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陶渊明:做官屡碰壁就玩清高(1 / 2)

加入书签

02.陶渊明:做官屡碰壁就玩清高

2018-04-15 作者: 熊显华

02.陶渊明:做官屡碰壁就玩清高

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人,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Www.Pinwenba.Com 吧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文学家、辞赋家以及散文家。同时,也是古代最有名的隐士。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一生五次为官,多次辞官,而后隐居。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歌的主要题材,最著名的作品为《桃花源记》,他把孔子的安贫乐道,庄子的回归自然以及老子的大同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绘制出一个“乌托邦的美好生活”图景,使得桃花源与乌托邦齐名。其代表作品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

1、

在东晋,有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读书人,只因他做了两件让人觉得很牛叉的事,便被人们牢记了。是哪两件事呢?一件事就是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另外一件事就是他乌托邦的生活构想。此人是谁呢?他就是世称“五柳先生”的陶渊明。

那么,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陶渊明如何跋涉出他别具一格的人生之路,又凭借什么成就了千古美名呢?这还得从他第一次辞官说起。这世上有谁放着好好的官不做,而要选择辞官呢?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迫于形势,不得不辞官。比如,史称“素仇东林”的薛国观,他就是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辞官而去。

(2)对统治阶级的失望与无奈。比如,唐代诗人韦应物,对当时的政治**失望至极,结果无奈地选择辞官。

(3)对官职不满意或者没有能力,不得不辞官。

(4)炒作。有时辞官也是一种炒作,可以提高自己的声望。

(5)身体状况不适应再做官。比如,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他因病痛缠身而辞官。他患的病连孙思邈都无法医治,最后很痛苦地死去。

(6)明哲保身,看淡了官场,无心眷恋。比如,张良帮刘邦打天下,后急流勇退,随赤松子云游天下。

(7)有卓越眼界,提前退出。比如,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半夜辞官。

(8)喜欢自由,不想被束缚。很多隐士都不乏这样的理由。

据上述原因,辞官多少与客观环境有关,以至于被动地辞官,或者主动接受现实,进而改变主观意志离开官场。

那么,陶渊明属于以上哪种?抑或多种?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弄清楚陶渊明辞官的原因,以及辞官对他的影响。

陶渊明8岁那年,他的父亲死了。之后,他与母亲孟夫人以及妹妹相依为命,寄居在外祖父孟嘉家。陶渊明家原本是显赫的人家,只怪他火背,赶上父亲早逝,所以他的童年过得相当狼狈。他在一首名为《有会而作》的诗里毫不忌讳地交代道:“弱年逢家乏。”但陶渊明很想得开,他没有为这家庭的突变而堕落,却以“无乐自欣豫”来豁达人生。但终归这样自娱自乐也没什么意思,人总得为自己找出路嘛!

于是,19岁那年他便去外面游学了。其实,古时候的人挺喜欢干这事的,比如孔子,他就是各地游学,最后是功成名就、名留千古,陶渊明也来抄袭这一套。不过,游学说着容易,做起来却挺困难,最让人急得流汗的问题就是作为路费和生活费的盘缠。好在陶渊明的叔父陶夔给他一定的帮助。当时,陶夔在大司马桓温手下做一名参军,他也支持侄儿出去闯一闯,而且最好是去都城建康。陶渊明随即踏上去建康的路途。事实证明,古代有不少名不见经传的读书人都是因为去了京城而混出了名堂,那陶渊明呢?他在建康混得怎样?

