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1 / 2)
第二百九十七章
2018-04-15 作者: 血红雪红
第二百九十七章
这些书生都将李恪的举动看在眼中,李恪的印象在他们的眼中已经变得亲切起来,尤其是听见李恪在行军的时候,吃的这些食物比起他们还不如的时候,心中的那一丝自卑的心里就渐渐的消失了。,
步朋义也捋着自己的胡子道:“殿下所言极是,成大事者。必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我们这些儒生,在府学之中学习,家境贫寒者,确实困苦,但是岁寒,乃知松柏之不凋也。”
李恪将这些人的眼神看在眼中,道:“只是府学既然是培养我大唐天下之人才是所在,若是国家爱惜钱粮,而让学生忍受衣食之忧,是国家之耻辱也!诸君在家中已经是蒙受生活之艰辛,在府学中,在不可为衣食担心。”
步朋义的眼中一亮,他原本是以为李恪说了一大堆的冠冕堂皇的话语,就是激励这些学生的斗志,但是李恪这个话语的意思明显是要为这些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了。
这个李恪真是让人捉摸不透,明明是适才还在称颂安贫乐道,转眼之间就开始转作国家养士,收揽人心了。
道:“殿下,府学中有一些士子真的是生活困苦,不是人人都有颜回一般的安贫乐道的骨气,请殿下能够体谅这些士子的心思,正可谓是人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待人!请殿下三思。”
整个大堂中的众人都看着李恪,李恪的点点头,道:“这次我来府学,既然是亲眼所见诸君在困苦之中,尚且是如此苦学,我自然是心有点恻然,我回去之后,每年中会半成的赋税来用在府学之中,凡是德才兼备的贫困士子,都可以接受都督府的这一笔资助。”
步朋义为之动容,要只要,以扬州一年的赋税,半成可以说不是小数字,是包括了租庸调制的赋税对于江南的宽阔土地和桑蚕养殖业来说,看以说是一笔颇为宏大的的数字。“
李恪沉吟了一下,摇摇头道:”但是这笔钱,已经一部分送往京师之中,一部分负担给了扬州水师的造船费用,这样,今年我看我们就举办一次慈善拍卖,由扬州城中的有名望的长者和愿出钱的人,拿出一部分的金银财宝和字画,找个地方拍卖,有人要是愿意买下这个东西的话,就可以花钱买下来也,这笔钱,就算是送给府学的。”
步朋义惊呆在那里,这是什么主意,也亏得殿下能够想出来,慈善拍卖,拍卖他还算是懂一点的,官府也举办过类似的活动,扬州城的水榭池塘和,都是价高者得之,慈善是什么意思呢?
“殿下,您的意思,慈善就是愿意出钱资助这些士子的人的举动吗?”
“嗯,的确是如此,步祭酒果然是很聪明,我想凡是在扬州城中有声望的人,都不会错过这样的一个机会,来体现自己的仁慈。此事可以说是扬州的一场盛事。”
“这……”步朋义在那里迟疑起来,在他的心中,这样做的话,在他的心中似乎是有一点乞讨的意思,李恪看了他一眼,就已经将他的心思看在眼中,道:“你也不必担心,到时候我也会邀请整个都督府中的有名望的官员来参加,不但是让不让你感到为难,而且我会让他们感到每一个出钱的人,都会感到荣耀!”
步朋义听见这样说来,心中就放下心来,道:“既然是是这样的话,我这就组织人马上给扬州中的有名望的人,送去请柬,在约定一个合适的日子,举办这次活动。”
李恪点点头,道:“如此甚好,我再有半月之后,又要回到京城之中,十日之内,你将事情确定下来。”
步朋义答应想下来,在心中对于李恪的印象好了很多,府学和县学就是依靠着这些士子自己来支撑的,李恪才来了一次,马上就从赋税中抽出了半成的收入,这已经可以说是礼贤下士了,在加上在加上这次前所未闻的慈善拍卖,也可以说是将整个扬州的氛达到了极致。
两人又来到大堂中,李恪道:“从我大唐建国以来,江南士子考中进士的人数有多少人,在朝中任职的有多少人?”
