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爱情逆反心理——罗密欧为什么喜欢朱丽(1 / 1)
第九节 爱情逆反心理——罗密欧为什么喜欢朱丽叶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程丽平
第九节 爱情逆反心理——罗密欧为什么喜欢朱丽叶
在追求恋爱、婚姻的过程中没有几个人是一帆风顺的,或者会受到来自自身因素的困扰,或者会受到来自各自家庭的阻扰和考验等等,这些都让我们对亲密关系的建立产生一定的顾忌。然而,按照心理学的解释,外界的阻挠客观上未必完全是一种消极因素,有时候也可能是促成亲密关系得以建立和维系的诱因。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身为两大仇恨家族的后代,彼此却萌发了爱意,即使在知道彼此的家族背景后也执着地坚持,而两大家族的家长无论如何都要阻挠,甚至是永远不会同意,但他们在阻挠力量之下更加深爱彼此,最终在极其巧合的误会下,双双殉情。
在这个故事中,家庭、家族的反对,并没有阻挡住罗密欧和朱丽叶对彼此的爱意,反而是让他们在一起的心更坚定。心理学把类似这样的心理称为爱情逆反心理,即相爱的两个人面对改变自己爱情动机的外力时反而强化了原有爱情动机的心理反应。生活在现代的人们,也经常听到、见到或者经历了这样的事情。
杰森和苏珊是大学认识的,认识一年后彼此相恋相爱。毕业后在杰森的劝说下苏珊同意和他一起回杰森的家乡就业,工作稳定后谈婚论嫁就提上了日程。然而,杰森的母亲——一直非常通情达理,这一次却怎么也不同意接受这个媳妇,甚至连苏珊来到家门口了也不让进。为此杰森非常苦恼,苏珊也感觉很难受。但是二人并没有因为母亲的反对而分开,相反他们在婚姻登记处公证结婚了,而且也没有告诉家里,他们相信母亲早晚会同意。
显然,杰森和苏珊的爱情受到了杰森母亲的阻挡,但他们却更加执着。他们婚姻选择的自由受到了威胁,而去公证处登记结婚则又是他们争取得到自由的又一表现,这正是逆反心理的作用。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面临某种威胁时,对于威胁下的相反的结果,人们更想得到。因此,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一样,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的故事也不例外。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产生这种效应的原因。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莱姆让被试面临两种选择:A和B,在低压力的条件下,另一个人告诉被试“我们选择的是A”,在高压力条件下,另一个人告诉被试“我认为我们两个人都应该选择A”。结果是,低压力条件下,被试最终选择A的比例是70%,而在高压力条件下,最终只有40%的人选择了A。
从实验推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一种选择是自愿的,即人们的自主选择权没有受到干扰或者威胁,则人们会倾向于选择他人所期望的答案;相反,当是一种被迫情况下的选择时,则人们的感觉不再是自主地选择,而是一种变相下的被迫决定,因此便会倾向于“反抗”,即选择相反的那个答案。
在婚恋关系的寻觅、建立的过程中,亲密关系的双方同样会表现出同样的倾向。当两个人是在自愿的情况下相互倾慕、相互喜欢时,假若此时受到来自家庭,或者其他朋友的干扰,那么两个人除了感受到他人的不理解,更多的是坚定了彼此在一起的意志。观察我们周围的人、事,这样的例子可以说很常见。心理学家德瑞斯科等在1972年的一项针对91对夫妇和相恋已达8个月的41对恋人的调查中发现,在一定范围内,他们受到父母的干涉程度越高,彼此之间的相爱越深,这一项调查同样证实了爱情逆反心理。
假若懂得了爱情逆反心理,很多不必要的“悲剧”也许可以避免。
苏拉和陆齐的恋爱和其他人一样也受到了父母的干扰,苏拉甚至还自杀了一次。父母之所以反对他们的原因是因为陆齐为人有着不厚道的一面,比如他在答应帮朋友做事时,会从中谋取私利,也就是占小便宜,但看到女儿的执着,他们决定让女儿自己醒悟。最终苏拉在陆齐的一次和朋友的争吵中看清了他的面目,向父母承认了错误,父母的心也终于落下了。
在这种爱情逆反心理之下,我们看到的是对亲密关系的坚持,而同样还让我们看到的是最终的结局——被迫分开。现在,我们的父母不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时代的父母,很多情况下都会同意我们的选择,尊重我们的选择。而当父母仍然抱持反对意见时,我们应该反省一下其中的个中原因,可以理性地和父母交流、解决一下,这样得来的幸福或许才是每个人所想要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