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章 忧心(2 / 2)

加入书签

李子涵想了想说:“这个倒是很少见,不过我知道有家能现织,估计也不会需要太久的时间。”

宋天慧眼睛亮了起来“那你带我去一趟吧,我需要定做一些纱布,越快越好。”

她跟宋正仪他们打了声招呼,就跟李子涵出门了。李子涵并没有追问宋天慧要那什么纱布是做何用途的,他知道肯定和崔氏生产有关,所以他是不方便问的。

其实纱布在现代的用途很广,宋天慧觉得有必要准备一些,另外,她还打算订做一些一尺来宽的长条纱布,到时候给崔氏产后缠肚子用。

她的闺蜜就是产后几天缠了纱布,不但有助于收肚子,还能保护腰部腹部,尤其在大冬天不容易着凉,她就记得当时闺蜜说缠了纱布也能坐一坐了,否则就觉得腰特别的酸。几个月后,闺蜜恢复的很好,腰腹部更是比同期的产妇收的好很多。

当然,缠纱布也是要手法的,她帮闺蜜缠过,还看视频学过,所以现在也能派上用场了。

另外,纱布给孩子做贴身的衣服,口水巾,洗澡巾都很好,比棉布要软和许多。

李子涵带着宋天慧到了一户人家,他路上就跟宋天慧介绍起来“那家人姓卢,是个寡妇,当家的去年得病去了,她自己带个六岁的娃子,也挺不容易的,所以街坊邻居就常帮顾一些。卢寡妇平日里给人洗洗衣服赚钱,另外她织布不错,织的布比衣铺的好,所以大家也愿意找她买布。”

宋天慧点头,跟着李子涵进了卢家,说起来卢家离她家不算远,就隔了两条街。

“卢婶子,我给你介绍生意来了。”李子涵一进门就笑着说道。

一个小娃子欢快的跑了过来,抱着李子涵的腿说:“子涵哥哥,你可来了,赶紧看看我的拳法练的怎么样?”

小娃子说着就要打起拳来,后面出来一个妇人,穿着洗的发白的旧衣服,袖口和胳膊肘都打了补丁,头发却整整齐齐的梳在脑后。

“福生,别缠着子涵,没看到还有客人吗?”卢寡妇开口说道,语气却是温温和和的。

宋天慧急忙摆手“不要紧,让他们哥俩去玩吧,我跟你讲就行了。”

卢寡妇见状也没说什么,宋天慧就把她要的纱布跟卢寡妇讲了,还说了需要的尺寸。

“你说的倒是省事,织那么稀疏肯定快得很,就是……”她顿了顿“就是你确定要那么松的布?我到现在还没织过这么松的布,说句多余的你别不高兴,我担心别人知道了,还以为我卖不好的布糊弄你哪。”

宋天慧摇头“这是我定做的,跟别人无关,这种纱布我不是做衣服,而是有其他用途,棉线要最软的好棉,价格都好说,就是一定要快。”

卢寡妇见宋天慧是认真的,想了想说:“那行,就按你说的,明天下午就能织好。”

宋天慧没想到可以这么快,看来卢寡妇是个实在人,做事情肯尽心。她又偷偷看了卢寡妇一眼,只觉得她眉眼和顺,一看就是个好脾气的人,只可惜脸色发黄,似乎长期吃不好,有些营养不良。

她家孩子卢福生倒是长得结结实实的,看来当娘的把好的都给孩子了。宋天慧不由又想到了前世的母亲,她直接掏了铜板出来,付了卢寡妇定钱,价格还在卢寡妇报的价上多了两成。

“这、这可使不得,就按我说的价吧,我咋好意思多要你的钱哪。”卢寡妇一听宋天慧要加钱,就有些局促起来,她平日里是被人多帮顾着,但也只局限于大家照顾她的生意,但该多钱就是多钱,她可不敢沾人便宜。

宋天慧笑笑“算是加急费,我也是急用,以后还得找你订做,到时候就按你说的价格,你想让我加,我还不肯加呢。”

卢寡妇一听笑了起来,眼睛亮亮的,宋天慧这才发现她样貌平凡,但眼睛却非常清亮,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可见卢寡妇的心也该是这般清澈透亮吧。

定好了纱布,宋天慧又告诉了卢寡妇她家地址,卢寡妇织好纱布会亲自送上门,也省了宋天慧再跑一趟。

宋天慧不敢多耽搁,说好一些就跟李子涵告辞离开了,回到家里一看,崔氏还在睡觉,晚饭也差不多做好了。

一家人都不忍心叫醒崔氏,就先吃了起来,但因为心里有事,吃饭的时候格外的安静,也都有些心不在焉。饭后,看着时间有些晚了,宋彩云才叫醒了崔氏,给她端去了一碗酸汤面,崔氏之前就说想吃些酸汤面的。

崔氏不能坐起来,宋天慧帮忙给她加了个枕头垫着,然后跟宋彩云一起端碗喂她,因为是躺着的缘故,面条掉出来不少,最后只好又给崔氏端了玩热粥,倒是比面条吃起来方便了许多。

崔氏吃完饭精神头很好,就拉着宋天慧、宋天慧唠嗑,一直到点灯时分,她就催两人去睡了,她要是有反应了再喊她们,可是宋彩云和宋天慧谁也不放心离开,就说在这屋里睡,崔氏见不好拒绝,也就答应了。

虽然崔氏极力表现的很镇静,但宋天慧依然察觉到了她心里的焦急,崔氏也很清楚,破水时间长了还不生,肚里的孩子会有危险。

宋天慧心里更是焦急,她是知道的,搁在现代,如果破水超过24小时,孩子出生后要连打打针青霉素,为了防止破水时可能带来的感染。甚至她曾经见过一位孕妇没到孕产期就破水了,医院建议先保胎,所以每天还要打一些消炎针。而古代没有这些条件,至于会有怎样的情况就不好说了。

一直到第二天下午,崔氏依旧没有发动,她在床上都有些躺不住了,要不是破水了不能乱动,她肯定会翻来覆去的,宋天慧看了看时间,就让铁力去请了雷大娘来,她则亲自去了安和堂请大夫。(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