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2 / 2)

加入书签

(2)光镜观察 由大量平行或交错分布的胶原纤维束组成,呈均质性红染即玻璃样变性。

2.影响及结局 具有永久性地填补创口或缺损的作用,保持组织、器官完整性。因含大量胶原纤维,虽能保持组织器官的坚固性,但也有对机体不利方面,如瘢痕收缩使有腔器官狭窄,组织粘连(心包腔、肠粘连等),导致器官硬化(肝硬化等),过度增生引起瘢痕疙瘩等。

三、创伤愈合

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是指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皮肤等组织离断或缺损后,由周围的细胞再生或纤维组织增生进行修复的过程。

(一)皮肤创伤愈合

1.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皮肤表皮的轻度创伤可通过上皮再生愈合。一般创伤愈合多指皮肤、软组织伤口的愈合,主要由肉芽组织和上皮组织再生来完成。以手术切口的创伤愈合为例,其愈合过程是:①伤口的早期变化,在损伤数小时内,局部有血浆和白细胞及纤维素等渗出,并凝固成块;②伤口收缩,2~3日后伤口边缘新生的肌纤维母细胞牵拉使伤口边缘的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使创面缩小;③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第3日从伤口底部长出肉芽组织,逐渐填平伤口,第5~6日起,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以后转化为瘢痕组织;④表皮及其他组织再生,上皮缺损后由伤口边缘的基底细胞增生向创面移动并分裂增生,分化为鳞状上皮覆盖创面。

2.创伤愈合的类型 根据组织损伤的程度及有无感染,可将创伤愈合分为三类。

(1)一期愈合 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或异物,经黏合或缝合后伤口对接严密。仅有少量血凝块,炎症反应轻微。在24~48小时内表皮再生覆盖伤口。第3日肉芽组织就可从伤口边缘长出并很快将其填满,第5~7日胶原纤维连接即达临床愈合标准,形成的瘢痕呈线状(图2-18)。

http://172.16.2.78/cartoon/book_file/1551/398411551/398412026/20140822153544/images/128/Image5.jpg

(2)二期愈合 见于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齐、不能严密对接,或伴有感染、异物、无效腔形成的伤口,炎症反应明显。只有控制感染,清除坏死组织后,组织再生才能开始;愈合时间长,形成的瘢痕大而不规则(图2-18)。

(3)痂下愈合 一般见于浅表的皮肤创伤,伤口表面的血液、渗出液及坏死组织干燥后形成黑褐色硬痂,创伤在痂下愈合。当上皮再生完成后痂皮即脱落,一般无明显瘢痕。

三种类型创伤愈合的区别如表2-3所示。

表2-3 三种类型创伤愈合的区别

|一期愈合|二期愈合|痂下愈合

创口情况|组织缺损较小,创缘整齐,对合严密,无感染|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齐,无法对合,或伴感染、有异物|浅表皮肤创伤并有少量出血或血浆渗出

愈合特点|炎症反应轻,少量肉芽组织增生,愈合时间短,瘢痕形成小|炎症反应明显,有大量肉芽组织增生,愈合时间长,瘢痕形成大|伤口表面渗出液及坏死物干后形成硬痂覆盖创面,创伤在痂下愈合,以后痂皮自行脱落

(二)骨折愈合

骨的再生能力很强,当骨折发生后,经过良好地复位,可在数月内完全愈合并恢复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骨折的愈合分为四个阶段(见图2-19)。

http://172.16.2.78/cartoon/book_file/1551/398411551/398412026/20140822153544/images/128/Image6.jpg

1.血肿形成 骨折的两端及周围伴大量出血,形成血肿,数小时后凝固,局部常有轻度的炎症反应。

2.纤维性骨痂形成 骨折后2~3日,血肿由肉芽组织取代,以后纤维化形成纤维性骨痂(暂时性骨痂),1周左右进一步分化形成透明软骨。透明软骨一般多在骨外膜的骨痂区形成,在骨髓内骨痂区则少见。

3.骨性骨痂形成 纤维性骨痂内的成纤维细胞逐渐分化出骨母细胞,分泌大量骨基质后形成类骨组织,再有钙盐沉积变为编织骨。纤维性骨痂中的软骨组织也经软骨化骨过程而演变为骨组织,则骨性骨痂形成。但编织骨结构不够致密,骨小梁排列紊乱,达不到正常功能的需要。

4.骨痂改建或再塑 编织骨为适应骨活动时所受的应力,需进一步改建,即在破骨细胞的骨质吸收和骨母细胞新骨质形成的协调作用下完成改建,成为成熟的板层骨,重新恢复骨小梁正常的排列结构及皮质骨和髓腔的正常关系。

骨折的愈合与骨折的部位、性质、错位程度、年龄等有关。骨折愈合时,应进行及时正确的复位,牢靠的固定,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保持良好的血液供应,促进骨折完全愈合。

四、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1.全身因素

(1)年龄 青少年代谢旺盛,组织再生能力强,伤口愈合快。老年人可由于血管硬化,血供减少,代谢减弱,使组织再生能力减弱,伤口愈合慢。

(2)营养 严重的蛋白质缺乏,尤其是含硫氨基酸缺乏时,肉芽组织形成减少及胶原纤维形成不良,使组织再生缓慢。维生素C缺乏时胶原分子难以形成,从而使胶原纤维的形成受影响,伤口愈合延缓。

(3)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炎症渗出、毛细血管形成、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形成,并加速胶原纤维的分解,从而影响伤口愈合,故应避免使用。

2.局部因素

(1)感染与异物 许多化脓性细菌感染可产生毒素和酶类引起组织坏死,使基质和胶原纤维溶解,加重局部组织损伤;同时,感染使渗出物增多可增加局部伤口张力;异物的存留既妨碍愈合,又容易感染,使伤口愈合延缓。

(2)局部血液循环 良好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坏死物质的吸收和抗感染,并提供了组织再生修复的物质基础,促进伤口愈合。反之,则使伤口愈合延缓。

(3)神经支配 神经损伤可造成所支配的局部组织发生神经性营养不良,再生能力下降或丧失。自主神经损伤可使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影响再生修复。

(4)电离辐射 可破坏细胞、损伤小血管和抑制组织的再生使愈合延迟。

思考题

1.名词解释: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变性、坏死、坏疽、细胞凋亡、再生、肉芽组织。

2.简述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的病理变化。

3.叙述坏死的类型及其病变特点。

4.坏死的结局有哪些?

5.简述肉芽组织的肉眼与镜下特点及其功能。

6.简述一期、二期愈合的区别。

7.简述骨折的愈合过程。

8.影响组织再生修复的因素有哪些?

(吴义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