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大元帅之位(1 / 1)
争夺大元帅之位
2018-04-15 作者: 张敏鹏
争夺大元帅之位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广州的大元帅府中一时群龙无首,确定大元帅继承人的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于是,革命阵营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你争我夺,互不相让,谁都不服谁。
胡汉民在孙中山北上后被孙中山指定为代理大元帅,资格也最老,似乎继承大元帅顺理成章。但是他一向自以为是,人缘很不好,同**人从不打交道,同国民党左派和元老派的代表廖仲恺也是貌合神离,与军界实力派蒋介石及各军将领更是难以融洽,可谓我行我素,独来独往。在大本营中,只有黄昌谷常在人前人后称他为“代帅”。许崇智是粤军总司令,也是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但他本是个公子哥儿,实力与威望都够不上继承孙中山的地位。廖仲恺倒是执行国共联合政策的主要人物,但他偏偏是文人的本质,压根儿没有继承孙中山地位的想法。其他如汪精卫、蒋介石虽然也在觊觎大元帅这个宝座,但资望不够,尤其是蒋介石,是个不折不扣的晚辈,连个中央委员都不是。至于滇军总司令杨希闵、桂军总司令刘震寰、湘军总司令谭延闽等,都不够资格继承大元帅之位。孙中山在世时,很多人忽视他的重要与伟大;孙中山过世了,在革命政府范围内竟找不出一个合适的继承人。这时,人们才认识到,孙中山在中国革命事业上有多么重要。
这时,西南军阀唐继尧打着“副元帅”的旗号,要求“扶正”为大元帅。原来,孙中山在1923年再度到广州组织护法讨贼军大元帅府时,为了利用西南军阀,借以壮大声势,曾推定唐继尧为副元帅,唐继尧遮遮掩掩,没有公开接受。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三大政策”时,唐继尧极力反对。孙中山逝世前后,在广东的各军将领除党军外,都有点动摇。刘震寰回广西时,曾亲自到云南与唐继尧有所勾结。孙中山逝世后,唐继尧野心顿起,派孔庚为代表到广东游说,要以副元帅身份继承孙中山为革命政府的大元帅。孔庚初到广州时,刘震寰以贵宾相待,出入护从甚众。
孔庚在广州住了几个月,出入于府前宫后,厕身于达官贵人之间,可是却不得要领。后来他想到蒋介石与自己是日本士官学校前后同学的关系,遂专程到东江去找蒋介石。蒋介石此时正率“三千黄埔子弟兵”东征叛将陈炯明。孔庚向蒋游说西南团结的重要,说唐继尧如何虚心,希望同广东方面的同志共图大举。哪知蒋介石开宗明义地对孔庚说:唐继尧是一个联省自治的倡导者,他是我们的敌人、陈炯明的朋友,别说他并未就任护法讨贼军副元帅,即使真是孙大元帅副手的话,他已经反对孙大元帅的革命方针,还有甚么理由、甚么条件同我们谈团结呢?好在你此次南来是光杆一个,一无所有,我们这里还要用人,你如果愿意同唐继尧断绝关系,可以在我们这里工作,我只能以老同学、老同志的关系接待你;如果你还要作为唐继尧代表的身份,这里就没有你的立足之地了。
孔庚心想回去是不可能的了,鉴于形势不妙,就只好答应跟着蒋介石走,带着一个国民党右派分子雷大同当秘书,到黄埔军校供职,双双投入蒋介石的怀抱。可是好景不长,胡汉民生怕孔庚拉着蒋介石倒向唐继尧,这样自己当大元帅的希望就会落空。孔庚犹如扎在胡汉民身上的一颗钉子,必欲去之而后快。恰巧此时,杨希闵、刘震寰在广州发动叛乱,胡汉民以孔庚与刘震寰关系暧昧为由,向蒋介石参了一本。蒋介石生怕惹火烧身,在回师平叛之前,即电令黄埔军校教育长胡谦将孔庚、雷大同监禁起来。杨、刘叛乱平息后,蒋介石念及同学旧情,把孔庚释放出来,并送给他300元路费、一张船票,算是很客气地把他驱逐出境。
唐继尧偷鸡不着,反倒蚀了一把米,他妄想继承孙中山做大元帅的希望,终究化为泡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