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回 急转直下(1 / 2)
“唉,这事儿说起来话长,还得从朝堂上的动向说起。那天你父亲回来说,皇上早朝时得知闹学潮的事儿,当堂就下旨督办。这次委派去扬州督办的御史中丞与诚王叔颇有点渊源,而你父亲的幕僚杨先生与王府的长史又是同乡,就因为这些个七拐八拐的关系,诚王又是皇亲国戚,这才想到走他的门路。”
老祖宗竹筒倒豆子,将伯府如何求到诚王府的来龙去脉说了个清楚。
甄宝人这些时日早已将大周朝的组织架构基本搞明白了,这御史台有点类似于后世的中纪委,与兵部、吏部、礼部一样,均为部级单位,专为调查朝廷官员违法乱纪的事儿,以御史中丞为最高长官。
她想了想,小心翼翼地说:“老祖宗,依着孙女的浅见,这回扬州学子闹事,一帮人虽叫嚷着严惩二叔,不过是个名头,其实根本目的还是反对荫补取士制度。依孙女看,这一回事情咱们即使花了银子,找了诚王叔出面,在这个大形势下,只怕也是于事无补……”
老祖宗吃惊地看着甄宝人,没有想到自己寥寥数语,她就能判断事情的来龙去脉,且判断的结果与伯爷和幕僚商议的差不多。
“七丫头,没关系的,你不要怕,往下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祖母不怪你就是了。”她微微前倾了身子,殷切地说。
甄宝人微作沉吟,这一说可就关系到她未来在伯府的地位,能否挤入第一集团,就在今日一举。
她早将甄世祁的事儿想了个通透,扬州的学潮是寒门士子策划,想拿京城百年世家的京西伯府开刀,根本目的就是反对荫补取士的**制度。
眼下扬州学子的反对情绪已然被煽动起来,群情激愤之下,皇上也要作出某种让步,定然会牺牲伯府,以平民愤。
综合上述情况,甄宝人断定,甄家这回的一万两银子极可能是白给了。
但是她对现在朝堂上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也就有可能会出错,该大胆说,还是该婉转地说呢?思量片刻,甄宝人决定还是冒险一试,说:“孙女只是闺阁女儿,对朝廷的事儿并不了解,只是……只是觉得这回事情并非个人恩怨,关系朝纲,便是御史中丞想一力保全二叔,怕也敌不过个民愤两字。孙女的愚见,眼下只有皇上对荫补取士制度作出限制,学子才可能罢休。两方角力,俱在二叔一人身上,只怕……只怕咱们家这一万两是白给了。”
说到最后,甄宝人声音渐小,留意着老祖宗的脸色。果然见她脸色大变,眉间浮现出不豫的神色。
唉,说实话果然不招人待见,见状她慌忙跪下,惶恐地说:“孙女少不经事,语言上冲撞了,还请老祖宗恕罪。”
老祖宗看着她低垂的脑袋,心里着实不喜她方才言论,但让她说也是自己鼓励的,倒也不好发作,因此黑着脸说:“念你年纪小不懂事,这回暂且饶了你,以后可别不懂瞎嚷嚷了。”
“是,老祖宗。”
“你先下去,你说的那个办法,让我再考虑考虑。”
甄宝人应声退下。
老祖宗则歪在榻上,闭上眼睛,心里起伏不定。
甄宝人刚刚暗示她一万两银子白给,那话里潜在的意思就是祁儿的事情,无论找谁都是无计可施的。
呸,她不过是个闺中女儿,懂什么庙堂决胜,定然是信口雌黄。但为什么自己心里这么惊惶不安的?
秋蔓悄悄走进来,凑近了低低喊了一声:“老祖宗,老祖宗……”
老祖宗缓缓睁开眼睛,歪着身子问:“怎么了?”
“大夫人派人过来问,说是碧桂和秋兰都妆扮好了,要不要先派大管家给诚王府送过去?”
老祖宗沉吟起来,犹豫良久,终于说:“这样吧,你亲自去回了大夫人,就说我的意思,且等伯爷中午放班回来再决定吧!”
秋蔓应了一声,正要退下去,又听老祖宗说:“派个小丫鬟去垂花门守着,伯爷一回来,让他先来我这里。”
“是。”
老祖宗仍躺回榻上,心里头空落落的,就这样度日如年地等了半个时辰,终于听到守门的小丫鬟传:“老祖宗,伯爷来了。”
“快叫他进来。”
老祖宗立刻翻身坐起,拢了拢头发,使了个眼色,叫屋里侍候的小丫鬟尽数退下。耳边清晰地听着伯爷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跟着帘子一动,他从门外进来,眉宇不展。
看到他的脸色,老祖宗心里一沉,着急地问:“弘儿,事情如何了?”
伯爷目光闪烁,说:“娘,不必着急,此事还需些时日才能明朗。”
老祖宗直直地看着他,问:“弘儿,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娘,我怎么会瞒着您呢?”话是这么说,伯爷却一直不敢抬头直视老祖宗的眼睛。
“弘儿,抬起头来,且看着我的眼睛回话。”知子莫若母,老祖宗毫不客气地吩咐着。
伯爷素来孝顺老祖宗,因为这份孝顺也一向惧怕她,听到这话,知道她生了疑心,只好看着她眼睛,说:“娘,真没有瞒着您,只是今日又有徽州急报,说是徽州学子也在提举学事司静坐……”说到最后,话音渐小。
听到这话,老祖宗只觉得脑袋里嗡嗡作响,身子也开始摇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