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 / 2)

加入书签

对于高考,我想,各位过来人肯定不会感到陌生。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港、澳、台除外)大学最重要的入学考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海南省为考试局)命题,每年6月7日、6月8日为考试日,部分省区高考时间为3天。

高考是,于1952年实行,于1965年废除,于1977年恢复。是对中国学生高中三年学业水平的一次总结,是一种相对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选拔形式。以此次成绩为依据,国家按照学习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进与其自身学习能力相当的学府。一些学习意志强的优秀学生有机会进入优秀高等学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重要的考试之一。

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之一,也是国家教育考试之一。高考并非中国公民获取文凭学历的惟一途径,还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远程学历教育等途径,所取得学历是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学历。高考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教育部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命题,每年的6月7日、6月8日考试,高考试卷分为全国卷和各省份自主命题试卷等。

如果认为高考前的准备阶段是所谓的折磨的话,那么高考期间的这两三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煎熬。的确是煎熬,这是广大莘莘学子公认的,熬过来的肯定深有体会。无论是考场上满头大汗的考生们,抑或是考场外提着心的家长们,在夏初炽热的天气里,心心相连,一同承受跟随高考而来的巨大压力和难以言状的微妙气氛。

老话说得好,“考场如战场”,考生好比战士,而手中握着的,此时已不单单是简单的笔了,而是摇身一变成为了战士们的武器。在这般大环境之下,哪里有人敢有丝毫的懈怠,纵观各个考场,无一不是表情严峻,连监考的老师们都被四周的氛围所感染,屏息凝神。要知道,战场上若有一丝丝不留神,随时都会招来性命之忧。虽然高考不至于血拼到此等地步,可是笔间的“厮杀”依然激烈。再怎么看,“天堂与地狱,只在一分之差间”,这句话对考生和家长们而言,并不是虚的。

怀揣着不同心情在考场上“浴血奋战”的人群当中,少不了有他们的身影:武鸣、卫彬、上官韵、林元、伊熙各自分散在文科考场的不同教室中,柯益凡、程珂、申昊、裴璐则是理科考场里。幸运的是,他们都是主场作战,全部在A一中里。无所谓主场优势,更多的是熟悉的学校熟悉的教室熟悉的课桌椅给予的更多的安全感,抵消了部分紧张情绪。

既然身为一年一度“高考大戏”的剧中人,不存在理论上的“路人甲”,人人都是主角。更不存在“学霸”、“学渣”之分,毕竟“高考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学生在此期间都特别“入戏”,全力以赴,发挥自己最好的一面。之前未能完全进入应届考生状态的武鸣,即使幡然醒悟,却始终离“心无旁骛”有一段距离。直到真正坐在了考场里,才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应该进入的境界,聚精会神面对着试卷。他平时算不上做事专注,不过一旦他专注于某件事情上面,却是比其他人来得投入,至于一丝不苟到何种程度呢?也许世界末日都打扰不了他。

面对一个又一个的题目,一张又一张的试卷,一场又一场的考试,武鸣并没有刻意暗示自己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做好,而是顺其自然地融入周遭的环境当中。即使入场前再怎么心慌意乱,受考场内的气氛感染,不知不觉间纷乱的思绪已然安定,下笔之后解题思路愈来愈清晰,答案一泻千里。

在这种容不得丝毫分心的时刻,武鸣才能够不被其他的事情牵动思绪。短短的两天时间,他破天荒地没有考虑别的事,一心一意地跟着“高考”的节奏走,想的最多的是下一个即将到来的科目重点题型的解法,念的最多的是如何平心静气迎接下一科考试。大部分考生会对刚考完的科目耿耿于怀,常常一走出考场就找同学讨论某些题目的答案。

但逢被问及,无论是何人开口,武鸣都是淡淡一笑,一句“忘了,想也没用,还有下一门考试呢”来抚慰他人的慌张。第一天上午结束,林元、伊熙被抚慰;第一天下午结束,卫彬、上官韵被抚慰;第二天上午结束,巧遇刚被理科数学折磨完的申昊,同样被武鸣三言两语抚慰完毕……

看情况,没多少人是真真正正地做到了“轻装上阵”,或多或少带了点心理包袱。武鸣知道,大家嘴上虽然不说,但是身体还是蛮诚实的。这也难怪,就算高考再怎么改革,它依旧是高考,单从这两个字上来讲,已有足够的威势震慑到所有的考生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文化教育部分里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者们辛勤的“煽风点火”下,我们都被先入为主地灌输了“高考给人莫名的压力”这类思想,难免让人对其产生一定的“敬畏之情”。

据不完全统计,学霸们在重要的考试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考”)遭遇“滑铁卢”,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几率是由于心理负担过重导致的。别看有的人在平时的考试里“威风八面”,一到关键时刻就手脚哆嗦,完全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说到底还是心理素质不过硬造成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