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1 / 1)
但在1925年,红党正在和民党合作,亨利也没有机会与在广州的红党接触就离开了华夏,现在想一想也确实很遗憾的。不过还有机会,在亨利印象里,朱玉阶将军是1926年自苏联回国参加北伐,去做川军工作的,然后在1927年年初,转道南昌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不久更兼任南昌警察局局长。所以,还是有机会再次与朱玉阶联系上的。
现在依旧在负责云南事物的伯恩哈德·斯蒂芬斯不仅是朱玉阶将军的老朋友,同样还负责管理攀枝花的地区的事情,考虑到攀蓉铁路接近通车,伯恩要去万县和泸州还是很方便的。未雨绸缪,亨利觉得还是应当让伯恩和朱玉阶将军及早联系上比较好,尤其是号称华夏军神的刘明昭,那可是亨利很感兴趣的、很佩服的人物啊。
亨利一边在圣迭戈向潘兴和维克斯展示自己在声纳和鱼雷方面的研究成果,一边还在想着自己在华夏的布局。
作为潜艇最重要的攻击利器,鱼雷这种武器的发展道路,一直都是更大的威力、更远的射程,更高的速度。二战期间,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鱼雷,堪称是日本研究的93式酸素鱼雷。
这是符合日军一贯的丧心病狂的武器,使用纯氧作为助燃剂的热动力鱼雷,由于纯氧助燃后,生成的是水,所以鱼雷航迹在中后段开始就基本看不到气泡,非常的隐蔽阴险,很多美军舰艇都是在不知不觉中中弹的!
这种鱼雷一经服役,就拿下了航程最远,航速最高,装药量最大的三个冠军,由于其威力巨大,美军往往称呼其外号“长矛”而不是这型鱼雷的本名。这款纯氧鱼雷的射程是在33~35节定速时可以达到四万四百米的距离,非常适合夜间偷袭,还能保证日军舰艇或者潜艇的安全。
但这款鱼雷并不是没有其他问题,不仅有,而且还不少。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超远的射程,会让鱼雷丢失目标。鱼雷攻击一般都要预估提前量和限制目标转向逃走,如果距离过远,就会给目标留有足够的转向规避、逃走的机会和时间。这样一来,鱼雷的攻击距离太远,往往就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
其次的问题是,这款鱼雷的引信过于灵敏,很容易被海浪或者军舰尾流引爆!
第三,压缩氧气保存不易,每次作战都要现场加注氧气,因此还需要在舰艇和潜艇上布置制氧机,非常不便,还容易造成氧气殉爆。同样,还是和这个问题相关的就是,输氧管也需要频繁的清理,万一里边还有残油,也一样很容易导致纯氧爆燃。
此外,日本生产的陀螺仪也不稳定,很容易导致鱼雷定位、定深失败,无法命中目标。
这些问题,除了日本海军对鱼雷的定位不准的原因外,还是由于日本海军自身定位问题导致的。日本是在寄希望与鱼雷偷袭能够取得击败美国海军舰队战果上了,因为很多可以保持清醒的日本海军技术官僚是清楚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工业实力的差距的,比如,山本五十六在面对日军大本营的询问时,就说过,他只能保证偷袭珍珠港,只能给日本争取最多一年半的时间!而不是彻底击败美国。
这就是美国与德国和日本最大的不同点,美国有足够的资源,也有足够的时间,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完全可以不依靠欧洲和亚洲市场,就可以获取全部的所需要的资源,也有足够的人口和国内市场,对外依赖性并不强,这种情况和华夏以及苏联是类似的。
美国可以允许自己的发展方向出现问题,并且有能力、有时间去修改,符合实际的需要,但日本和德国就像是在一条小河沟里航行的战列舰,没有他们掉头转向的余地,只能选定一条道路,然后走到黑!
如果说原时空的苏联没有发展出来类似美国的全面的水面舰队和潜艇部队,实在是苏联当时的战略环境导致的。苏联最主要的经济和工业都在它的欧洲部分,而欧洲部分的苏联出海口,一个是波罗的海,一个是黑海,都是半封闭的内陆海,而唯一一个可以直接航行到大西洋的港口——摩尔曼斯克,却是地处北极圈附近,要受到北冰洋的冰冻问题影响,无法保证全年通航,而且,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摩尔曼斯克航线一样要走挪威沿海才能进入大西洋,这就让其战略价值大打折扣。
而远在亚洲东海岸的海参崴基地,不仅存在冬季冰封影响,还有一个工业基础设施、设备薄弱的问题。苏联是没有机会和精力去建设太平洋西岸的领土的——所有的设备要从苏联的欧洲部分起运,而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输力量要受到春季冰雪融化造成的沼泽、泥潭的影响,冻土地带并不能保证铁路随时能够畅通。
亨利清楚地记得,二战期间,美国对苏联的军事援助,是走了三条路进行的,一条是走摩尔曼斯克的海上航线,一条是走伊朗到达苏联中亚腹地的航线,最后一条就是走北极航线,运输到海参崴,然后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运输到苏联的欧洲部分。这三条航线里,损失最大的摩尔曼斯克航线,那是德国潜艇的功劳,效率居中的是伊朗线,速度最慢、效率最低的就是西伯利亚航线。原因就是西伯利亚铁路的运力比较低。
二战期间,并不是苏联公民的工作效率低,在王国风险面前,几乎所有的苏联工人都在拼命的工作,但是铁路本身不行,你叫这些工人怎么办?那可是将近一万公里的距离啊!跨越了八个时区的壮观人造物!按照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行驶,9200多公里需要不眠不休地行驶230个小时,近10天时间!
