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是福是祸(2 / 2)
因走的匆忙,挽衣便以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家收养陶姑的孩子为名,又将孩子带上了。韩良臣亦是无奈,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去管挽衣。陶姑被他们留在大名,找人照看,只望她可以安度余生。
韩良臣禁不住挽衣的软磨硬泡,终于给陶姑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刚。”希望他坚强地成长,挽衣为此兴奋不已,韩良臣不解她那么希望仇人的孩子。
“韩刚。”挽衣默念。
“为什么叫韩刚?”韩良臣正看着兵书,听到挽衣兀自念叨,连忙打断她。
“韩刚不好吗?”挽衣仍未回过神,喃喃地说道。
“当然不好,为什么姓韩,他,他应该姓,姓陶。”一时间,韩良臣也不知那孩子应该姓什么才好了,陶姑最终也没说出来,这孩子到底是谁的。
只是这些天,韩良臣理清了思路,觉得这个孩子大概就是刘广义刘师爷的,如此刘广义的死也就有了由头,想必是刘广义知道了陶姑肚子里的孩子是他的,才会被灭口。这样一想起陶姑,韩良臣便会情不自禁地紧锁眉头。
“这孩子生在韩家军,就是韩家军的孩子,当然要姓韩了。”挽衣却说得振振有词,不止如此,还找到一个让韩良臣无法拒绝的理由,他只能气恼地看着挽衣,被这个博爱的小女子搞得没了原则一般。
挽衣像待自己孩子似的和雪素一起带起娃来,随着陪队东奔西走,也不觉得辛苦。
可这等悠闲的日子不长,因高宗走得仓促,护驾队伍除了韩家军还有一些其他队伍,这样一来,十分混乱。没多久便有兵作乱,左正言卢臣中立在船上叱责乱兵,结果被乱兵所逼,坠水而亡,赵构闻此,令寻找卢臣中的尸体。而在把这忠义之士打捞上来时,他仍是坚持着挺立,视死不屈的样子,传为佳话。
但这样的事发生在军中,韩良臣脱不了干系,被朝中权臣一点点压抑,还有人进言,来惩御营主管韩世忠的责任。殿中待御史张浚弹劾韩良臣“师行无纪士卒为变。”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最终被降至观察使。
挽衣见韩良臣上朝回来郁郁寡欢,凑到近前,娇道:“今儿,朝上有事?”
韩良臣回首间便看到那个婴儿,“若不是他,或许还会好些。”气不打一处来,吓得挽衣叫人连忙把婴儿抱走了。
“干嘛把怨气发在孩子身上。”挽衣也有些恼了。
韩良臣喟然长叹道:“这孩子不吉祥。”
“胡说!”挽衣不知朝中争斗得厉害,只顾看着他那张阴沉的脸,“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挽衣只觉得有事,怎么问他都不说,“你也知道若是我想知道,终是会想到办法的。”
韩良臣仍是不作声,看了挽衣一会儿,便又跑到自己的书房夜读去了。
挽衣不甘心,他知道只有一个人可找,那就是孙校。
孙校见是挽衣来了,连忙让进屋去,清兰就在里面做家事,见到挽衣总不那么友好。心里因陶姑而存的芥蒂一直都在。
孙校将朝中的不公之事讲给了挽衣,挽衣亦是理解了韩良臣一般,辞别孙校便去了书房,进门直扑进韩良臣的怀里。
“挽衣?你这是怎么了?”挽衣略带哽咽地说道:“是我不好,没有多为你着想,还要收留你最不愿意看到的孩子,我真的太任性了。”
韩良臣不知挽衣这般是所为何来,不禁苦笑:“到底怎么了,让你如此伤心?”韩良臣复又问道。
“我听孙校说了一切,他们怎么可以这样欺负你?”挽衣抹一把眼睛,凝视着韩良臣问。
韩良臣不禁笑道:“从你爹的事上去看,我是不是已经很是有失有得了?又何必去在乎那么多呢?我杀敌是为了保护大宋,又何必在乎一个官衔?”
挽衣真正爱他,敬佩他,便是他如此坦荡的心胸,他总是能豁达地去看待一切,可他为何偏偏放不下陶姑这件事,亦或是她在他心中的地位太生,才让他如此不愿妥协吧。
“良臣,不要再去和陶姑计较,将那个孩子抚养长大,也算报答陶姑对你的一片深情,无论怎样,她带着一万兵卒归顺韩家军,韩家军的队伍越来越充实强大,兵强马壮,陶姑也有所功劳的,现如今她已得到惩罚,何必和一个孩子计较呢?他不是害人精,若是你能善待他,我想我们会越来越幸福。”挽衣句句肺腑之言,渐渐融化了韩良臣,他终于肯走到那孩子跟前,正眼去看看那个孩子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