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九章 繁殖(1 / 2)

加入书签

青史留名,说着轻巧,普通老百姓一辈子也别想在上面留个痕迹。郑直也读过几年书,虽然向往在史书上添上一笔,但极有自知之明。他算什么,武不能行军打仗,文不能安邦定国,上史书也只能想想罢了。

在郑直看来,离他最近的能青史留名,大概也就英国公世子柳元景了。他堂堂一个世子,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挺身而出,这种气魄着实让人敬佩。

辛夷之所以如此兴奋,无外乎年纪太小,所以还残存几分天真。郑直也不挑破,难得她天真一次,不再紧锁眉头,他又何必败兴。此时的郑直,完全没想到,有朝一日他不之青史留名,还成了黎民百姓口中的大商人。无意间一个小举动,奠定了郑家在大华举足轻重的皇商地位。

郑家几代人没有完成的任务,在郑直手中得到了实现。自然,这些只是后话,有因必有果。郑直所得到的一切,同样也是出自他的善良以及豪爽。如果郑直对辛夷有所保留,怀有私心的话,这天大的好事儿也不会落在他的肩膀上。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辛夷头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峰回路转,金诚所至金石为开,辛夷终于相信了天道酬勤,她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红薯的出现,将困扰辛夷的粮食问题解决了。

它出现的如此及时,要是旱灾降临后才得到红薯,远水解不了近渴,它能起到的帮助具有一定局限性。刚好在距离旱灾发生还有近一年的时候,老天将红薯带到了大华,这样的好运辛夷简直想都不敢想。

郑直带来的几个红薯,因为长途跋涉的原因,局部生出了小霉点还生出了嫩芽。想起他先前的叙述,辛夷不由好笑,将霉掉的红薯拿来煮,上吐下泻还算好的,没有因中毒一命呜呼便是万幸了。

众所周知,无论红薯还是土豆在发芽发霉之后,会产生毒素,不能进行食用。

几个在现代时常见廉价的红薯,在此刻几乎让辛夷陷入了疯魔。她走到哪里都要揣着几个红薯,爱不释手的模样,让青松还有汪清直夫妇以为她撞到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他们家小姐向来聪明伶俐,怎么会露出如此痴傻的神情。好在青松他们只将疑惑放在心里,没有从言语上表露出来,否则辛夷手怀揣着宝藏被人当成傻子,还不知要多无语。

另一面,也是因为小姐搂在怀里的东西是正源商行的少东家带回来的。兴许,那些不起眼小东西,是什么名贵的植物果实呢。

在郑直派往安济城的人回来之前,辛夷打算先将手头的红薯给种下去。她捧着几个比金子的都贵重的红薯,别说种到田里去。哪怕养在院子里,辛夷都担心它会不会被人偷了。

要不是屋内没有阳光,花盆也不利于红薯生长,辛夷真想把这几块红薯切成块后,养在眼皮子底下。经过掂量之后,辛夷决定将红薯种到她屋前的花丛中。

为了腾出地方来,辛夷将开的正好的牡丹花,移走了一大片,然后又换了一批沃土。都弄好之后,辛夷才开始琢磨着到底该怎么将红薯种好。这些红薯大的不过葫芦大小,小的只有拳头那么大,究竟切成多大的块利于繁殖。

辛夷虽然在乡下长大,可从来只有看别人种地的份儿,自己还真没种过红薯。她唯一的优势就是伺弄过许多花草,按理说,红薯比起花草来,要好伺候许多。想养好花不是容易的差事,辛夷倒还没听到过,有谁技术不行,种不出红薯来的。

举轻若重,只因小小红薯关系着无数大华百姓的生死存亡,辛夷反而不敢轻易下手。如今的天气是最适合培育红薯的,辛夷在斟酌之后不敢再拖,为了保险,她将红薯分成了大小不等若干块。

这样以来,无异于上了双保险,就算损失了一小部分红薯,等到秋季丰收时,也能补偿回来。红薯种到地里之后,辛夷每日瞧着清晨起来头一件事,就是盯着门前的地前。

她直勾勾的看着新开垦的小片田地,恨不得从里面看出花儿来。从播种那日起,辛夷苦苦等候着幼苗长出,一日日的竟是如此煎熬,让她恨不得拿个铁锨刨个坑,把种下的红薯弄出来看看,到底有没有变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