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信任偏见——你欺骗了我对你的相信(1 / 1)

加入书签

第四节 信任偏见——你欺骗了我对你的相信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程丽平

第四节 信任偏见——你欺骗了我对你的相信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欺骗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欺骗行为经常出现,以至于人们都习以为常。实际上,即使是相互信任、相互坦诚的亲密伴侣,也发生着这样那样的欺骗。

孙婷和丈夫结婚三年多,起初关系不错,然而她却被一个问题困扰着:结婚前丈夫以及他的家人都告诉她在市里有套房子,结婚后又改口说那房子是丈夫和其姐姐合伙买的,房子属于姐姐,姐姐一年内会还给丈夫20万元钱。孙婷看在和丈夫感情很好的份上,心想也就算了,能拿到钱也行。

然而,这钱并没有如约兑现。孙婷多次向丈夫提起,却因这事吵了几次架,到后来丈夫的家人干脆说丈夫根本没有份,孙婷问丈夫到底怎么回事,丈夫根本不解释,还说孙婷就知道钱。孙婷顿时很生气,明明结婚前是他及家人说有房子,但现在却什么也没有,这不是欺骗吗?想到这里,她开始怀疑丈夫是否还有其他的事情在骗自己,顿时对丈夫的信任产生怀疑。

本来关系不错的夫妻,却因为房子的问题引发了信任问题,这种欺骗也让孙婷开始怀疑丈夫的爱。欺骗,指的是欺骗者故意所做出的某种行为,而受骗者意识到这种虚假行为。而在众多欺骗行为中,说谎可以说是最为明显的例子,正如例子中孙婷受到的来自丈夫及其家人的谎言。

欺骗会降低伴侣对彼此的信任度,甚至是导致婚姻关系的破裂。然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对他人的话进行一定的思考、判断,并不会轻易相信,但为什么对伴侣的话会不假思索地相信呢?心理学研究发现,这是源于人们的信任偏见——亲密伴侣之间有着比常人更多的个人化和个性化的了解,从而对彼此也有着比常人更高的信任度,即通常会相信伴侣对自己说的都是真话,不会欺骗自己。

所以,源于人们的信任偏见,人们对伴侣的诚实表现出很高的自信,然而,心理学家同样发现,这种自信和准确性却有着很大的出入,即人们有时可能非常确定对方的坦诚、诚实,但实际上伴侣却可能正在说谎。

小苏和程阳是高中同学,毕业后小苏去了父亲的公司上班,而程阳自己开了一个小公司。他们原来并没有交集。但小苏因父亲的外遇而找程阳诉说才有了对彼此的了解。后来很自然地两个人走到了一起,小苏看上的是程阳的憨厚、老实、实在。刚结婚时,正是程阳的公司的起步时期,他每天忙到凌晨才回家;而小苏是正常的朝九晚五,但小苏并没有抱怨过什么,她相信丈夫靠得住。

后来,程阳的公司慢慢步入轨道,程阳也不像以前忙了,但每天回来的依然很晚。小苏问他在做什么,他说在应酬,后来才知道是在酒吧、KTV或者洗浴之类的地方,小苏因为父亲的原因对这些地方很敏感,所以她多次劝说程阳不要去那些地方,但程阳说那些都是应酬,自己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小苏因此生过很多次气,甚至威胁丈夫如果再这样,自己也要尝试去那些地方。

程阳对此非常反感,还让他的朋友劝说小苏,说不要去那些地方,会变坏,小苏就问你们为什么还去?朋友说那是善意的谎言,是不想让你们不高兴、不信任。听到这些小苏非常伤心,因为他并不是无中生有,是丈夫的欺骗造成了自己的不信任,但他却说是小苏的不信任才造成他的不得不说谎。

正常来说,人们关系越亲密,信任度也会越深,案例中小苏和程阳的关系尽管信任在加深,但同时伤害也开始了——欺骗和信任的相互指责,或者说他们都认为对方利用自己的信任欺骗了自己,所以看来信任与否和准确性并没有直接关系。

所以,即使是最亲密的关系,人们也会做出欺骗行为,或许有时对方发现不了,或许是善意的谎言,但并不能因此而为所欲为。因为在婚姻关系中,真正信任彼此的人是很少说谎的,一方面欺骗违背了我们对信任的共同期望,另一方面欺骗被发现的结果并不好受,介于此更多的人并不想冒这个险。

一旦产生欺骗的迹象,即使并没有真的欺骗,也会使伴侣增加毫无根据的怀疑,进而有所防备;而倘若真有欺骗并被伴侣发现,那么伴侣会自动认为这不仅仅是欺骗,更是背叛的开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