陶渊明去建康不久就遇到一件很让他窝火的事。这件事跟他叔父陶夔的上司桓温有关。桓温是谁?此人可以说是一个风格相当迥异的人。桓温的老爸桓彝死于苏峻之乱,老爸死了,做儿子的岂能不报仇?当时,桓温只有15岁,但作为长子的他不得不主动挑起家庭的重担。有一次,他母亲患了重病,需要吃羊肉来医治,但是家里穷得叮当响,哪买得起羊肉?桓温不得不把弟弟桓作抵押给了卖羊肉的老板。虽然救了母亲的命,解了燃眉之急,但这种痛彻心扉的经历使得桓温深深体会到人世间的艰难和无奈,也让他对背叛他父亲的仇人江播更加恨之入骨。他发誓一定要手刃忘恩负义的江播,为父亲报仇。

桓温18岁那年,仇人江播死了,桓温诈称吊丧之宾,宰了江播的两个儿子以及他的兄弟,顿时名声大振,不久被晋成帝司马衍亲自召见。后拜驸马都尉、琅琊太守,娶尚明帝的长女南康长公主为妻。可惜司马衍命不长,只活了21岁就嗝屁了,他的儿子司马奕继位。

桓温年轻时还是个爷们儿,成名后却遭人唾骂。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当时的皇帝司马奕是个软弱无能的男人,虽然当了皇帝却像个摆设,真正掌握实权的是他的下属桓温。按理说,做下属的就应该好好做下属,但这个桓温野心很大,居然张口狂呼:“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原来,桓温早就看上了司马奕的龙椅,他想当皇帝威风一把。

桓温的脾气很不好,不论谁一旦惹怒他,后果将很严重。皇帝就说了他几句,说他三次北伐都没成功,结果桓温就受不了了,出了皇宫就扬言要给司马奕一点颜色瞧瞧。那他使了什么招呢?估计此人有“窥私癖”,他四处散播谣言,说皇帝阳痿生不出儿子,已有的儿子是他的老婆跟皇宫里侍卫生的孽种。史书记载:“以床第之事诬之。”

桓温“很傻很天真”,其心实际路人已皆知。他肆虐地散播谣言,还装作很无知的样子,带着他的部队冲进皇宫,厉言:“阳痿的人怎么能做皇帝呢?赶紧从你的龙椅上滚下来,否则成何体统?”这小子实在是太有型了,哪有以这样荒谬的理由逼皇帝退位的?但是,皇帝司马奕没有办法,明知道这是桓温的无理借口,却连个屁也不敢放,乖乖地被降为海西公了。最让人可恨的是,桓温目的都已经达到了,该积点德吧!他不仅不这样做,还变本加厉,把司马奕的三个儿子活活地用鞭子给勒死,说他们是“野种”,不能留在世上,以免玷污了皇室血统。之后,他还不解气,竟然将尸体悬挂在树上。更让人郁闷的是,被降为海西公的司马奕,后来与妃子生了孩子,还得亲手将孩子掐死掩埋,以证明桓温说自己阳痿是真实的。

这件事对陶渊明有什么影响呢?震惊,相当得震惊!他不敢相信世上竟然有这样无能的皇帝,还竟然有这样大逆不道的臣子。或许,陶渊明心里正在发出这样的疑问:难道真的没人管得了桓温吗?总之,陶渊明对这件窝火的事很是不舒服。

另外一件事更让人窝火。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当时京城里的门第观念很重,只要是名门望族,不管有没有能力都可以做大官。但这些做了官的不仅不管事,还成天只知道纵酒豪饮,过着放浪形骸、醉生梦死的生活。比如,他们常常很多人聚在一起狂饮,跟现在的狂欢派对差不多。去晚了的人就得从狗洞往里爬,以示惩罚。还有,他们非常的**,常搞**聚会,随便与歌妓**以及**。而那些士大夫阶层和社会名流也好不到哪里去,尽管他们对黑暗的统治不满,但也无能为力,也只是睁只眼、闭只眼地借酒发泄,过着自我消耗的生活。估计陶渊明也受了这样的影响,要不他为什么嗜酒如命?

