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再度交锋(1 / 2)
第二天,关于安王爷兴安城遭遇西戎刺客的消息长了翅膀一般,传遍京城的大街小巷;而诚王妃不幸坠落山崖尸骨无存的人间惨剧不过一晚,便成了昨日黄花,被世人遗忘。
京城的茶馆酒肆,井边树下,路边的小摊小贩,甚至出恭的茅厕,除了少不经事的孩童,凡是遇见的人,没有一人不是在议论这事的。
真相远在千里之外,真正知道的,又能有几人?坊间的传言,自然是千人千面,万人万口,各有各的说法。
有人说,安王在一间酒肆里喝得醉醺醺,被西戎的细作发现,立刻纠结一帮刺客,一拥而上,将他刺成了马蜂窝状。
也有人说,西戎派出了绝色舞娘媚惑他,两人正成其好事时,藏在床下的刺客一跃而起,将他刺个透心凉。
还有人说,西戎举国上下都恨不得生啖他肉,生饮他血,一旦得到消息,便火速派出了五百个绝世高手在峡谷伏击,箭矢如雨,杀声震天,血流遍野……
各种版本之下,众人还意犹未尽,与此有关的后续新闻仍不断出炉;据说,太后娘娘得到安王遇刺的消息,气怒攻心,当时晕厥在地;太医金针刺穴,才得苏醒,醒来既捶足顿胸,大哭不止,三日粒米未进。
而皇上因为亲弟遇刺,当场发了雷霆大怒,急召文武大臣议事,扬言要立刻兵发西戎,以振国威。
其时,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臣站出来反对,说眼下时令恰逢冬季,并不适合出战,不如来年徐徐图之;结果他被皇帝扔下的镇纸砸中额头,流血不止,当场昏厥过去,被人抬回家里,第二天就上疏请辞了。
已年近七十仍性急如火的扈国公大殿之上主动请缨,请兵二十万,不荡平西戎所有的贼寇,誓不还家。
皇后的父亲赵将军也上疏请求重新回西北,并表明自己愿意永远驻守边疆,不允许西戎人践踏大周朝的一草一木。
立刻就有支持赵氏的大臣跟着上疏,说赵将军一回京城就发生这样的事情,可见西北边疆还得他来镇守。
随着魏贵妃再怀龙胎,赵皇后已多日见不到皇上,后位岌岌可危;一看赵将军要趁此良机重掌兵权,东平侯府一派的如何肯干?于是,也有大臣马上上疏说,如今镇守边关的朱将军正在当打之年,杀鸡焉用牛刀,如果攻打西戎,直接给朱将军下命令就是,何须劳师动众,从京城派遣部队?
当然也不乏不长眼的,一个御史也赶着上疏说,安王爷为何无缘无故跑到兴安城,究竟所欲何为,须要查个清楚明白才能定夺,结果当廷被气急败坏的皇上革职了。
朝廷里党派纷争,大臣们上疏各有各的用意,却并不能真正代表民意;大周朝绝大部分百姓惊闻这个消息,差不多都是义愤填膺,恨不得能立刻发兵西戎,为安王复仇。
安王在大周号称战神,镇守西北八年,拒敌于千里之外,保大周一方百姓的平安;而且他治军必严,礼贤下士,从不惊扰当地百姓,深受老百姓的爱戴,所以他被西戎所伤,便激起了大周百姓对西戎的同仇敌忾之心。
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说诚王,比如说伯府的老祖宗。
安王遇刺,倒是便宜了诚王,等于立马将他从诚王妃的诡异死亡之中解脱了出来,他念了几声“阿弥陀佛”之后,私下里窃喜不已;只咬牙等着一个月孝期一过,便要谋划续娶甄家四姑娘进门的事儿。
老祖宗呢,一听到打探消息的人回来说,太后娘娘因为安王遇刺,急怒攻心晕厥过去;立即长吁一口气,眉宇间也明亮起来,还回头跟秋蔓说:“阿弥陀佛,真是可怜见的;叫个人去跟厨房说,今日午膳时加个四喜丸子。”
秋蔓脆生生地应了一声,喜滋滋地赶紧去安排了。
老祖宗最近一直病歪歪的,才刚见点好,已经好些天没敢多沾荤腥了,今日添四喜丸子,可见病要大好了。
府里的人都知道,老祖宗饮食很有节制,每膳二荤四素四点一汤,倘若忽然要加荤菜,定然是因为心里高兴,胃口大开才要加餐。
老祖宗的病本就是心病,这一高兴可不就大好了?前些日子被太后叫去,吹了半日的的冷风,严加惩戒了一番,怕肯定是怕的,心里何尝不是堵着一口恶气?
今日突然听说那女人的儿子生命垂危,这口气立刻就顺了,何况安王还是她最忌惮的庶子甄世峻的最大靠山?
如果没有了安王,收拾一个甄世峻还不是小菜一碟?至少将他远远地发出京城,不要在她眼前碍眼。
在老祖宗的私心里,安王这伤越重越好,越重太后就越心痛;死了最好,到时候让那个老女人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人世间大悲的滋味,也让她尝上一尝。
坐在老祖宗身边的甄宝人,原本是在帮她念金刚经,此时此刻听到她喜气洋洋地念着“阿弥陀佛”,又忽然听见说要吃四喜丸子,当然能猜到她心里定是乐开了花,甄宝人怎么能好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