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民族问题(2 / 2)
当然不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可是在高鸿信统治之下的百姓起码认同了,如今的汉王确实就是王,而不是匪。
只要百姓认同了,读书人的转变也就是随之而来的事情。
并且这种转变还会随着高鸿信与清廷较量,逐渐的加深,知道有一天高鸿信的这个汉王成了大部分天下人认为的正统了,那么高鸿信也就该称帝了。
由此可以看来,称王、称帝都是要看时机的,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否则都会遭人诟病还会沦为笑柄。
如今天下有资格称王的义军在高鸿信看来也就两个,自己和张汉朝,就连东方平政、王聪儿都还差一些。
如果这次东方平政、王聪儿能击败额勒登保的话,他们两股势力合为一股地盘实力再得到扩张的话,称王便足够了。
至于其他的人称王,在高鸿信看来都是一个笑话。
在高鸿信与张汉朝最初称王的阶段,有许多的人跟风,也跟着称王了,高鸿信看了几个这样的情报之后,便对此置之不理了。
不过有一个势力高鸿信还是很重视的,贵州的石柳邓在松桃厅(今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称苗王。
石柳邓以前与高鸿信相隔很远,因此高鸿信扶植了他对抗清军,并且成功的将勒保还有他手下的大军牵制在了贵州。
但是现在高鸿信已经占领了川南,并且四川酉阳州与松桃厅紧邻,高鸿信在继续扶植他的话,只会为自己进军云贵增加烦恼。
从情报来看,这次石柳邓之所以能称王还是得到了萧平致的帮助,给了他足够的武器,石柳邓仗着熟悉地形打赢了一场与勒保的战争,成功将勒保赶出了松桃厅,实力膨胀起来的石柳邓,又有着汉军的支持才敢称王的。
高鸿信为了以后考虑,得到石柳邓称王的消息之后,便给萧平致下了命令,让他以后不用在帮助石柳邓了。
在高鸿信看来石柳邓到底是苗族人,在高鸿信看来甚至还不如与满族、蒙古族的关系亲近,最亲近的当然是汉族,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也不是说高鸿信就是大汉民族主义者,高鸿信也想要来个中华民族一家亲,可是真正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才知道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这个时代的人们连民族的概念都很模糊,怎么可能认同中华民族,要想推行中华民族的大民族概念,起码要整个汉族的民族意识强烈到一定程度才能考虑。
现在的中国的士绅阶层的认同不是通过血统,而是通过文化来的,你认同汉族的文化那么你就是自己人,虽然增加了包容力,可是却丢失了战斗力,也有一种自欺欺人的味道。
毕竟清朝以前的文化在大清入关之后已经被改变的不成样子了,比方说清朝的辫子、还有服式,现在已经基本替代了汉族的传统发髻以及民族服饰。
高鸿信之所以在自己统治区域内采取文化复古,便是为了重新巡回人们对汉民族的归属感,与清廷区分开,并且争取天下民意。
进而将文化认同引导到血统认同上来,高鸿信之所以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便是为了实现这一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