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承德面圣(给书友们拜年拉)(1 / 2)

加入书签

列强联军疯狂的纵火焚烧了小半个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受到波及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

洋人这样凶残的手段真真令人发指,就是不想太过插手其间的吴可,都忍不住动了无名之火。

虽不明白僧王为何防备自己和两江清军,但他还是在第一时间提出了要和列强联军大战一场的想法,此战由两江清军打头阵!

随着京畿周围几省援军赶来,两江清军后续主力部分终于也姗姗来迟,吴可眼下手头掌握两江清军近两万,其战斗力却是极为可观。

只是让人感觉古怪的是,僧王似乎对吴可和两江清军颇为不喜,之前来援清军合攻天津之时便被压下不许同往,眼下吴可主动求战更是被直接拒绝。

吴可怎么说,也是天下九督中排名第二的两江总督,自然不会干那热脸贴冷屁股的无稽之事,既然僧王如此不给面子他也不好太过强求。

本来他作为京城保卫战的首功之臣,并不想参合朝廷与洋人的后续谈判,免得碍了别人的眼自找没趣。

单单这点,他就在一干京中大佬眼中落了个‘谦虚’的好印象,此时主动求战又被僧王毫不犹豫拒绝,自然又获得一干京中的支持和维护。

怎么说,大家都是曾在一个战壕共事过的战友,吴可的能耐以及两江清军的战斗力,都极受一干京中大佬的看重。

当下的大清局势如此,这帮京中大佬无不心知肚明,朝廷虽有大义名分不假,可想吴可这样的封疆大吏逐渐做大也是事实。

外有洋人虎视耽耽,内有太平军以及捻匪到处肆虐,大清的形势真可用‘风雨飘摇’来形容,能和手握重兵的一方封疆搞好关系自是最好,就算搞不好关系但也不能直接把关系搞崩不是?

一干京中大佬本就与僧王不睦,如今又有了吴可的关系,之前努力维持的一点面子功夫都懒得维护了,直接就是水火不容的架势。

京中大佬与僧王闹了矛盾怎么解决?

自然是要求跑路皇帝咸丰出面裁决了,于是各种弹劾折子如潮水般送往承德行宫,基本上都是拿僧王‘办事不力’作靶子一拥而上。

一干京中大佬油滑的很,在述说京城这边情势的时候,不着痕迹的将列强联军火烧圆明园,以及在谈判桌上态度嚣张预言恶劣的黑锅,一股脑全部扣在僧王头上,既表示了他们的无辜又同时狠狠给了僧王一击。

当然了,僧王也不是吃素长大的,作为跑路皇帝咸丰的心腹大将,加上又有一帮同样拥有跑路‘经历’的朝中重臣帮衬,自然不会让一干留守京中大佬的‘阴谋’轻易得逞。

于是吴可躺枪了,他啥动作都没有却是第一个被跑路皇帝咸丰,一封圣旨第一个叫去承德行宫问话的重臣。

跑路皇帝咸丰竟然在这等重要关口,直接调走京师保卫战的头号功臣吴可,这样的做法实在让以恭亲王为首的京中大佬们震惊又气愤。

有没有搞错,咸丰帝这一手简直就是在动摇京城军心士气。

吴可在京城保卫战中的表现,京营清军和京中留守大佬哪个不心中有数,可以说京城保卫战能取得成功,吴可居功甚伟。

两江清军的战斗力也是让人乍舌不已,但那是在吴可的亲自指挥下才能发挥如此威力。要是吴可在此关键时刻一离开京城,两江清军的战斗力能不能维持住真真让人担心不已。

恭亲王,桂良以及花沙纳等等留守京城的朝堂大佬,纷纷第一时间赶来与吴可相见密谈,想知道吴可心中到底作何想法?

“我还能有什么想法,皇帝下旨相召我自然得第一时间赶去承德!”

“京畿局势?不是还有诸位大人坐镇么,洋人已不能直接威胁京师安危,加上周围诸省清军已增援抵达,洋人军队虽强也大势已去,没办法再像之前那般猖狂,诸位大人也用不着担心什么!”

“圆明园?圆明园虽被洋人丧心病狂的一把大火毁了小半,但这事有僧王处理还轮不到我一外臣过多置喙!”

“诸位大人放心就是,我虽然离开了但两江清军还在,护住京师等地安全还是没啥问题了,当然最好不要盲目行动免得出了什么出乎意料的变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