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突厥走私贩(2 / 2)

加入书签

据史书记载,“秦开却胡”之后,“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安禄山跳下了战马,爬上了残破的烽火台,极目远眺,远处的蒙古草原扑面而来。

迤逦行进了几天,在一座山前,一队一百多人的契丹骑兵截住了安禄山等人的道路。

契丹骑兵穿着兽皮,头上戴着青毡帽,手上拎着杂七杂八的兵器,一个一个就跟土匪似的。他们将安禄山等人团团围住,闪亮的钢刀顶在了他们的胸前。

安禄山慌忙拱手说道:“几位军爷,小的是营州客商,到贵地贩卖货物,都是一些粗笨的家伙,请军爷高抬贵手。”

安禄山一口流利的契丹话,这时候派上了用场,契丹骑兵的脸色缓和了一些,一些骑兵跳下马,翻检着驮马上的货物。

驮马上的货物散落一地,都是铁锅和锄头、农具之类的东西。

当时,唐朝和契丹、奚族时战时和,说不定什么时候翻脸。大唐朝廷为了防止能够制造兵器的铁器流进敌占区,严禁铁锅、锄头之类的铁质农具进入北方。

关于中原王朝对北方民族实行铁制品禁运,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史记》,因为擅自将铁器出售给友好的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大汉的官员有500多人被杀。

很久以前,中原王朝掌握了世界上最好的冶铁技术,因此可以打造长达一米多的长刀。汉代的环首刀、唐代的横刀就是其中的代表。而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钢刀大约只有60厘米左右,因为他们的冶炼技术极差,再长就要折断。

正因为如此,北方游牧民族渴望中原的铁器都要疯了。不客气的说,在当时,走私铁器,难度不亚于现在的超越边境贩卖毒品。

因为唐军的封锁,北方铁锅等生活必需品奇缺,以至于牧民们只能将羊皮袋盛满水架在火上烧水。甚至在打猎的时候,也只能使用骨头制成的箭头。

正因为如此,契丹、奚族入寇,在某些方面来说,就是为了获得生活必需品。

不客气的说,商品禁运,一直是中原王朝的杀手锏。明代的土木堡之变,就是因为明朝对蒙古实行铁器禁运,瓦剌因此发动了进攻,导致明军惨败。最后,明朝不得不放开互市,允许铁器流入北方,瓦剌获得了生活必需品,于是对明朝臣服。

时光流转,千年一个轮回。现在的西方蛮夷,对我大中华实行武器禁运,是不是一个道理?想起来就生气!

啥也别说了,眼泪“哗哗”的,还是我们自己不争气,怪不得别人。

现在看到安禄山等人带来了如此多的铁器,契丹骑兵的态度缓和了。

契丹民族野蛮,但野蛮的民族有质朴的游戏法则。他们可以任意抢劫杀人,但绝不伤害为他们带来必需品的商人,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商人在带走他们财富的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和幸福。

不过,看到了如此丰富的物资,契丹骑兵的另一个疑问来了,这些人是什么来头,竟然能携带如此大宗的商品?

契丹百夫长模样的人说道:“唐军检查的严,你们是如何将这些东西倒过来的?”

安禄山大放苦水,说道:“兄弟,说起这个,眼泪哗哗的。我们兄弟为了弄两个钱花,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半夜翻越边境,将铁锅、锄头运到燕山藏起来,整整倒腾了好几十天,才攒够了这么多。这不,我们买通了边境士兵,说是骑着几匹马出来打猎,将埋在山里的铁器取出,运到了这里。兄弟你看,这些铁器都生锈了,就是埋在土里弄的。”

契丹百夫长翻看了一下,确实有的铁器生锈了,有些还带有新鲜的泥土,就像出土文物一般。

百夫长完全相信了安禄山的鬼话,说道:“好吧,你们可以走了。”

安禄山很高兴的道了谢,故意装作笨拙的样子爬上了马背,回过头来说道:“兄弟,借问一句,我们兄弟出来不容易,带出来的东西要卖个好价钱。麻烦给指条路,最近的契丹部落在哪儿?”

百夫长沉吟了一下,说道:“这些东西很贵重,一般人也买不了这么多。你们往北走吧,过了两座山,有一条河谷,大贺氏酋长正在那里准备过冬。”

当时,经过多年的发展,遥辇氏部落的酋长屈刺担任了可汗,契丹八部已经融合,分成了两个部落,大贺氏正是其中之一,其酋长掌管着很多兵马,在部落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安禄山大喜过望,一叠声的说过了谢谢,然后在契丹骑兵的注视之下,扬长而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