陶渊明到了京城,自然免不了要看到这样颓废的社会风气。他不是在游学嘛!为了减少开支,住在一家并不高档的客栈。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的隔壁房间来了一帮小瘪三。这群小瘪三可能就跟“我爸是李刚”的混混差不多,成天牛皮哄哄。不仅如此,他们还没日没夜地喝酒吵闹,甚至把妓女都给带来了。这还了得?那时自幼熟读儒家经书的陶渊明还没成家,哪见过这场景啊!他们倔强而不厌其烦地“胡闹”着,陶渊明实在受不了了,就敲开隔壁房间的门,说你们这样太不像话了。谁知这帮小瘪三竟然张口大笑,笑陶渊明不懂风月。陶渊明说,难道你们就不问国事吗?结果又是被一阵狂笑,这关我们什么事啊?人生得意须尽欢,还是及早行乐吧!

陶渊明自然受不了这个刺激,不久便离开了建康,之后游学于会稽郡、吴郡等地,结果却不令人满意。陶渊明这次游学原本是带有很大抱负和希望的,就算挠破头皮也没想到残酷的现实会让他这般失望不已,估计连死的心都有过。这次经历让他开始心存疑虑,到底要不要施展自己的一生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

尽管如此,陶渊明并没有完全失望,从京城回来的陶渊明还是踏入了官场,他想着或许换一个地方就不一样了。但问题是,不是想进入官场就能进入官场的,这里面还有许多讲究。比如,如果后台够硬的话,那很容易;有牛叉人士的推荐,也很容易;能力够强,有影响力,那也容易。那陶渊明呢?与那些通常起步就能担任朝廷清闲且待遇丰厚的郎官的一流高门子弟相比,他出仕的时间相对比较晚,官职也不大。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没有出仕的资格,陶渊明作为桓氏故吏孟嘉之孙,怎么着也能算是桓氏一系啊。因为,这个孟嘉曾是大名鼎鼎的陶侃的女婿,他娶了陶侃的第十个女儿。而孟嘉的第四个女儿又嫁给陶茂的儿子,生了陶渊明。陶渊明大概18岁的时候,他本可以出仕的,而且官职应该不小,可惜的是他运气不好。因为,桓冲的死使他错过了最佳的仕官机会。后来,一个叫桓伊的人上任江州刺史,此人也是霉到家了,上任不久就突然嗝屁了。然后,是一位特牛叉的书法家的儿子上任,这个书法家的名字几乎天下皆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王羲之。

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任江州刺史,一方面是沾了他老爸的无限光芒;另一方面是娶了史上有名的谢氏才女道韫为妻。另外,王凝之能够继桓伊出任江州刺史,表明以谢安为首的建康政权已正式掌握了长期为上游军阀所霸占的江州。可惜的是,王凝之的为人实在是令他老婆谢道韫失望,估计她后悔死了,嫁了个“名不副实”的老公。说实在的,这个王凝之肯定是没法跟他老爸比,自古子超父亲的人就不多,同时,王凝之的才华也比不上他岳父家的人,比如,谢玄、谢石。让人可气的是,他做起了道士,整天在家里炼丹修道。真是占着茅坑不拉屎,不务正业,江州刺史这个官位算是白给他了。

不管这个王凝之有多么的让人失望,但第一个将陶渊明引入仕途的人就是他。原来,王凝之上任后开始笼络江州的名士与豪族,陶渊明此时可是乡里所贵,当然会受到州里瞩目,另一方面,陶当时在生活上已处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窘境,不得不在仕途上寻觅机会。由此一拍即合,陶渊明便入仕为州祭酒一职。萧统在《陶渊明传》中提到:“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州祭酒到底是干什么的呢?这个官职其实没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一个干杂活的,没有实权。比如,掌管田租、户口、祭祀之类的事情。很显然,陶渊明对这个官职很不满意,因为他受不了这种繁琐的官场杂务,这是一点。

