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草药实践(1 / 2)

加入书签

☆☆☆《战隼风云》首发,请支持正版,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

几个世纪以来,西医的治疗手段几乎可以归结为两个字,一个是“堵”,一个是“切”。前者的代表便是如今已泛滥成灾的各种抗生素,从用于基础病理治疗的“青”“白”“红”“土”等各种颜色的霉素,到用于重症治疗的“头孢”和“泰能”,无一不是西医药方的首选用品。

人体出现了各种炎症,无非是因为抵抗力下,受病菌侵袭所致,西医的解决办法并不是为了从根本上消除病情,而是使用各种抗生素去围堵病菌,试图将其杀死。然而却很难将全部的病菌清除出体外,往往是清理掉了大部分病菌之后,病人感到身体状况有所好转,便停止了用药。如此一来,便将一部分病菌“余孽”残留在体内,一遇到人体疲劳,抵抗力下降的时候,这些病菌便又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使人体出现各种症状和不适。

而且抗生素本身就是为了对抗各种病菌而研发的,使用它并不会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无力对抗病毒大军的下一次侵袭。

更糟糕的是,由于长期反复使用抗生素,会导致体内的病菌产生抗药性,最终陷入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

而“切”这个字,则是西医的各种手术,发现病变的器官,“切”就一个字,手术医生只说一次,各种彪悍无需解释。人体器官哪里有严重的问题了,单靠抗生素搞不定了,不是切下来就是摘取下来,然后想办法到哪里找一个能够完成配型的*器官做移植手术。

先撇开天价的手术费和彩票中奖一般的成功率不说,单单是找到合适的人体器官,便是难于登天,而且这种手术直接催生了一系列在第三世界国家发生的,诸如卖肾买苹果手机的悲剧,尼玛说多了都是泪。

而相比较之下,中国传统中医的治疗理念,不仅建立了久经时间考验的阴阳五行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分析症状的机理,再依据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阴阳消长,进而研究出病情。采用辩证的手法,使用中药,针灸,火罐,气功,按摩,推拿等方式,达到消除病根的目的,最后恢复人体的健康。

而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又衍生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各种治疗手法,比起西医简单的二字疗法,无疑是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大部分的中草药都具有祛病强身的功效,不仅能够彻底根除病情,而且能够有效提高人体的各项免疫机能,所以同样的病情,采用中药和西药来进行治疗,差别也就渐渐地体现出来了:后者是隔三差五地被病情再次折磨,而且西医的抗生素让病菌产生耐药性,产生了进化,让后期治疗变得更加难以控制;而前者使用之后很少或者几乎不复发,并且没有耐药性这一说,因为无论病毒如何进化,作为中草药源头的植物也在进化,在病毒面前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