听见列克这样的问起,步朋义的脸上露出了尴尬之色,人家刚刚说是给学府拨款,这边的一年考出的进士,不用是说是人家问起,就是自己想起来都脸红,嗫嚅了一下,道:“这个,这个,哎,这几年江南士子实在是流年不利,每年的进士轮到我江南之地的时候,就已经是没有多少人了,这其实不是我江南士子无能,实在是,实在是……”
李恪不等步朋义说完,就已经明白了步朋义的意思,科举考试对于天下的人才的选拔的模式来说,毕竟是一个新鲜的事物,自然是不能和后世相比,有着一整套的执行模式,和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的方法,道:“朝堂之中,关陇世家和山东世家,再加上前朝的名臣,江南之地,自然是不占优势了。”
步朋义听见李恪这么说,才算是出了一口气,他是真害怕给李留下江南士子无才子的印象,道:“殿下,的确是人如此,朝中每年的监考考官和评卷考官,少有江南之人,关中才子,在京城之中享有盛名,自然是等到进士考试的时候,在考官之中,就已经是先入为主,这样一来,我江南士子,自然是就是吃亏了。”
原来是如此,李恪心中也明白起来,在他的印象中,先不用说是后世,就算是在东晋时候,无论是王导谢安,殷仲堪,哪一个不是博学之人,就算是武将之中的谢玄,桓温,也是精通文史,看来江南之地,绝对不是文风衰落,而是恰恰相反,江南之地,一直是文风繁茂之地,现在最关键的是在朝中将江南士子的名声树立起来,还有一个就是就是建立一个公平,的考试环境,排除了家庭和名声之外,真正用才学来进行考试。
后世的陈子昂当年以千金买一个古琴,将众人聚在酒楼之中,在地上,那琵琶摔得支离破碎,引来一片惊叹声。陈子昂又把自己的诗文赠给每位客人,谢过大家后扬长而去。陈子昂的这一举动成了特大新闻,当天就传遍了洛阳城,这为他后来考取功名奠定了坚实基础。
看来在什么时候炒作还真是重要啊,李恪在心中想着,突然之间,道:“若是在江南中成立一家书院,将全江南的有名气的士子都聚集在此地,在一名儒来指导,若是如此的话,在你看来,不但是扬州郡。,而且是余杭郡和会稽郡的士子都聚集子在一起,你若是如此的话,江南士子在考中进士的可能有多少?‘
“殿下,这个计划是不是太宏大了,这个书院的名气是不是太大了,还有,这个书院的地址要设立在何处,要那名大儒来这里执教,都不是我一个小小的祭酒可以做到的,这个,这个,殿下,你看,是不是此时还要缓一缓。”
李恪思索了一下,自己还真能在江南中能呆上多久,京城中的势绝对不会让自己在江南中呆上多久的时间,自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威望积累起来,将自己潜在的势力建立起来,道:“如果是建立书院的话,那么就要一定是建立在扬州或者是会稽中,开始是将本郡最优秀的士子提拔在其中,其中的名儒,自然是要以全国有名的大儒为主。”
“殿下,为什么也可以放在会稽郡中呢?”步朋义有些不不明白。
“因为褚亮是会稽人,要是才褚亮能成为江南这所书院的掌控者,那么书院也可以设置会稽郡。”李恪缓缓的道、。
“褚亮?他乃陛下的心腹又怎么会来到江南中,谁不爱惜羽毛呢?”步朋义惊道。
褚亮怎么会不回到江南之中,如今的褚亮也算是功成名就,在朝中可以说是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他的儿子褚遂良也是出仕不久,既然是江南士人数稀少,对于褚遂良的仕途也是不利的,褚亮若是回到江南中。声名日隆,还是有希望的。“
沉吟了一下,道:“元旦的时候,你也进京。去邀请褚亮,在多找几个人邀请褚亮。若是褚亮仍然是不答应的话,我就亲自出面去邀请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