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众养生之刮痧(一)(1 / 2)

加入书签

第五章 大众养生之刮痧(一)

2018-04-15 作者: 养生祛百病编委会

第五章 大众养生之刮痧(一)

“痧”是一种淤积在体表或经络中的有毒物质,当人体内正气不足而外界病邪趁机侵入时,就会引发各种疾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

第一节 “痧”是体内的毒素

“痧”是一种淤积在体表或经络中的有毒物质,当人体内正气不足而外界病邪趁机侵入时,就会引发各种疾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

“痧”的两种解释

“痧”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的“痧”是指许多疾病共有的症候,也就是“痧症”或“痧气”。外界的病邪乘虚而入,侵入人体导致淤结。元代医学家朱丹溪说:“百病皆起于瘀”,瘀结扰乱了体内的平衡,出现疼痛、倦怠、气闷等各种病症。而狭义的“痧”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的外在表现,也就是刮痧时体表出现的各种鲜红、红紫或紫黑的瘀点或瘀斑。

“痧”的起因

“痧”的出现,和内、外两方面的因素是分不开的。清代中医典籍《痧胀玉衡》中记载:“内虚则易感触秽浊之气,即成痧病”,说明内因(机体内虚、正气不足)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体内正气不足,再加上秽浊、疠气之邪(外因)乘虚而入,便导致了痧症的出现。

中医认为,痧症主要是因为风、湿、火三气相搏而成,夏秋之际此三气较盛,因此夏秋季节是痧症高发的季节。

第二节 刮痧疗法的功能

刮痧疗法是一种独特的物理疗法,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地摸索与实践逐渐形成的中医疗法。

长期以来,刮痧疗法在民间广为应用,薪火相传,沿用不废。那么,刮痧到底有哪些作用呢?

调整阴阳

刮痧对内脏功能具有非常好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比如肠蠕动亢进的人可以在背部和腹部等部位刮痧,从而抑制肠蠕动亢进,使其恢复正常;而肠蠕动功能减退时,刮痧又能够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由此可见,刮痧能够改善脏腑功能,使脏腑营养保持平衡。

活血化瘀

刮痧能够调节肌肉的收缩、舒张以及组织间压力,促进刮痧部位及其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去瘀生新的功效。

信息调整

我们的所有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当某个脏器发生病变时,与之有关的生物信息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而生物信息的改变会影响整个机体机能的平衡。

刮痧就是通过在体表特定部位施以各种刺激,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信息传递系统输送到有关脏器,来调整失常的生物信息,进而调整病变脏器。

比如,用点法、刮法、按法刺激内关穴,输入调整信息,能够调整冠状动脉血液循环,使左心室射血时间延长,从而增强心绞痛患者的心肌收缩能力,增加心输出量,增加血氧供给和冠脉流量等;而用同样的三种方法刺激足三里穴,输入调整信息,则可以调节垂体、肾上腺髓质功能,提高免疫力,调整肠运动。

排出毒素

刮痧能够使局部组织高度充血,刺激血管神经扩张,增快血流和淋巴液流动,加强吞噬作用和搬运力量,促使机体加速排出体内废物和毒素,增加组织细胞的营养,从而净化血液,提高免疫力,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舒筋通络

意外受伤时,受损伤的软组织,比如肌肉附着点、韧带、筋膜、关节囊等,会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让有关组织保持警觉状态,于是肌肉就会出现紧张、收缩、痉挛等状况,从而减少肢体活动,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如果此时不及时加以治疗,或者治疗不够彻底,受损伤的组织就可能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疤痕化或纤维化,导致疼痛、压痛以及肌肉紧张收缩加剧,进而在周围组织引起继发性疼痛病灶,阻碍新陈代谢,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要知道,只要有疼痛肌肉就会紧张,而一旦肌肉紧张必然会有疼痛。换句话说,疼痛与肌肉紧张是互为因果关系存在的。刮痧治疗一方面能够消除疼痛病灶,使肌肉紧张得以消除;另一方面又能够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从而减轻疼痛和压迫症状,以利于病灶修复。

