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不舍众生(1 / 1)
第77章 不舍众生
2014-08-18 作者: 星云大师
第77章 不舍众生
最近,佛光山佛光缘美术馆正为大陆北京画院画家慧禅(史国良)的作品照相、收录、编辑,准备出版画册。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徒众如常告诉我这个计划,并要我为他写一篇序。
回想过往,我是在一九九一年在加拿大温哥华认识了史国良。他身材高大伟岸,圆面大耳,就像个大和尚的气势,我笑着告诉他:“你从哪个角度看,都像个和尚。”几次见面,我渐渐了解他的成长与奋斗过程。
史国良于一九五六年出生在北京,自幼便热爱绘画,贫苦的家庭,没有阻碍他对绘画的热忱。凭着坚强的毅力,以及对绘画艺术的执著,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研究所。一九八六年,进入北京画院成为专业画家。一九八九年,移民温哥华。他一步步走出京城,走到温哥华,也走向世界。他说,绘画,改变了他的命运,而且给了他做人的尊严和荣誉。
他的画,苦涩中充满着纯真,善良和自然。在谈话里,史国良提到他对宗教的感受:“在西藏,看到每个人都有虔诚的信仰,虽然物质生活欠缺,但是内心富有,不是富商大贾所能比拟,因为他们的精神有所寄托。”浓厚的宗教气氛,令他感动,也深深地吸引着他。
出于这份对宗教徒的虔诚恭敬,创造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例如《刻经》、《空门》、《慧眼》、《添灯油》等作品。尤其《刻经》,描绘一位穿着红袍的白发藏族老人,手执铁槌,全神贯注地刻着经文,似乎要把自己的全部希望、祈愿,甚至生命,都刻进石经之中。一九八九年,他参加法国第二十三届蒙特卡罗国际艺术节竞赛,当时有六十八个国家、一千六百名艺术家参加。激烈的竞赛中,他便是以这幅《刻经》,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大奖。这个艺术大奖,被誉为美术界的“奥斯卡”,也因此肯定了他在画坛上的地位。
此外,佛光山为佛光大学筹募建校基金义卖,他千里迢迢亲自把《朝山》作品送到台湾,参与义卖。在义卖会上,太子建设的庄南田先生以新台币五百万元购得这幅画,引起台湾画坛的重视,也让人感受到宗教对人的感召和震撼。
一九九四年,他到美国西来寺,带来《全家福》、《晨曲》、《盛夏》、《吹手指的小喇嘛》等作品。我们一边欣赏,一边交谈,不约而同地发现到,他的绘画主题,与我所提倡的“同体与共生”的理念不谋而合。
后来,我不忍他云游作画,便请西来寺住持慈容法师给予他协助,让他定居在洛杉矶专心绘画。几次去看他,都为他的画作所吸引。其中《老母亲的心愿》尤其令人动容。画中的老母亲,白发苍苍,一双布满皱纹的手,小心翼翼地点亮了佛前的油灯,口中念念有词,默默地为远方的儿子祈祷祝福。
他告诉我,他的心愿是出家学佛,把他的专业技术贡献给佛教,以艺术光大佛教。佛光山倡导人间佛教,鼓励“佛教与艺文”结合,我伸出双手,欢迎他加入佛光山的僧团。一九九五年,因缘具足,他在西来寺披剃,我为他取名“慧禅”,期许他以艺术的才华弘扬佛法,度化有缘的众生。
这些年来,慧禅回到北京,用禅心观照世间,用真情体验娑婆。这一本《慧禅画集》,收录他以画笔捕捉人性的光辉,挥洒生命的内涵。在他一贯粗犷、豪迈的画风中,流露佛教徒“不舍众生”的柔软情怀,我为他感到欢喜,不禁乐而为之。
是为序。
二○○七年八月于佛光山开山寮
(《慧禅画集》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