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阿史那箤干(1 / 2)

加入书签

第42章 阿史那箤干

2015-05-01 作者: 七月流火62

第42章 阿史那箤干

安禄山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就实现了华丽的转身,从最低级的军官,一跃而成为拥有固定兵员的中级将领。不过,因为安禄山机灵透顶,忽悠敌人有一套,张守珪让他掌握游骑,也就是斥候,负责节度使府的侦查工作。

虽然张守珪解决了契丹问题,但是,北方的领土民族众多,而北方人向来桀骜不驯,不服天朝管。大唐朝廷的敌人还有奚族,以及奚族身后的突厥。

契丹人规规矩矩的为大唐朝廷牧马,过着相对平静的生活,突厥人耐不住寂寞,走上了前台。

安禄山在这个位置上如鱼得水,经常带着几个兄弟到北方侦查情况,每次出发,都有所斩获,抓到了不少突厥人和奚族人。

张守珪对安禄山刮目相看,将他收为养子,也就是干儿子,处处照顾,并以军功加员外左骑卫将军,充衙前讨击使。

当时,唐朝节度使收养义子成风,有些节度使的义子都能编成一支军队。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军旅生涯危险,需要有人拼命,既然成为了父子关系,舍身卖命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这一天,安禄山闲着无事,向张守珪告了假,带着几个勇健的军士出城,打算回到营州去看望老妈。

安禄山一不留神成为了带兵的将官,多年压抑的豪情被释放出来,如果不回家乡显摆显摆,让小伙伴们夸几句泄泻火,估计都能憋死。

这也怪不了安禄山穷人乍富的心理,这样的想法人人都有,甚至伟人也是如此。在楚汉争雄时期,击败了秦军后,项羽的一句:“富贵不归故里,犹如衣锦夜行,谁人知之者”的豪言壮语,让亚父范增甚为反感,发出了“沐猴而冠”的感叹,因此对项羽失去了信心。

不过,显摆也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幽州距离营州甚远,需要很多天的路程,说不得爬山涉水,刚刚走到了营州地面,安禄山迎头撞见了一年未见的阿史那箤干。

多日未见,两兄弟意外重逢,这一顿激动的泪水是跑不了的。

唏嘘感慨了一阵,阿史那箤干将同行的几百个奚族人介绍给安禄山认识。

这些奚族人,都穿着光板兽皮,因为天气转热,都露出了粗壮的胳膊,显得精明强干,一看就是军人。

据史书记载,奚族以游牧狩猎为生,一年四季皆穿皮衣,冬天的带毛,夏天的是皮板。

奚族的日子真好,不管有钱没钱,都有貂皮可穿。

安禄山奇怪了,阿史那箤干这厮怎么了,怎么竟然跟奚族混到一起了?

很快,安禄山就从阿史那箤干的嘴里获得了端倪。

阿史那箤干从水里逃跑,走投无路,一路躲躲藏藏,在北方瑞雪飘飘之际,终于逃亡到北边的奚族地区。然而,他没有高兴几天,被一向和大唐朝廷有仇的奚族人给捉住了。

因为唐军在北方扫荡,实行了灭绝政策,大量的杀害奚族人,因此,奚族百姓对唐朝人很痛恨,抓住了唐朝人,一般的情况下都要处死。

阿史那箤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就是一个唐朝的混混而已,因此,奚族人想杀死这个外地人。

这时候,阿史那箤干的机灵劲儿就显露出来,装出一本正经样子说道:“我是大唐王朝派来与奚王和亲的使者,你们杀了我,如果惹下大祸将会影响你们的民族。”

自古以来,因为敌对双方缺乏沟通,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都冒充国家使节,在敌方一顿神忽悠,因此改变了战争的走向。著名的弦高犒秦师就是著名的例子。

弦高是郑国的一位行商,经常来往于各国之间做生意。有一次,他去周王室辖地经商,途中遇到秦国军队。当他得知秦军要去袭击他的祖国郑国时,于是急了,派伙计急速回国报告敌,然后,伪装成郑国国君的特使,赶着12头牛作为礼物,犒劳秦军。

秦军以为郑国已经知道偷袭之事,军队失去了突然袭击的机会,只好班师返回,郑国避免了一次灭亡的命运。不过,秦军大老远的来了,总不能空手而归吧,于是,在回军途中灭掉了滑国,带着抢劫来的纪念品回国了。

当郑国君主要奖赏弦高时,他却婉言谢绝,说道:“作为商人,忠于国家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受奖,岂不是把我当作外人了吗?”

还有一次,这是在南北朝时期。一个宋人叛逃到魏国,被边兵抓了,按律当斩。这个人谎称是替宋将送投降信的,魏军边将大喜,马上报告了北魏皇帝拓跋焘。

拓跋焘相信了这番鬼话,马上派出大军接应。

魏军在宋境安营扎寨,派人联络,然而,宋将一头雾水,坚守城池不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