另外一点,凡是像州祭酒一类的官职都是那些高门子弟不愿意去做的。换句话说,陶渊明捡了个人家不要的官来做,一个“破烂货”而已。

好在州祭酒一职每月至少有一些俸禄,总比之前好。所以,陶渊明一开始还是挺积极的。但是,不久发生了一件事情,使得原本就有怨言的他下定决心要辞官。前面我们提到过,王凝之喜欢炼丹,他相信五斗米之道。既然是道士,那总得有一个道观嘛!你王凝之要修道观,别人没意见,你可以自己出钱修,也可以向你老爸要钱,修多少都没关系,只要你乐意。但偏偏这个王凝之不自己出钱,他要拿公家的钱来修。这不,一天晚上王凝之叫来陶渊明,很直白地跟他说了一句话:“兄弟,不怕跟你明说,我准备贪污了,我要用州里的钱盖一座道观,方便我修炼之用。”陶渊明听了,心想这都是什么事儿啊!这都是什么世道啊!很快,他找了个借口便辞官了。

后来,王凝之再次邀请陶渊明出来做官,也被他谢绝了。现在看来,陶渊明第一次做官多是因为生活所迫,当然,他也想在官场上有所作为,实现他年轻时做个好官的抱负。只是无奈于官场的束缚、政治倾轧以及森严的门阀世族制度,他不得已辞官。史书记载:“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此后,陶渊明在家一闲就是好几年,“躬耕自资”俨然成为了他那个时候的生活主题。可是,这种自己劳作,自己收成的生活真的能养活他?就算真的能养活他,那他的妻子儿女呢?

2、

陶渊明一生中娶过三个女人,可见他的感情经历颇为丰富,不过跟李白比,他可差得太远了。

公元376年,陶渊明在他25岁的时候结婚成家了,这是陶渊明的第一次婚姻。婚后,一家人移居到了浔阳县城,他为了生计先是教书,结果收入太低,后来到了江州刺史王凝之手下任州祭酒,这个前面已经讲述过。陶渊明第一次辞官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怀孕在身了。只是他母亲和妻子怕他在官场分心,没有告诉他。也该这小子不顺,妻子临盆难产,肚里的孩子只伸出一只脚,另外一只脚怎么也出不来,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最后不但孩子没保住,连大人也没了。给妻子办完丧事,陶渊明可谓是万念俱灰。好不容易就要当爸爸了,结果上天捉弄人,爸爸没当成,还母子双双撒手人寰。

公元385年,34岁的陶渊明娶了他生命中的第二个女人。这一次陶渊明吸取了以往的教训,一心一意在家照顾好妻子。一年后,儿子阿舒顺利出生。又过了两年,妻子顺利产下第二个孩子阿宣。后来,妻子又生下一对双胞胎,取名阿雍和阿端。看来这个陶渊明是求子心切,短短几年时间让他老婆生了四个孩子,这让一个女人怎么受得了?公元392年,妻子突然吐血不止,没过多久也撒手人寰。

已过而立之年的陶渊明,在经历了第二次丧妻之痛后,娶了翟氏为妻。两年后,翟氏为陶渊明生了个小儿子,名唤阿通。在这里做一些补充说明,有人说陶渊明的第三任妻子翟氏是那种不贤惠的女人,原因在于他在诗文中透露过对妻子的不满。但是,不满并不等于不贤惠。比如,陶渊明曾说:“余尝感仲儒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从这段话中,我们看出陶渊明确实对自己的妻室有所不满,他渴望有像求仲、羊仲那样的高士,有像老莱子妻子那样的老婆。刘向在《列女传》中有这样的记载,说的是有一个叫老莱子的楚国人隐居在蒙山之南,当时的楚王想让他出去主持楚国的政局,但他不愿意。这时,他的妻子说了一番很有意思的话,陶渊明对此是羡慕不已。

老莱子的妻子说:“我听说,可以给你提供酒肉的人,也是可以鞭打你的人;可以给你官做的人,也是可以对你施加铁制刑具的人。先生倘若吃了人家的酒肉,领了人家的官俸,那就要受制于人。生在乱世而受制于人,能够幸免于难吗?”老莱子听后,深表赞同。于是,他带着妻子到另外一个地方隐居去了。

