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徐州兵变(一)(1 / 2)
第四百六十七章 徐州兵变(一)
2018-04-15 作者: 欧阳玉清
第四百六十七章 徐州兵变(一)
第四百六十七章徐州兵变(一)
荆州汇聚镇北军、江东军、曹袁军,却是三方势力汇聚,于荆州集结兵力,近百万之众,混战之中,不免有智滤深远之士暗地里交锋,然而,就在不远处的徐州,更是爆发了一场激战。
吕布连夜撤军,却是赶不上早上两个时辰的袁术,一路南下,未见任何蹊跷,行至东安城下,守将昌狶率众出城相迎,吕布仅仅是微微颔首,便是朝后撤走,东安城矮、毫无纵深,必不能抵挡镇北军反扑,而昌狶此将,本是泰山贼来降,心有反复,吕布为之不喜。却不知,大军连夜出城,南下之时,昌狶嘴角却是带着几分冷笑,借故将身后押送辎重的一万步军给扣下了,至于兵马,守城仅有三千,而埋伏于城中的袁术麾下部将乐就,身后却是紧随着一万大军,在吕布出城远去之后,便是紧闭城门,将城中这一万步卒给偷袭击败,将东安,成功夺取。
“后军辎重,为何还未赶上,主公此行,必然急速回返徐州城,却不得在此拖延,而此处亦不是险要,想必袁术亦不会在此处发难。”张辽率军殿后,却是走在辎重大军前面,然而,经过阳都,即将步入丹阳之时,方才有些警觉身后的伊礼尚未传来汇报。
“报..,文远将军,主公在琅邪城中被袁术大举伏击,已是深陷重围。”正细想间,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来人却是摔倒在马下,被张辽亲卫上前扶起,却是不由辛苦,便是开口汇报道。
“什么,全军听令,速速随本将军全速驰援。”张辽面色大怒,双腿猛地一夹座下战马,便是急速朝着琅邪城赶去。
却说吕布率领四万并州铁骑一路行进,翻山越岭,很快便是入得兰陵,抄小路,欲要在袁术之前,赶回徐州,若是徐州被其所夺,吕布又得无家可归,后有镇北军追兵,前有袁术这等阴险小人,即便是对守城的臧霸如何放心,可其仅有三千兵马,如何能够坚守住。
然而,前方突然举起无数火把,一眼望去,却有数万之数,居中缓缓行出数十骑,居中之人,不是袁术,又是何人,吕布猛地勒马止步,朝前大喝道:“袁公路,汝吾本是同盟,如今率军拦路,意欲何为?”
“吕奉先,汝不听吾之言,不可强行进兵,如今,招致溃败,乃是汝之罪过,然汝之徐州,却乃富饶之地,今后,便交由为兄为汝治理罢,念汝骁勇无双,若下马受降,本侯必然好生待汝。”袁术冷笑着看了一眼吕布,一挥手,身后弓箭手同时张弓搭箭,步军于阵前设下重重拒马,却是依靠着山壁,将这条南下的小径堵得严实。
“竖子焉敢与吾一战?”吕布勃然大怒,持戟怒喝出口。
“哼,放眼天下,皆知汝吕奉先骁勇善战,吾虽不敢与汝一战,然吾身后这六万步卒,却足以将汝阻于北地,待吾将纪灵,袭去徐州之日,便是汝再次败逃之时。”
“贼子受死。”吕布大怒,拍马便是带着骑兵呼啸杀向袁术。
张辽率军赶到琅邪城外,闻得城中喊杀声震天动地,毫不犹豫便是策马率军杀入城中,却不想城中仅有战鼓上百面,袁术兵上万,哪里有着吕布的身影,此刻,却已是中计矣。
...。
刚看了关羽败走麦城,却为刘封、孟达所害,如此忠义之士,无论史实如何,玉清为之钦佩,虽不愿名将之死,但人有天逝之日,却无所办法左右。
曹昂(?-197),字子修,沛国谯县人曹操的长子,刘氏所生,但生母早亡是以由正室丁氏抚养大。聪明且性情谦和,为曹操所喜爱,二十岁时即举孝廉。建安二年(197年)年随曹操出征张绣,因张绣突然袭击,曹昂为救曹操负责断後,与大将典韦一同战死於宛城。
初平三年(192年),曹植出生于东武阳。曹植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第三子(卞夫人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丕、彰、植、熊)。当时曹操在北方尚未站稳脚跟,缺乏固定的根据地,家属常随军行止,因此幼年的曹植同众多兄弟们一样,是在戎马倥偬的生活中度过的。这种戎伍生活一直到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击败了劲敌袁绍集团,攻克了其经营多年的邺城(今河北临漳),方才有所改变。
曹植自小非常聪慧,才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他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曹操曾经看了曹植写的文章,惊喜的问他:“你请人代写的吧?”曹植答道:“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作呢!”
