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四方齐动(1 / 2)

加入书签

“世子,厉州那边来信了。”

涂超走进书房时,谢擎深正带着两个小的读书。听到他的话,蒋知秋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巴巴地看着年轻管家手中的信封。

谢鼎深见状,讥笑道:“阿兄,这边可有一个听不见姐姐消息,就寝食不安的奶娃娃呢。”

蒋知秋瞪了他一眼,却罕见地没有回嘴,只是盯着谢擎深。后者将信件取出,细细读览,却在半途便皱起了眉。蒋知秋见状,还以为是蒋凝秋遇到了什么危险,急声道:“谢大哥……我阿姐可是安好?”

谢擎深抬起头,给了他一个安抚的笑容:“凝秋一切都好,你不要担心。”说罢将信纸折起来,放回信封当中,向涂超道:“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世子,此处还有一封。”涂超却是又拿出了一封信,“据下面人说,这一封,乃是那知县武云起背着蒋家大小姐交托谢添,秘密写给太子殿下的。”说着递了过来。

谢擎深闻言一怔,伸手接过。只见上面铁画银钩四个大字,力透纸背:殿下亲启。

涂超已悄然退下。谢鼎深看见自家兄长一脸恍惚地看着那信封出神,不禁好奇,出声问道:“阿兄,你知道那武知县?”

谢擎深回过神来,点头道:“他……便是那为民请命的探花郎。当日我也在恩荣宴上,自然知晓。”

“哦?”谢鼎深的兴趣更浓,“他生得如何?可有阿兄一半风采?”

谢擎深却没有回答,起身道:“我还有事,先去办了。你们两个要勤于学业,互相敦促,切莫怠惰。”说罢便径自离开了。

谢鼎深的好奇心没有得到满足,撇了撇嘴道:“定是个歪瓜裂枣。”

“这你便错了。”蒋知秋搭腔,“难道你没听说当日进士游街,他收了一大捧香囊的事么?”

谢鼎深小脸一扭:“哼!若是我阿兄在场,哪里轮得到旁人出半点凤头!”

对于他这种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条件吹捧自家兄长的狂热……蒋知秋张了张嘴,最终还是决定不发表什么意见了。

次日。

谢擎深清早向宫中递了信儿,在鸿胪寺处理公务直至下午,便起身去了东宫。他身份非同一般,自然是要周迟身边的近侍顾海亲自来迎的:“小人见过世子。殿下正与太子妃在西阁外比剑,世子请随我来。”

谢擎深笑道:“他二人倒是好兴致。”

顾海也顺着话道:“可不是。太子与太子妃伉俪情深,我们这些做下人的看在眼里,心里也是为那两位高兴得很。”

说话间已到了西阁。小楼边空地上,果真看到周迟与孟荷吟都换了短打衣衫,正你来我往,刀光剑影,兵器撞击之声不绝于耳。赵彩娘带着两个小宫女在一旁担心地看着,见谢擎深过来,无声福了一礼,向他无可奈何地笑笑。

“中!”孟荷吟一声叱喝,剑光如匹练,直直刺向周迟咽喉。后者似乎已来不及躲开,顿时围观的众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忍不住失声喊出来:“殿下小心——!”

那剑尖离周迟的脖颈不过半寸,却是稳稳地停住了。孟荷吟收回剑来,笑道:“殿下可是服了?”

周迟没有答她的话,凤眼一扫周围人,不冷不热道:“大惊小怪些什么?太子妃还能伤了孤不成?看你们一个个张皇失措的样子,拿出去都丢东宫的脸。怎么不学学伯襄!”

谢擎深自然是不在惊呼出口者之列的。顾海恭维道:“小人们见识鄙薄,眼皮子浅,岂敢和世子相比。”

谢擎深也出来打圆场:“孟将军久战沙场,自是武艺精熟,炉火纯青;可殿下晓得,他们却未必晓得。况且顾公公等人也是一片忠心,殿下就莫要怪责于他们了。”

“既然伯襄求情,孤便不计较了。”周迟道,收了剑,向空地外走去。刚迈出两步,却是一声闷哼,停了下来,脸色也微微有些苍白。

孟荷吟见状,神情转瞬变得凝重,走过去将他扶住:“殿下,可是膝盖……”

“不妨事。”周迟打断了她的话,却没有拒绝搀扶。回头向谢擎深道:“你去书房等着,孤去沐浴,片刻即到。”

谢擎深在书房待了一炷香的时间,周迟便来了。都不是外人,他穿的也很随意,披散在身后的长发还带着湿气。膝盖的疼痛似乎已经缓了过来,行走如常。

“殿下,何不请个御医来看一看?”谢擎深劝道。

“上次太医院为孤调配的药膏,如今还剩下不少。”周迟摆摆手,在主位上坐下,“横竖孤又不需要上阵杀敌,今日不过是见阿颖舞剑起了兴致,这才下场耍弄一番。之后注意着些,没什么大不了的。”