行气活血

气血的传输能够濡养、温润人体。而刮痧作用于皮肤表面,能够通畅经络、通达气血,从而使瘀血化散,凝滞固塞崩解消除,全身气血通达无碍,最终达到减轻或消除疼痛的目的。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分析,刮痧能够使局部皮肤充血,并扩张毛细血管,加快血液循环,同时刮痧的刺激能够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血管壁的通透性以及血管的收缩、舒张功能,增强局部血液供应,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刮痧出痧的过程会使血管扩张渐至毛细血管破裂,使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斑,这些出痧不久就会溃散,而自身的溶血作用会产生一种新的刺激素,这种物质能够加强局部新陈代谢,具有很好的消炎作用。

第三节 刮痧疗法的选穴与配穴

人体上共有数百个穴位,如何在治病或者保健时选择、搭配大有讲究。虽然组合很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了主要原则,就可以化繁为简,应用自如了。

选穴原则

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穴位,是刮痧疗法发挥神奇作用的基础。中医常用的选穴方法有近部选穴法、远部选穴法、局部选穴法、辨证选穴法、随症选穴法等几种。

配穴方法

无论是在刮痧治疗还是刮痧保健的应用中,都常常是几个穴位搭配使用,这就是配穴。配穴是在选穴基础上,将几个具有协同作用的穴位组合使用的方法,为的是加强穴位的作用。常用的配穴方法主要包括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同名经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左右配穴等。配穴的数量应尽量少而精,突出主要穴位的作用。

第四节 常用的体位和对应部位

无论是为别人刮痧,还是被刮痧,都需要根据刮痧的不同部位来调整身体的姿势。

常用的刮痧体位

自己给自己刮痧时的体位较随意,而给其他人刮痧时随刮痧部位的不同,被刮痧者的体位也有不同。选取适当的体位,可以让操作者更方便,也会让被刮痧者更舒适。

仰卧位

姿势:仰面躺在床上,使身体正面伸展。

枕头位置:为了更加舒适,可以将膝关节微微屈曲,并在头下垫上枕头或软垫。

高度适中,感到舒适即可。

侧卧位

姿势:侧躺在床上,充分暴露躯干和下肢的侧面。

枕头位置:可以在头部垫着枕头或软垫。高度适中,感到舒适即可。

俯卧位

姿势:趴在床上,腿伸直,尽量伸展背部和下肢的背侧。

枕头位置:为了更加舒适,可以将下颌垫在两前臂上。可以在手臂下再垫上枕头或软垫,高度不宜过高。

仰靠坐位

姿势:首先端坐在椅子上,然后将头部后仰,枕在座椅的靠背上,让颈前部充分暴露。

注意要点:注意,选用的椅子要稳定,最好不要选择转椅。而且座椅的靠背不能过低,否则颈部会因为过伸而不舒服。

俯伏坐位

姿势:首先端坐在座椅上,然后将双臂垫在桌子上,俯伏在手臂上。

侧伏坐位

姿势:动作与俯伏坐位相似,但俯伏时是将一侧面部垫在手臂上,而将另一侧面部暴露出来。

刮痧对应部位

体位与刮痧部位的对应如下:

仰卧位:头部、面部、颈部、胸部、腹部、四肢的前侧。

俯卧位:头部、颈部、肩部、背部、腰部、四肢的后侧。

侧卧位:一侧头部、面颊、颈项、腹部、胸部和上下肢外侧。

仰靠坐位:前头部、颜面部、颈前部和上胸部。

俯伏坐位:头顶部、枕部、项背部和上肢的外侧、后侧。

侧伏坐位:头部一侧、面颊部、颈部、耳部。

刮痧的窍门:刮拭时要用力均匀,不可一味追求出痧而用重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为避免风寒侵袭,不宜接触冷水;刮痧后适宜地喝一杯温开水,可补充体内消耗的津液。

第五节 刮痧使用的工具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了刮痧工具的使用,更有助于发挥刮痧疗法的神奇功效。其实刮痧的工具非常简单,主要分为刮痧板和刮痧介质(润滑剂)两大类。

刮痧使用的工具

刮痧疗法使用的工具在生活中随手可得,并不局限在专业的医疗用品上。在古代,人们经常使用光滑的石块、陶器、瓷器、钱币、麻线等作为刮痧用具,而现在经常使用水牛角加工而成的刮痧板。本书将以水牛角刮痧板为主要工具来介绍刮痧疗法的操作。