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渐渐地,曹操开始把爱心转移到曹植身上。
建安十一年(206年)八月,15岁的曹植第一次随父东征海贼管承到达淳于(今安丘东北)。
建安十二年(207年)一月回师邺城,他在《求自试表》中所说“东临沧海”即指此事。九月,16岁的曹植随父北征柳城(今辽宁朝阳),他在《求自试表》中说“北出玄塞”即指此行,《白马篇》就是曹植对此期间随父征战的写照。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17岁的曹植随父南征刘表至新野,后又随父与孙权战于赤壁。
建安十四年(209年),曹植随父征战第一次回到家乡亳州。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也在其中。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从此曹操对曹植寄予厚望,以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建安十六年(211年)秋,刚行冠礼的曹植暂时告别了在邺城宴饮游乐、吟诗作赋的优游生活,慨然请缨,随父西征。一路上跋山涉水,晓行夜宿。当西征大军辗转到帝都洛阳时,曹植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饱受战火的洗劫,洛阳城往日的繁华消逝得无影无踪,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荆棘丛生,昔日气势雄浑的皇宫已成一片废墟,湮没在杂草间,片片黄叶满城乱舞。满腔热血的曹植怀着一颗立功垂名的心,随西征军离开洛阳,继续向西进发。经过一年多的兼并战争,西部最终结束了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迎来了它的稳定与安宁。凯旋的曹植不久即被封为临淄侯。
在邺城时期,有一件对曹植来说是至关重要、并影响到他一生的事,这就是世子之争。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植改封临淄侯。这一年,曹操东征孙权,令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当年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发奋图强呢!”曹植既因为有才而受宠,丁仪、丁讷、杨修等人便都来辅佐他。曹操有些犹疑,好几次几乎要立曹植为太子。然而,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做出几件让曹操很是失望的事。
尤其是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他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十月,曹操召令曹丕为世子。从此,曹植告别了昂扬奋发的人生阶段,陷入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浓浓的悲愁中。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后悔,不再重用他。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洛阳,曹丕继王位,曹植时年29岁,作《上庆文帝受禅表》、《魏德论》。曹丕称帝之后,对曹植严加防范。后来,曹丕碍于母后卞氏的压力,只好将曹植数次徙封。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黄初二年(221年),30岁的曹植被徙封安乡侯(今河北晋州侯城),邑八百户;当年七月又改封鄄城侯(今山东鄄城县),是年作《野田黄雀行》,这次改封成为曹植一生重要的转折点。
黄初三年(222年)四月,31岁的曹植被封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也就是在这次被封王之后回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在《洛神赋》中,诗人描摹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神形象,把她作为自己美好理想的象征,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倾心仰慕和热爱;又虚构了向洛神求爱的故事,象征了自己对美好理想梦寐不辍的热烈追求;最后通过恋爱失败的描写,以此表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归于破灭。
黄初四年(223年),32岁的曹植徒封雍丘王。
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南征归来,路过雍丘,与曹植见面,增其户五百。?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壮心不已的曹植急切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他曾多次慷慨激昂地上书曹叡,要求给予政治上的任用,拳拳之心可以使铁石心肠之人动容。但过于冷静理智的曹叡却心如古井,不起微澜,对于曹植的种种表白和要求,只是口头上给予嘉许而已。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
太和三年(229年),38岁的曹植徒封东阿,其间潜心著作研读佛经,并在鱼山闻梵,创作梵呗。
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陈王,11月曹植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遵照遗愿,将其葬于东阿鱼山。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汉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冬,曹丕生于谯。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认为时下兵荒马乱,教曹丕学射箭。曹丕六岁时学会,曹操又教曹丕骑马,曹丕八岁时学会。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丕随曹操南征张绣,张绣先降后反,曹昂和曹安民遇害,年仅十岁的曹丕乘马逃脱。?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丕随曹操攻破邺城,纳甄氏。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丕被司徒赵温举荐,曹操认为赵温举荐他的
儿子,并不是因为他真实的才能,因此使侍中守光禄勋郗虑持节奉策免去赵温官职。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带着曹丕等人,回到亳州老家上拜坟墓。事毕,曹丕等乘马游观,经过东园,循着涡河,穿过高林,驻马书鞭,写下《临涡赋》。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丕带着曹叡和东乡公主,随曹操东征孙权。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魏讽密谋攻打邺城,与之同谋的陈祎自首,曹丕率众平定,诛杀魏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