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不必成本核算(1 / 1)

加入书签

高校不必成本核算

2018-04-15 作者: 梁小民

高校不必成本核算

在对高校收费高的指责中,有一种声音是要求高校拿出成本核算,实行透明收费。Www.Pinwenba.Com 吧高校尽管拿不出成本核算,也声称自己经费紧张,表明收费低于成本。其实在高等教育中,收费是否合理与培养学生的成本无关,争论的双方纠缠于高校的成本是用一个伪问题把高校收费标准引向邪路。

高校收费与成本无关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高等教育也不是与制造业一样的产业。从事产业活动的企业应该有精确的成本核算,把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之一,并根据收益减去成本之后的利润来衡量经营状况。但高校与这种企业完全不同。它也要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但这样做绝不是要根据成本收费,或者用营利来衡量高校的好坏。

在任何一个国家中,都没有把教育作为赚钱的产业的。教育的唯一任务是提高整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和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为社会培养人才。学校不是把学生作为产品来出卖,而是向社会无偿地输送人才。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对社会的贡献就是学校的收益。这种收益当然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学校培养人才需要资金和其他投入,钱从哪里来呢?各国的做法不尽相同。在科威特、阿联酋、沙特阿拉伯这些极富有的产油国家,一切教育都是由国家包下来的,不向学生收取一分钱费用。在改革前的社会主义各国,尽管并没有那么富裕,但也是免费提供一切教育。我就是在这种免费教育体制下上完大学的。至今公众还很怀念这种由国家“埋单”的教育体制。

在绝大多数国家,把教育分为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中小学为义务教育。根据学者研究,从中小学教育中获益最大的不是个人,而是社会。因为当所有的人都受过这种教育时,个人在劳动市场上就没有从教育中获得比较优势,从而无法以高收入的形式获得收益。但全民都受过中小学教育是经济起飞的基础,也是一个民族提高文化和道德修养的基础。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发达国家在经济起飞时,受过中小学教育的成人达70%以上。社会获得收益的中小学教育,要由政府付费,教育成为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具有极大正外部性的公共物品之一。所以,一个国家无论多穷都应该实行免费而又带强制性的中小学义务教育。

高中以上的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这种教育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素质提高当然也是极为有益的。但由于能够接受这种教育的毕竟是少数人或一部分人,这些人在劳动市场上就有比较优势,可以以高收入的形式获得这种教育的部分好处。个人支付一部分费用天经地义。而且,任何一个政府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也没有承担全部非义务教育费用的能力。大学教育收取一定费用是合理的。

应该注意的是,我们承认大学教育收费的合理性,并不是说接受大学教育的人要全部承担所有费用,因为大学教育的全部收益并不全由个人获得,社会也获得了这种教育的收益,甚至还是绝大部分收益。无论是私立大学还是公立大学,其经费都不可能全部来自学生的学费。公立大学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财政(在美国是州财政),其次来自社会捐助、学校的营利性经营(如把资金投资于各个领域)以及学生交纳的学费。私立大学经营主要来自社会捐助、学校的营利性经营和学费,但也有政府拨款。即使在私立大学,来自学费的经费也不会超过所需经费的三分之一。私立大学学费高一些,但绝非按成本向学生收费。公立大学也收学费,无非比私立大学低一些而已。

大学的学费与学生将来的预期收入相关。例如,美国MBA、医学、法学这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收入都较高,因此,收的学费也高。但大学收费绝不是仅仅根据预期收入收费。通常是根据居民的承受能力,即平均收入水平来确定收费标准。此外,不同的学校(名牌与非名牌)、不同的专业,收费标准也不同。这后两者则与预期收入相关。在实行收费的同时,为了使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也上得起大学,甚至上得起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就有各种措施。例如,提供低息贷款、设立各种奖学金、助学金,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等等。

中国的高校由免费教育转向收费教育与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转型是一致的。在经济尚不发达的现实情况下,高等教育不可能回到计划经济的免费教育。但高校的经营与发展绝不能全靠收费。在以公立大学为主体的情况下,政府仍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其次还应该更多引导富起来的人资助教育。而且,收费的标准不是培养学生的成本,而应该是居民的承受能力。从这种意义上说,高校计算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培养成本就没有意义。我们指责高校收费高不是指收费超过成本,而是指收费超出了现阶段居民的承受能力。高校的收费改革不是计算出成本,明码收费,而是根据居民收入水平确定一个让大多数家庭可以承受的收费标准。

把成本定价原则用于高校收费是教育产业化的流毒。教育产业化是高校发展的大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