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火星行动-中(1 / 2)

加入书签

苏联人集中了2个集团军的首波兵力猛砸德国人只有2个军的兵力防守的瑟乔夫卡,然后在德军剩下的大部分预备队来得及调度反应之前,以损失其中将近1个集团军的代价,攻下了这座连接维亚济马-勒热夫铁路的枢纽城镇。

与之相对应的是,德军2个军的守军总伤亡人数加起来也许还不满1个师,只是牵引反坦克炮等机动性不足的防御兵器损失更大一些——德军许多隐蔽的不错反坦克炮不是被苏军坦克用榴弹摧毁的,而是在战线因为人浪和苏军突击炮部队的交替冲杀下逐步崩溃时自毁后撤退的。

从杀伤交换比上来看,苏联人又打了一次大败仗,人员伤亡十余万,坦克、突击炮、坦克歼击车总损失400余辆,这样的战斗和苏联人刚刚收复图拉时的情况差不多,只是图拉德国人本就打算放弃了,而瑟乔夫卡是苏联人在德军有心坚守的情况下硬啃下来的,在图拉战役中,朱可夫雪藏了大部分珍贵的装甲部队,在乔瑟夫卡方向,却一下子投入了战区装甲主力的将近一半。

但是从战略目的的实现上来看,谁也不能说朱可夫的决断和瓦图京的执行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在当前的实力对比下,这已经是苏联人可以想到的最好的解决办法了,而且他们也着实做到了切断勒热夫至维亚济马的铁路,同时又把德国人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的占领区之间撕开了一个巨口,确保了自身突击部队的侧翼安全。

骤闻瑟乔夫卡失守的消息时,中央集团军群克卢格元帅立刻感到一阵晕眩。看来自己之前是被苏联人打肿脸充胖子的温吞水反击给弄得麻痹疏忽了,想不到在雪原里消耗了一个月的苏军居然还能打出如此猛烈的冲击力。

“勒热夫的储备物资还够使用多久?我要立刻知道那里的详情。”

“目前驻守勒热夫及周边城镇、防线的是我军第2集团军,下属共计4个军19万人的兵力。由于此前勒热夫并不是苏联人冬季进攻的主要方向,而我军也没有由此突破的企图,所以物资储备优先级并不是很高。按照此前的战斗激烈程度来看,勒热夫地区目前储备的物资应该够第2集团军使用1周,燃料和食物的补给更多一些。不过如果苏联人加大进攻强度的话,弹药和武器零配件等物资消耗速度也会倍增。”

至少能够支撑一周,这算是克卢格今天难得听到的一个好消息。他擦了一下汗水,随后立刻传令勒热夫方向的德军组织积极防御,规划物资使用,并告知如果天气有变化,会申请派遣空军运输机空投物资进行补给。同时勒热夫方面的德军应当尽力确保后路,即使铁路无法使用,德军也会筹措雪橇部队为那里偷运物资,如果被苏联人继续深入并彻底包围的话,那就什么补给都别想了。

另一方面,克卢格下令莫扎伊斯克的莫德尔大将立刻以第9集团军和第3装甲集团军一部折向西北,进攻苏军突击部队侧后,第4集团军主力仍然保持守势,以免南面的苏军5个集团军骤然发难。

…………

勒热夫-祖布佐夫一带,算是德军在本次冬季作战中遭遇苏军进攻的地区中拿下较早的一批了,也是德军防御准备比较充分的地方——这个地带的陷落,是当初古德里安上将和莫德尔上将(当时还是上将)共同经营的维亚济马-勒热夫大包围圈的杰作。当时苏联人对于反击还抱有一线希望,直到卢金被俘,西方面军突击部队再次被围歼为止,因此斯大林此后的0428号训令自然也就用不到勒热夫城的头上。

在整个勒热夫和祖布佐夫地区,德国人当时杀戮和驱逐了一大批和苏军有各种千丝万缕关系的俄罗斯平民,并且把剩下的相对顺民一些的壮劳力征集起来为德国人修筑冬季防御工事。德军一共征用了五万多人的劳力挖掘堑壕工事,如果算上一起聚居的俄罗斯老弱,则总数大约有**万人之多了。另外希姆莱的奴工营也曾为勒热夫防区贡献过两三万劳工,只是那些人都是临时迁徙过来干活儿的,在寒冬加深、施工停止后,这些人就又被拖到后方去改造宽轨铁路了,没有留在勒热夫-祖布佐夫。只有当地人因为无处可去,因此德国人允许这些俄罗斯人在留下了过冬和来年的粮食后,只要把剩余的粮食缴纳给德国人充作军粮,就允许他们继续在这些地区居住下去。

现在,勒热夫地区德国守军最高长官、第2集团军的海因里希将军就需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苏联人刚刚切断了铁路,克卢格元帅要求自己死守。这里的弹药可以支撑一周,食物和衣物的话,理论上倒也可以撑得更久,但是事情难保没有变化,有些时候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思前想后,海因里希将军最终决定还是把苏联平民集中起来驱赶到野外,同时,剥光这些苏联人的过冬口粮和棉衣,以便让德军守军可以撑得更久一些。

说干就干,这些苏联人本就被德军以便于管理的理由驱赶集中居住了,此刻要想赶出这一地区操办起来自然是快捷方便。第一批两万人的俄罗斯劳工在当天就被mg-40v机枪顶着赶到了雪地里——当然,在出城的时候自然是必须剥走全部口粮和御寒衣物,只能留下仅足蔽体的秋装——凡是稍有反抗的,立刻以社区为单位全部枪毙。

对峙线对面的苏联人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以为是德国人主动反击了,同样以自走炮和重机枪招呼那些被赶出来的人,在两相火力夹击下,死者枕藉、积尸如山。直到情况被汇报给祖布佐夫方向的苏军主攻司令官罗科索夫斯基后,情况才有所好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