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用赞赏代替斥责和说教(1 / 2)
第五节 用赞赏代替斥责和说教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
第五节 用赞赏代替斥责和说教
“或许我会懒惰,或许我会失职,但请给我鼓励和奖赏,不要给我警告或惩罚。我愿意接受训练,只要你对我有耐心,依然信任我,告诉我要达到的目标,我就会改掉懒惰的坏习惯,当你最好的下属!”
5.1 主题案例:惩罚的后遗症
在一场营销部门的例会上,营销经理做完报告之后,发现有业务员王飞还没有到达会议室,突然想到:在这种场合竟然敢迟到这么久,根本就是不把我这个营销经理放在眼里。然后越想越生气,不由地自言自语地说:“如果不是因为他能拉到业务,我早把他开除了。”
会议进行近一小时后,王飞来到了会议室。但他一坐下,营销经理立刻是把会议停了下来,把话题转移到了对他的“批斗”上。
“王飞同志,你又迟到了!是不是路上又堵车了?”
“啊,不,我刚刚在和一个客户签合同。”
“是吗?上次迟到的理由好像也是这个。你还是上个月的销售冠军呢,难道都不能换一个有创意一点的理由吗?”
其他人听到经理这么说,哄堂大笑。而王飞则面红耳赤,沉默不语。
见此,营销经理又不依不饶地说:“你以为你迟到是小事。你知道不知道,你迟到一分钟,就是浪费每个人一分钟的时间。时间就是生命,你浪费大家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你知道你为什么工作了这么多年还只是一个销售员吗?就因为你这种散漫的工作态度。像你这样的工作态度,就是再工作十年,也做不出什么成绩……迟到就迟到吧,你还狡辩,说什么却和客户签合同了。你这样的人我见多了,没有一点职业道德……”
这时,王飞大喊一句:“你能不能别说了?!”营销经理愣了一下,正要继续训斥时,却见王飞从包里拿出一份合同丢在自己的面前后甩手而去。
之后,王飞连辞职信都没交,就离开了这家公司,并带走了很多大客户。
不管怎么说,与失去得力员工、丢失大客户相比,迟到只是小事。而小事为什么会演变成大事呢?只因为冲突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5.2 心理分析:冲突的形成
冲突的形成离不开归因。
当我们认识到并开始打算应对冲突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这样的问题上: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试图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我们对事件进行归因的过程。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时候的归因跟平时并不一样——此时,人们要么在办法找出自己行为的积极理由,要么就在想办法找出对方行为的消极理由。
这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服务偏见。
心理学家让一对夫妻各自分担一定范围内的劳动责任,劳动时间各为1个小时(他们差不多平分了责任)。1小时后,心理学家分别且单独向这对夫妻问了同一个问题:“你觉得在这次劳动中你承担了多少责任?”其结果是,这对夫妻的答案皆为——我大概做了70%~80%,老伴做了20%~30%。
在夫妻两人的劳动责任相等的情况下,结果却各自夸大自己的功劳,并且两人都怀有这种自认为“最真实”的信念,这往往就成了“家庭战争”的导火线。
职场中的“冲突”也是这个道理——我们认为是员工做得不对,但员工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不对,甚至认为是我们的错。所有人都认为“是别人的错,而不是自己的错”的时候,就不会再争论谁做了什么,做得对不对,而是改为争论他为什么那样做。而这个争论常常是没有正确答案的。没有人再客观、公正,冲突就会出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