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3.22(1 / 2)
季宣和只是给予优惠政策,开荒的指令并非强制性。再好的策略,一旦带上强迫的意味,那味道就变了。那些事关西林县百姓安全的事,季宣和还能统筹一下,坚决要求下面人执行,像这种目的是好的,最终结果是好是坏都不能确定的事,他强行替人决定就有些多管闲事了。
现在可是战时,保不准什么时候仗就打到家门前了,响应的人并不多。季宣和一开始准备的那些荒地数量充足,所有愿意去相应地方开荒的西林县城百姓全安排妥当后,还剩下不少。既然已经决定开荒,季宣和自然不希望看着大面积土地闲置,他让差役到离荒地最近的几个村庄传达他的意思,凡有意者都同城里百姓一样的待遇。
村民佃田种的人很多,他们做梦都想拥有自己的田地,只是就这样的小小愿望,想要满足却是千难万难。凡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村里附近的荒地早就被开垦一空,剩下的不是土质实在太差,就是离村太远。敢于拖家带口,破釜沉舟搏一搏的人真心不多。单户人家独自生活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安全系数太低,没几人敢冒这个险。
如今季宣和给了村民机会,处于最底层穷的响叮当的农户再不抓紧机会,那还真就该当他们穷困不堪。农闲时节,本就有闲置劳力,战事一起,在家闲的没事干的壮劳力就更多了,一大帮人共同开荒,那热火朝天的场面看了就让人热血沸腾。
有组织和没组织还真不能比,一排排简易茅草屋拔地而起,随后捡石子开地松土轮番上阵,荒地上忙活的众人充满了干劲。这可是为他们自己忙活的,不好好干就对不起他们自己了。
季宣和坐在红枣背上,看着农户辛勤劳作,脸上笑意不由加深了几分。南方之所以繁华富庶,说到底还是单位面积的土地能养活更多人口,西林县就算将所有荒地都开垦出来,和同样面积的南方还是不能比的,气候土质决定了一切,谁来都改变不了。但季宣和能让现有的西林县百姓过得更好,这就足够了。
季宣和将四个开荒点全都逛了一遍,见没什么不妥,就打道回府。他只能给百姓指点一条明路,至于他们会不会随后跟上,那都是他们自己的事,强按牛头喝水的事,季宣和不会干。春耕早就结束,现在这个时间开荒并不怎么合适,且人选也和他当初设想的不太一样,不过这都不重要,只要能解决百姓的生存问题,无论中间出了怎样的岔子都没有关系。
季宣和原本打算是分流大村子的农户去开荒,谁想烽火起,城里百姓的生存问题成了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不然若是和平时期,城内百姓生活水平普遍比农户要高一筹,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他只好调整方针,优先处理城里糊口都困难的百姓。
平常时候,县衙的救济能按时发放,现在可不成了。很多百姓都藏粮入户,有能力的不愁吃穿,没能力的在粮价高涨的现在,能买得起的实在不多。需要救济的人数太多,县衙的救助只能是杯水车薪,这样的无底洞是怎么都填不满的,季宣和索性停了救济。实在困难的百姓,就到村长那里登记,由里长每隔一段时间上报县衙,经县衙统一安排,以工换粮。
六月,阳光开始变烈,照在身上不止是暖意,还带了一丝炎热。农户下地的时间自动调整,大中午的,已经很少能看到田间劳作的身影。打仗打的就是消耗,国力越强,战事就能拖越久,从这点上来说,文昌帝占据了极大的优势。同样的,占据富庶之地的颓势也由他接手,富贵迷人眼,繁华之地的士卒和边关将士一比,明显就弱了几分。好坏参半,如何平衡两者还真是个麻烦事,端看文昌帝的能耐如何。
打仗才一个来月,一些与战事相关的物资就出现了缺口,供给渐渐跟不上消耗。这样的情况不独独出现在安王的封地,包括文昌帝所属的锦朝在内,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西林县最开始猎物大量充斥市场的情况渐渐消失不见,猎物总量就那么多,闲置壮劳力一窝蜂涌向外围的山林,多次扫荡之后,野兽不是退往深山,就是被捕猎一空,疯狂一阵之后,百姓又得重新寻找生计。
到了此时,季家庄子和西山庄子养殖的大量牲畜,重新有了销路。虽说与战前不能相比,至少销量没有减少太多。战时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就已经不错了,别的不能强求太多。西林县土地比较贫瘠,种植牧草却还算合适,对于这两个庄子而言,养殖家禽家畜的收益占的比重不小,肉类能够全部卖出那是最好不过。
季宣和做主开荒的那四块荒地给了余下百姓们指引,这回不用季宣和多说,有这个意向的百姓临近几个村一起,凑足一定人数,就开始前往最近的荒地开荒。都六月了,现在开荒只能种一些蔬菜,要种管饱的粮食,也就土豆这些根茎植物尚能有一些收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