谢擎深知道他素来要强,不肯在这方面多听人劝,心中暗叹了一声,却也没有再多说下去,只是将昨日得到的两封信递了上来:“这是从厉州传回的消息,还有……武云起写给殿下的密信。”

“哦?”周迟眉毛一挑,眼中透出几分兴味,“他倒是大胆。便这么笃定孤会看他的信么?”话虽这样说着,却是率先拆开了那个信封。

一时间无人开口,只偶尔听得窗外传来几声鸟叫。谢擎深暗自观察着周迟的脸色变幻。

“哈哈哈哈!”周迟看至信尾,忽然大笑起来,“岂止是大胆,这武云起简直就是个狂生!”说着将信纸递给谢擎深,“你看看,你看看,还是第一次有人敢向孤提出这种要求!”

见他虽然如此说,脸上却毫无愠色,谢擎深暗自松了口气之余,也有些诧异,连忙接过。将信看了一遍,饶是他知道武云起少年时便爱剑走偏锋,也依旧因为信中的内容小小吃了一惊:“他竟是……”

“说什么‘恭请训示’,只怕如今早已是先斩后奏了吧。”周迟一嗤,“也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便令他放手去做。早日将厉州的事情办妥当,便和蒋凝秋一同早日回建宁。反正……”

他说着,神情蓦地阴郁下来,目光投向皇城正殿的方向。

“那件事,已是尘埃落定了。”

数日后。厉州,秋山城。

知州府衙。

得了圣上钦命,来此负责旱灾一案,如今已过了一月有余。李湛回顾起这一个月间自己所作出的成果,忍不住志得意满起来。

隐瞒灾情私开金矿,王遂之罪虽重,却也不是没有转圜的余地。如何量刑,全凭他一人的说辞。若是顺从,则往轻了讲,在皇帝面前为其美言,最终不过是贬官几级,罚俸数载,还有重新起用的机会;若是不肯合作,那便从重了讲,添油加醋,哪怕不落得个斩首,也是要流放到偏远之地做苦役,终生不得回返。以此为威胁,李湛只不过用了三天光景,便顺利地“说服”了王遂,令他乖乖交待了一切事情,并将金矿双手奉上。

厉州的这些大小官员,东窗事发后无不战战兢兢,生怕这戴罪留职一不小心就成了戴罪不留职。这些人也是无趣又无能,被传唤过来询问几句便是脸色惨白汗湿重衫,更有甚者连话都说不清了。唯有那水利通判颜时还算有些能耐,一探问,果然之前帮着王遂处理这些事的也是此人。正所谓刚想睡觉就有人送上枕头,李湛正需要一个当地的官员帮着自己熟悉各种事情,故此虽然官职未变,但如今秋山知州府衙中,谁都知道颜通判是钦差面前炙手可热的人物。

如今金矿在手,大头上贡给三殿下、魏公与康王,他李湛也能得些从这些贵人手指缝中漏下的小利。这还不是最要紧的,将厉州这件事办得漂亮,成了一项功绩,以后自己在三殿下面前的地位就会更加提高;哪怕是那件事成了之后,再有其他位高权重的大臣倒向这边,自己作为老部下,地位也不会受到太大动摇。这么想来似乎一切都很顺利,除了……那个临清县的新任知县。

在京畿刺杀失败后,为了不引起过大的风吹草动,三殿下虽然收回了大部分黑衣卫,却依旧给他留下了十来个人。当初密令中已说过,若是那武云起碍事便将其杀掉,李湛也是同样的打算,却在临到关口被颜时劝了下来。理由倒也简单,七品知县虽小却也是朝廷命官,特别这个武云起还是圣上亲自走过眼的,若是无缘无故就在任上死掉,恐怕太子一党会借机做文章。

莫不如便先试图离间蒋、武二人,若是能让武云起投入己方便是最好,若不能,再像当初对付汪明城那样,寻了他的错处,逼着他辞官。等他成了白身,要杀要剐便是可以肆意施为了。

颜时讲得头头是道,李湛倒是也被说服了,恰巧颜时对临清县熟悉,又是主动请缨,李湛便将威逼利诱武云起的任务交予了他。可不曾想这探花郎虽是个最下等的寒门出身,骨头却是够硬,居然当真顶住了不发赈灾粮的压力。可就算那蒋凝秋紧急将自己的救济粮召回,发放下去,那么一点点的数量,又怎么能救得整个临清县?总会有乖乖过来求自己的一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