可见,陶渊明说的不满意他妻子翟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未能对自己的弃官归隐表示充分理解。但是,不满意就说明她不贤惠么?根据多种文献记载,陶渊明的妻子翟氏是一个勤劳能吃苦的女人。比如,萧统的《陶渊明传》说:“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李延寿的《南史·隐逸传》也说“其妻翟氏,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云。”

这样一来,陶渊明自己说的话就跟文献记载中的说法有了出入。到底该信谁的呢?陶渊明的妻子翟氏实际上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好女人,对丈夫的辞官基本上也是支持的。但是,丈夫辞官之后就没有了固定的官俸收入,由此家庭生活经常陷入困境。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一个女人都很有可能产生一些抱怨。

再者,这个陶渊明一向把自己的弃官归隐看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你看他写的那么多诗,有很多都是赞美田园生活的。我们不妨这样想想,连生活都成问题了,怎么去过怡然的田园生活,难道喝西北风啊?更有甚者,陶渊明做彭泽县令的时候,准备把所有的公田种上可以酿酒的高粱,并且得意地说:“这下可有足够酿酒的高粱了,我可以尽情陶醉在酒中了。”

陶渊明的这个想法立刻遭到妻子翟氏的反对,说种高粱还不如种水稻,这样大家都有得吃。可陶渊明不同意,最后争来争去他做了让步,水稻多种一些,高粱少种一些。《陶渊明传》记载:“妻子因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这件事说明了什么,至少说明陶渊明有些自私和无理,不考虑一家人的生活。要是换做其他女人,说不定早就跑了,还跟你陶渊明一起喝西北风啊!所以,陶渊明的妻子翟氏在为一家生计操劳奔波时所说的怨言,自然让陶渊明很不满意。这种不满意是出于私心而致。说翟氏是一个不贤惠的女人,实在是冤枉她了。

公元前389年,陶渊明再次为官。这一次,他是在桓玄先生的下面任职。这个桓玄是谁呢?此人的来头不小,他老爸就是那个风格相当特异的桓温。此时,桓温早就死翘翘了,是他的儿子当上了江州刺史,而之前的那个江州刺史王凝之也死了,据说是死得稀里糊涂,真是有辱他老爸的英明。

那么,桓玄是怎么当上江州刺史的呢?老爸死翘翘时,他才五岁。虽然是后袭父爵,但做的也不过是一些小官,以他的个性,心里自然很不满意。桓玄所处的时代是孝武帝统治时期,可惜这个孝武帝也不咋地,权力竟然落入他弟弟会稽王司马道子手中,司马道子知道自己的实力还不够,为了确保自己的位置不受到威胁,他重用了王国宝和王绪,但这两个人是佞臣小人,让他们当道,无疑会使得政局更加昏暗,老百姓岂能有好日子过?

公元397年,终于有人忍不住了,不把这样的人弄下台,那以后的日子别提多难了。于是,兖州刺史王恭首先出头,联合殷仲堪、桓玄来讨伐王国宝,反对会稽王司马道子擅权。如此一来,晋朝的内乱愈演愈烈。不过,这也给桓玄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机会,桓玄依靠他老爸当年的关系网,四处笼络势力,并打出拥戴晋王朝反对司马道子的旗号,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并于公元398年出任江州刺史,成为各世族联盟的盟主。

可能有人要问了,凭什么就是桓玄这小子捡这么大便宜啊!其实,在当时的形势下,想要挽救晋朝的危机,人们实在是找不出其他人选了。而桓玄呢?也不是庸碌之辈,此人不仅是一个武林高手,而且能写出一手好文章,实乃文武双全。所以,人们就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了。说桓玄是一个武林高手,这个没什么疑问,说桓玄在文方面也是高手,有证据吗?有,根据《晋书?桓玄传》记载,桓玄“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桓玄的才华还显露在他的著作上,他的主要著作有《周易系辞注》二卷,集四十三卷,要集二十卷,另有《凤赋》、《鹤赋》等文章。此外,他批判佛教、主张限制寺院经济的发展,对当时和以后都有不可抹灭的影响。

