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解决运能问题(1 / 2)

加入书签

发现这个问题后,维勒安第一反应是建设后世的集装箱货运系统,但是伊莉雅帮他核算了一下所需成本以及建设所需的时间、技术投入就发现短时间内这么做并不实际。因为制造几个集装箱虽然简单,但是其他几个重大的难点却无法解决。

首先,这个时代的载重汽车发展还处于萌芽状态,美国通用,德国欧宝的卡车都只有两吨多的装载量,和后来动辄三五十吨的半挂车乃至一百五十吨的重型集装箱专用车相去甚远,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话,那就需要多个工业部门技术共同进步才能解决了,引擎、底盘、传动、悬挂这些领域的技术问题没个三年五载根本不可能全部解决。而如果没有这些相应的载重车辆的话,集装箱装船/卸船之后的后段运输就没法解决,到时候还是需要不停地装箱和分箱,完全节省不了转运成本。

其次一点是起重机械的问题,在集装箱货运时代以前,港口机械的起重吨位和后来的同类产品相比就和一个幼童与壮汉的差距。散货船和液货船都无需重型的起重机械来帮助装卸货物。这个问题相对于载重车辆相比要好解决一点——这个好解决并不是说技术难度不大,而是说需要协调的技术部门比较少,只要大型电动机功率和输出稳定性、输出可调性解决后,其他都是一些边缘的材料强度的小问题,只要维勒安找西门子公司的人砸钱,一两年要搞出来还是可能的。

当然,这些都是远期的解决办法,没法解决当前的瓶颈问题。进入月之后,为了这个事儿维勒安几乎是愁白了头发。

这天,维勒安照例在和伊莉雅和奥雅哈伯探讨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时候,维塔利奥洛夫急匆匆的进来汇报最新的进展情况了。

“头儿,联合钢铁公司旗下的厂家又交付了十五万吨的钢构件,我们自己的建材公司也生产了超过三十万吨的各种预制建材,算上上个月首批交付的十几万吨,目前我们在新奥尔良港区外贸仓库已经积压了超过六十万吨的货物,因为您之前交代这类货物暂时不要起运,等待最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出来后再说,优先集中运输运力使用效率较高的成套设备。所以那些东西一直积压在那里。”

“能够让新奥尔良港方面的人再缓一缓么,给他们的港务管理再塞点好处协调一下。仓储费用我们会照给的。”嘴里说着只是稍微缓一缓,其实维勒安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

“头儿,这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了,新奥尔良港区的中转仓储容量只有八十万吨左右,再下去的话,那里就堆不下了。幸好美国现在的对外贸易还比较萧条,海运和港务的压力不大,不然的话这个月就已经撑不住了。”

真是无奈啊,连伊莉雅都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大家还有什么好的办法么,难道我们真的要放弃预制结构件的施工方案么。”维勒安有气无力地最后问了一遍大家。

“老板,我是这样想的,载重车辆的问题我们已经估算过了目前根本没有办法解决,不如就彻底放弃想别的办法,起重设备的话,原理上没有什么难度,只是功率大小的问题,我想不如先集中攻克这一点吧。”奥雅哈伯建议到,他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只能就事论事地给出一些初步分析。

“我认为如果解决不了车辆的问题的话,解决起重机械的问题反而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后一个问题更容易回避。”伊莉雅在这个问题上自然是依照其数据库的推演结论来回答的,老生常谈,没有创新。别人每次问她为什么这么说的时候,她又缄口不谈。

不过维勒安还是可以理解她的意思的。她说的回避起重机械的瓶颈的方法,就是把集装箱装运船只改装成滚装船只,把船只的装卸方式从吊装改成滚装,也就是让载重车辆可以通过直接开上船/开下船来作为装卸货物的手段。这是一种后世出现在集装箱技术之后的海运技术,但是因为它对载重车辆的要求更加严格,所以更没有办法实施。

“你又来了!伊莉雅小姐,如果你真的要坚持这个观点的话,为什么不说得更明确一些呢?”奥雅哈伯这阵子和大家讨论这个问题也有不少次了,每次遇到这个观点的时候,伊莉雅都是这么回答,如果追问,又不肯尽言。饶是奥雅对维勒安和伊莉雅还是比较尊重的,也不禁火从中来。

但是伊莉雅当然不可能解释——她总不能公开说,因为未来有一种叫滚装船的船舶,可以回避海运中的起重机械瓶颈?

“如果你们那么坚持的话,我有个建议,既然解决了运输车辆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干嘛不用火车好了!汽车做不到拉动我们的集装箱那么大的负荷,火车总可以吧?如果改用火车,是不是就不用解决第二个问题了!”奥雅见伊莉雅恢复到那种不温不火的讨论态度,抛出了一个置气的建议。

“你刚才说什么?”“我说,如果我们改用火车,你们就能解决剩下的问题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