刮痧用具:目前常用的刮痧板通常是水牛等动物的角制成的,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手感好,使用方便。

形状:刮痧板的形状多是长方形,也有适合不同部位操作使用的不规则形状基本上都是一侧的棱较厚,一侧的棱较薄。

用处:刮痧板的圆角可以用于点按的技法或刮拭面积较小的部位,厚棱多用于保健刮痧,而薄棱多用于治疗。

刮痧介质:刮痧的时候还需要使用润滑剂,以免损伤皮肤。常用的润滑剂包括:水、植物油、蛋清、姜汁等液体介质,凡士林等固体介质,红花油、刮痧油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剂。

第六节 正确的刮痧手法

了解了刮痧的姿势和使用工具之后,下面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正确的刮痧手法。正确地使用刮痧器具,可以将力道传到人体内,将体内的病邪逼出体外。

持板方法持板时,持板人的肩、肘、腕应自然弯曲,握空拳,将刮痧板夹握在拇指与其余四指之间。治疗刮痧时,刮痧板薄的一侧对着皮肤;保健刮痧时,刮痧板厚的一侧对着皮肤。

刮拭方式

简单地说,刮拭可以分为点、线、面三种方式。

点:刮痧中“点”的方法不仅仅是指“点”、“按”,还有“揉”和“刮”的意味在里面。

使用部位:这种方法作用于局部,常用于穴位,或痛点明显的部位的刮痧。

刮痧力度:点的力度不同,适用的范围也不一样。

线:“线”的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刮”,也分为直线、曲线、放射线等多种方法。前后头部、额部、颈部、背部、胸部、四肢等部位,常是直线刮;颞部、下颌部、侧颈部、上背部等部位,常是曲线刮;头顶部、侧头部等,常是放射线刮。使用“线”的方法,刮拭的范围要尽量延长。

面:“面”的方法是最常见的,平行的线形刮痧融合成片,就形成了面。

运板方式

常用的刮痧板运板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点按法:用刮痧板的圆角垂直向下按压穴位所在处,力度逐渐增加,片刻后将刮痧板迅速抬起,反复操作多次。此法适用于人中穴、膝眼等处。

面刮法:面刮法是用刮痧板的长边或部分长边刮拭皮肤,需自上而下或自内而外沿同一方向反复刮拭,不可来回刮拭。刮痧板与刮拭方向的夹角较小,一般为30°~60°,常用45°。

厉刮法:厉刮法的操作方法与角刮法相似,区别在于厉刮法的刮痧板圆角与刮拭方向垂直,做短距离(2~3厘米)刮拭。厉刮法适用于头部。

平面按揉法:平面按揉法是指用刮痧板圆角的平面部分按压在穴位所在处,做柔缓的旋转运动。刮痧板与皮肤的夹角非常小,一般小于15°。按揉的力度应深入皮下组织和肌肉。

角刮法:角刮法是指用刮痧板的角来刮拭身体,刮痧板与刮拭方向的夹角一般为45°。角刮法可分为单角刮法和双角刮法,前者可用于四肢、手足部位,后者可用于脊柱两侧的刮拭。

推刮法:推刮法的操作方法与面刮法相似,刮痧板与刮拭方向的夹角小于45°,按压力度大、刮拭速度慢、刮拭距离短。推刮法适用于疼痛部位的刮拭。

垂直按揉法:垂直按揉法与平面按揉法手法相同,区别在于刮痧板与皮肤的夹角为90°。垂直按揉法适用于骨缝处的穴位和第2掌骨桡侧反射区。

拍打法:用刮痧板的平面拍打身体表面的经穴或疼痛处,适用于肘窝和腘窝,躯干和颈部禁用此法。在使用拍打法之前,要在拍打部位先涂上刮痧油,然后再拍打。

平刮法:平刮法与面刮法的操作基本相同,但倾斜角度更小,一般小于15°。平刮法向下的渗透力度较大,可渗透皮下组织,可以减轻刮拭时的疼痛。平刮法适用于面部、手足耳反射区等比较敏感的部位。

刮拭角度

刮痧板与刮拭部位紧贴,和刮拭方向通常保持45°~90°的夹角。

刮拭长度

既然是“刮”痧,就要刮出一定的长度,通常是4~5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