陶渊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投奔到桓玄幕下的,可以说,是那种济世安民和成就功名之心使他迈出了重返仕途的一步。然而,陶渊明运气又不好,这个?桓玄跟他老爸一个德行,也想当皇帝,此外,桓玄比他老爸更有特色的是特别喜欢美女,极善床第之事。估计陶渊明去报到的时候,他还在跟美女寻欢作乐呢!这样一来,陶渊明对桓玄的第一印象就不好。试想一下,一个沉溺于美色的上司会是一个好上司吗?此时,陶渊明的心里多少有一些失望,为什么自己总遇到这样不做正事的上司呢?一个王凝之信神弄鬼,挪用公款,已经够了,怎么还有一个比他老爸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桓玄。

桓玄给陶渊明弄了个记室参军的官做。这个记室参军,简单的来说,就是写写文书、记录表彰之类的芝麻官,比那个州祭酒的官可小多了。这个桓玄多半不信任陶渊明,否则怎么弄这么小一个官给他做?这样一来,陶渊明想济世安民和成就功名的愿望又一次打了水漂。于是,陶渊明在桓玄手下郁闷得要死。更何况,此时的桓玄正在偷偷地招兵买马,发展自己的势力,阴谋篡夺帝位。同时,他还利用“孙恩作乱”一事,屡次上表要求出兵镇压,实际上也是在为篡权作准备。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陶渊明接到了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桓玄让陶渊明起草《讨海贼表》,其意思是表示要效忠皇帝,替皇帝讨伐那些造反的人士,即“孙恩作乱”。

陶渊明就按照桓玄先生的意思写了一篇名为《讨海贼表》的奏文。为什么说是海贼呢?原来,孙恩是起兵于海岛,公元399年10月,孙恩从海岛率百余众登陆,攻破上虞,干掉上虞县令。之后,孙恩越做越大,他的势力迅猛地发展到10万人大众。。

陶渊明将《讨海贼表》写完后,桓玄又命他亲自送到都城建康请奏皇帝。尽管陶渊明心里有太多的不愿意,但也没有办法,所以他只好去了建康,求见司马元显。司马元显又是谁呢?他就是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儿子。按理说,桓玄是让陶渊明将《讨海贼表》给当今皇帝看的,为什么会求见司马元显呢?

原来,当时的皇帝是司马德宗,他的老爸司马曜是一个酒鬼加色鬼,他有一个美女贵人姓张。一次,司马曜又喝高了,满脸酒气,毫不客气地朝张贵人脸上一喷,然后说了一句惹祸上身的酒话:“你当年是因为你的脸蛋和身材才被封为贵人的,现在你都快30了,美色已大不如前,又没生孩子,白占着一个贵人的名位,明天我就废了你,另选新人。”说到这里,又大口呕吐,喷得张贵人全身都是。

哇靠,这还了得,这不是侮辱人嘛!但这个司马曜可不管这些,烂醉如泥的他很快就沉沉睡去。其实,司马曜只是酒喝高了一些,本能地说了一句玩笑话,没想到竟遭杀身之祸。因为,司马曜的酒话对张贵人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张贵人自从得宠以来,恃宠生骄,从来没有遭受过如此训斥和羞辱。俗话说“酒后吐真言”,她对司马曜的这席话自然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想到自己多年来小心翼翼地服侍这个色鬼,却要被打入冷宫甚至被赐死,顿时起了杀心。于是,张贵人召来心腹宫女,乘司马曜熟睡之际,用被子将司马曜活活捂死了。但是,史料上并没有说司马曜是被张贵人命宫女用被子捂死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司马曜死于暴毙。在《晋书·卷十一》中有记载:“为张贵人所弑。”而《晋书·卷九》的记载却是:“时张贵人有宠,年几散失,帝戏之曰:‘汝以年当废矣。’贵人潜怒,向夕,帝醉,遂暴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