理论、新设想,最多不过是多花点钱,多进行几次演习验证罢了。

新的舰队编制,是按照战列舰派和航母派的争论,分别进行的。然后,两种不同编制的舰队进行了多次对抗性演习,得出的结论让战列舰派很难受,但也是接受了航母派的主要论点:未来的战争将在视线外进行。谁掌握了天空,谁就能掌握海权,掌握了海权,就掌握了世界。

因为,所有演习的结果,都是战列舰在进入火炮射程前,就被航母的舰载机重创、甚至击沉了。

不过,航母舰载机的作战能力还是比较差,如果不是航母舰载机能在数百公里的距离上发现战列舰舰队,并及时发起攻击,那么一旦被战列舰接近到一定距离,战列舰就可以顶着舰载机的攻击,进入到舰炮的攻击距离,那么,危险的就是航母了。

再有,舰载机的作战受到了天气很大的影响,一旦遇到恶劣天气,舰载机就无法起降,这就导致航母的作战能力接近为零,同时,还是恶劣天气会导致航母对水下防御的空档:潜艇可以利用恶劣天气接近到潜射鱼雷的发射距离,属于仅次于敌方作战飞机的威胁。

所有在演习中发现的问题,都是可能被敌人利用的弱点,就是必须改进的问题。

同时,航母舰载机对自身航母也进行了弱点试探,发现了航母在防御上的弱点,舰首和舰尾。这两个方向由于要进行飞机的起降作业,所以只能装备少量的防空炮,以免误伤自身作战飞机,导致防御力量较弱。而航母的侧翼同样也有弱点,就是对鱼雷的防御较差,因航母起降作业时必须保持方向不变,如果有潜艇突破外围防御圈,那么航母的舰体长度就成为最好的靶子。

除了航母舰首和舰尾的弱点不好增加防空炮改进,在防鱼雷攻击的方面倒是比较容易增加防御设备:简单的防雷网就可以。防雷网是使用钢丝绳编织的一面大网,高速行驶时收起,起降作业时放下,在舰体和防雷网之间用钢管进行支撑、隔离,用柔性结构的网削减鱼雷的动能,用距离削弱炸药爆炸对舰体的影响。

同样,航母舰艇防御提升了,对舰载机的攻击能力的要求也提升了。这就是剑与盾的之间的矛盾问题,攻击与防御都在不断地要求提升,似乎没有一个尽头。

海军开始对舰载机的标准进行研究,并提出要求飞机制造行业随之进行技术攻关。仅仅驱逐机一项,海军就提出来三项要求,第一是速度:起飞、平飞、俯冲、爬升、滚转等机动动作的响应时间以及最大速度;第二,飞机的安全性,包括机体结构强度、飞行员保护,如装甲和自闭油箱;第三,火力。

海军要求,在两年内,各家飞机公司应拿出符合海军要求标准的飞机,供测试使用,如果能通过海军和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的专家审核,将向中标企业下达订单。

同时,和海军一同行动的还有陆军。陆军已经在一战期间享受到了空中支援的好处,对作战飞机的需求量一样很大。其中陆军对驱逐机的要求与海军几乎没有两样,唯一的区别就是陆军不必受到起降跑道的限制,不必受到飞机体型大小的限制。

与海军不同的是,陆军的空中作战具备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而海军一般都属于战术性。所以陆军对战略方面的作战飞机还有更多的要求。

而与此相关的是,威廉米切尔认为,应当将陆军航空队从陆军中独立出来,让空军能够得到顺应时代的发展机会,而不是被局限于陆军范畴之内。他认为,空军将承担的两大作战任务,即战术性的和战略性的任务,其中战略性的任务将超出陆军地面作战的范围,在归属陆军管理会限制空军的使用范围和作战能力。

米切尔的言论立刻遭到了陆军的谴责,再加上他对海军航母的鼓吹,早已得罪了海军中的战列舰派,即使后来的演习中证明了米切尔论点的正确性,但米切尔并不是亨利,没有足够的盟友,也没有能交换的利益,所以,在陆军给以米切尔降职降衔处理的时候,无论陆海军都没有给他讲情的!

米切尔不同于亨利,亨利更多的是在进行引导,再加上亨利早早就退出了现役,这让亨利的言论不致于引起陆海军将领们的反感——作为一个前军官,依然关心军队建设,提出的理论都属于建议,不涉及到军兵种之间的关系,也就有斡旋的余地。而米切尔属于纯粹的军人,从来都是直来直往,不知道婉转和迂回,他提出的将航空兵单列兵种,实际上就属于在陆海军兵种外又增加了一个分军费的,这肯定会招致原有利益分配的改变,你动了我的奶酪,不收拾你收拾谁?

海军对舰队的编制最后确定的标准是,每一支分舰队都必须由航母和战列舰编组进行,既要保证远程打击能力,同时还要保证近程防御能力,不能出现敌方战列舰突进到舰炮射程,导致航母无力对抗的情况出现,因此航母舰队里必须保有至少一艘战列舰,作为航母舰队的最后防御,使航母可以利用时间原理舰炮射程。

不过这样的安排,就必须要求战列舰能够具备和航母编队的速度:航母能达到30节以上的航速,而战列舰一般都在30节以下,于是,更换战列舰动力系统就成了必要的工作。而在动力研发领域最出色的通用动力再次成为赢家。

事实上,此时的通用动力已经将一部分飞机发动机方面的研究转让给了波音公司,用于波音对于重型飞机的研制——运输机和重型轰炸机,超远程水上飞机。而通用动力同样把汽车发动机部分的研究转让给了通用汽车,自己只保留了船舶动力没有分割,以及剩余的飞机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等方面,集中了自身的研发能力,并在船舶动力方面再次取得了突破。

这一次船舶动力突破的是柴—燃联合动力方面,燃气动力机构的稳定性得到了突破,故障时间间隔延长了两倍,还增加了利用高温废气的装置进行再循环利用。不过坏消息就是柴—燃联合动力系统,又多了一个利用高温废气的蒸汽轮机,系统反而更复杂了。

对于这种突破,虽然一样各种问题都不少,但亨利还是很乐于见到的。毕竟技术就是这样螺旋上升式的发展进步的,总有一天,高效、简洁的动力装备会成为舰船主力。这一点亨利从来不会质疑。

现在,美国海军的舰队编制最大的限制就是:统一的最低航速。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海军就可以进行高速机动作战,可以轻松控制舰载机作战半径内的所有海域。所以,新的航母分舰队编制如下:主力大型航母一艘,新建的次级航母一艘,战列舰一艘,重巡洋舰4艘,驱逐舰8艘,护卫舰12艘,另辅助舰艇有补给船两艘,指挥舰一艘,鱼雷艇母舰两艘,潜艇8艘。其中舰队航母携带舰载机一个半联队,次级航母一个联队,总共可以携带舰载机216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