问题是铁路运行并不是一个方向啊,而在冻土地带建造铁路,当时的苏联是无力修筑复线的,所以,苏联在铁路沿线城市建设了大量的会让站,这就降低了火车的通行效率——通行时间被延长了。
不过,未来一旦发生战争,美国给苏联提供的援助,更多的会使用集装箱运输,估计在这条铁路上耽误的时间会减少一些吧。
要说现在美国人的航运是全世界最发达的,不仅是海运有集装箱这种开了挂的先进方式,就连民航运输都是世界顶尖的水平。不说和波音在军事领域竞争非常激烈的寇蒂斯公司,就是后起之秀道格拉斯飞机公司都已经设计出了航程在两千公里的民用运输飞机,如果顺利,今年就可以进入到民用航空市场,不让波音80独美。
同时,美国已经开发和正在申请的民航航线已经达到了二十条之多,虽然大部分集中在美国东部,但加州的三大城市之间也是安排了定期的航班的。
比海运和空运发展更早的是铁路,当年范德比尔特家族,就是美国的铁路大亨,就连鲍尔默家族都曾经是范德比尔特家族的小弟,借助人家划拉了很多太平洋铁路两侧的土地和矿山。同时鲍尔默家族也是利用铁路来进行矿场的运输的,这就是为什么当年亨利可以轻松地拿到铁路上的包间的原因。
同样是因为范德比尔特家族控制了美国铁路,使得他的影响力足以和摩根以及洛克菲勒平起平坐,也就造成了老范德比尔特去世后,他的家族迅速的解体。换句话说,范德比尔特家族是第一个被美国中小家族联合针对的家族!
圣迭戈的鱼雷研究中心的成果是搞出了一款射程可以达到6~7000米距离的大威力鱼雷,这款鱼雷还是最传统的热动力鱼雷,使用的还是最传统的碰炸引信,与老型号不同的是改进了鱼雷发动机,并且扩大了直径,扩大了装药量。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款鱼雷有一种型号是可以直接用飞机空投的!
使用飞机发射鱼雷,并不是美国海军最先进行的实验,而是英国皇家海军,但这一次实验并不成功,主要是鱼雷的分量还是太沉了,实验时投掷的那条鱼雷上设计的浮子没有起到设计中应该表现出来的作用。
但是,在二战期间,空中发射鱼雷被认为是最好的打击战舰的方式,一个是鱼雷攻击的位置一般都是在战舰的吃水线,对于战舰来说是最危险的位置;另一个,是鱼雷的装药量比一般的炸弹不少,加上水压作用,一旦击中战舰,就会造成巨大的破坏,这是炸弹做不到的。
随着技术发展,鱼雷的水中速度一般也就是40节左右,而最笨重的战列舰的航速也能达到35节左右,所以潜艇发射的鱼雷和驱逐舰、鱼雷艇发射的鱼雷并不一定能击中目标战舰。其实就是在一战中发生的海战,鱼雷也往往作为掩护撤退的一种手段来进行的。
但鱼雷的巨大威力和杀伤力,是一直被各国海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不管是英国还是德国日本,包括美国在内都在研究威力更大、射程更远、速度更快的鱼雷。其中也包括在鱼雷设计上使用各种专家们臆想出来的各种引信爆炸方式,比如磁暴引信就是一种。
磁力引信就是一种典型的学者型设计引信,没有进行广泛的实弹射击,就认为这种先进的引爆方式是战斗胜利的保障。要知道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纬度不同,磁力都有不同的变化,还有各种不同海域的磁力变化,一只在出港前就设定好参数的磁力引信,如果能够在各种不同磁力波动范围,都能正确、无误地工作,那简直就是外星技术了。
二战初期,德国人就在接近北极海域发现了磁性鱼雷引信的问题,于是果断取消了这种引信,而美国没有,一直到了1944年,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才彻底取消这种磁性鱼雷引信的使用。所以说,事关军队战斗力的事情,都必须要经过各种严格的实弹检验,才可以列装,不然就会害死无数的士兵,并且可能导致军事战略的失败。
MK14鱼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也是亨利要极力避免的情况。所以,当年亨利和勃朗宁先生合作设计的轻重机枪和迫击炮,在向美国陆军推荐列装前,都经过了西点军校的长时间实弹检验,虽然第一批装备的比较仓促,但依然在亨利选定的各个陆军武器试验场进行了长时间检测。只有在不同环境和使用时间的考验后,亨利才会同意一款新装备的入选。
记住是“入选”,还不是列装,在新装备入选后,还要经过试验部队的检验,这次检验的是“人机工程”,也就是收集士兵对新武器使用中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改进,目的只有一个士兵是战争中武器的实际使用人,会长期和列装的武器作伴,他们的意见才是关键——武器设计的再好,也是需要人来使用的。
就比如,美军一战时就列装M1坦克,为什么要设计的比较大的炮塔,为此宁肯增加装甲面积?不就是为了让操作者们能够更舒服一些,减少士兵的消耗吗?
要知道在没有转向助力系统的时代,不管是操作坦克,还是开汽车,都必须是壮汉才能办得到的,这也是所谓“麒麟臂”的由来,就是长期转动没有助力系统的方向盘,练出来的一双粗大的双臂,而相比之下,腰和腿的力量就显得弱了不少嘛。
所谓苏联坦克兵都挑小个子,虽然不会是笑话,但可以保证的是,即使是小个子,肯定也是四四方方肉墩子,不然长时间的操纵坦克的操纵杆,等行军到了位置,估计驾驶员也会瘫在驾驶席上动换不了了,那时候,还打个什么仗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