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不知今夕是何时(2 / 2)

加入书签

阿青的母亲是一位三十岁左右的中年妇女,皮肤有点黝黑,典型的农村妇女的形象,赵阳道:“我们也不知自己从哪里来的,我们是在路上和家人失散了,然后走着走着就走到了这里来了。”

阿青母亲听完了然点了点头,没有继续问下去,直接吃饭了。这让赵阳心里顿时一松,随即想起了什么,开口问道:“不知今夕是何时啊。”

听到赵阳的话,阿青一家三人俱都是一怔,三双眼睛睁的大大的盯着他看,让他心慌不已,知道自己问错话了。

算了豁出去了,深吸口气,再次问道:“不知道现在什么朝代啊,是哪位皇帝当政啊。”

阿青父亲奇怪的看了看赵阳,道:“现在是什么朝代我不知道,我知道我们这里是越国。还有那个皇帝是什东西啊,我们国家现在当政的好像是大王手下最得力的两个大臣,范蠡大夫和文种大夫。”

越国?范蠡?文种?赵阳心中顿时掀起滔天巨浪,范蠡西施的故事可是流传了几千年的,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以及文种灭吴九术的事情俱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啊,作为一名名牌大学毕业的本科生,赵阳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想不到想不到自己居然回到了春秋末期,越王勾践的时代,这可是个金戈铁马,诸侯称霸,百家学说开始兴起的时代啊,孔子、老子、孙子等大家生存的时代啊,赵阳心中既担忧又激动。

于是他又问道:“不知道吴王夫差伐越没有。”

阿青父亲更是奇怪了,这种尽人皆知的事情他居然不知道,难道他是从遥远的晋国和燕国那边过来的?所以不知道我们越国的事情?于是耐心的解释道:“打了,早在4年前就已经打了,那时候那些吴兵闯进我们越国来,到处烧杀抢掠,强征我们的粮食,强取我们的姑娘,当时我们村子就死了好多人,好多年前的未出嫁的姑娘也都被强娶到了吴王宫中去了。后来还让我们的大王和范大夫去吴国当了两年的人质,前年才得以回来。大王回国之后,就减免我们赋税,亲自带领我们进行生产,我们国家才得以开始好了起来。”

听了阿青父亲的话,赵阳顿时确定了自己现在所处的时间应该是在勾践回国两年左右的时候,勾践“十年修养,十年教训”,这么说现在距离越国开始伐吴还有大概八年的时间,而后越国用了大概十年的时间灭掉了吴国,会盟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

搞清楚了自己所处的时代之后,赵阳的心里开始安定了,不再像以前那般彷徨,不知该做些什么,整天便只知道修炼武艺剑法,期待自己可以像广成子一般有一天能够以剑入道,进军那无上大道,长生逍遥。

但是现在不同了,知道了自己处于春秋时期的末期,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征战最多,同时也是文化最为开放和鼎盛的时代。在赵阳眼里,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文化最为鼎盛的时期,这时的中国诸如老子、孔子、孙子、墨子、庄子等大家横空出世,百家学说各放异彩,各种思想在这里交汇,撞击出火花,在历史长河中绽放出最为耀眼的光芒。

自己不知是有幸还是不幸的穿越到了这个时代,无论如何都要参与到这伟大的历史变革之中,在其中领略中国各种智慧的交融与碰撞,感受人类智慧的巅峰结晶,若有机会,并要好好的拜会那些开创了一术之学派的文化大师们。

自己的上一世已经浑浑噩噩的过去了,这一世无论如何也绝不能虚度,而且有着这样的机遇摆在面前,自己如果还不能把握好,就枉费自己白穿越了一次了,也枉费了自己作为一名21世纪青年的见识和才华。

当然,要想领略中国历史上这些无数的名人的风采,自己必须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因为这些大师们并非都是出生于同一个时代的,他们相互之间有的跨度几十年,有的跨越上百年的时间,这就对自己的生命长度有了很大的要求。

而且这些人俱都是各自领域的大师,皆是可为万世之师的人物,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见到的,也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可以和他们坐在一起交流的,自己必须拥有足够的身份地位或者才华和本领才可以和他们相对而坐,平心交流。

这一切就要看自己的剑道修为了,只有自己能够在剑道之上达到广成子一般的超越尘世巅峰,方可长生久存,引的诸侯帝王前来求见。

那时候,自己再想要和这些大师们一起交流学习,领略他们绝世风采,百代英姿,将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是很有可能的事情了。

确定了自己要做的事情,赵阳心境大定,道心开始悄然出现了变化,慢慢出现了属于他自己的大道痕迹。

他顿时感到原本隐隐压抑在胸口的闷气被吐了出来,身心舒畅,念头通达,脑门上的灵台更加的清净剔透,原本咄咄逼人的气势也开始有所收敛起来。

回过神来,赵阳突然发现白猿和阿青一家三人俱都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自己,于是问道:“怎么啦?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说完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脸。

阿青道:“赵阳大哥,你刚才好像有点变了,不过到底是哪里变了我又看不出来。”

赵阳一愣,看向其他人,只见另外三个俱都是确实如此的表情,让他不由的想道,难道自己的剑道修为有所精进了?

其实如果是熟知金庸小说的人肯定早就已经猜到了,赵阳回到的正是金庸小说《越女剑》时期所处的世界,不过赵阳以前很少看金庸的小说,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倒是看了不少,所以对于金庸的这部短小的小说从没有听说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