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大姑姑来信借钱(1 / 2)

加入书签

(求推荐,求收藏,推荐票好少啊,伤心)

过了几日,里正和县衙里的十几个衙役在宗祠前召集了村里所有的户主,摊派了人丁,被摊到的均是唉声叹气敢怒不敢言,有那混水摸鱼的在人群里起了几句哄,被衙役抓到当即打了板子,又被套上了枷锁说是要送到县里大牢。

邹晨家里则是因为父亲患了重病奄奄一息,只剩下邹正达一个男丁,衙役到家里核实后,逃过了这次摊丁。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则是邹家老大邹正义,居然没摊上,衙役的理由则是此人刚挨了板子没多久,怕死在路上。

此言一出,宗祠外当即骂声一片,邹老爷子一张脸红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闹哄哄了几日,支移终于收完。邹家新宅被强行收走两辆牛车做为免除摊丁的税收,那些没有被摊上的或多或少都交了不菲的财产。

邹晨安慰二伯,“财去人安乐,只要不去陕西,怎么都好说。”

等到支移的人满载着粮食随着衙役们向陕西而去之后,天空中飘飘荡荡下起第一场雪来。

邹晨坐在纸糊的窗户前看着外面的雪花发呆,自己穿来已经快四个月了,也不知道前世的家里怎么样,儿子好不好,丈夫有没有和那个女人结婚。如果结婚了,儿子怎么办。她叹了口气,整了整身上的衣裳,开了门往右面走。她的房间和正房是并排的,只需要在走廊上走几步便可以到父母的房间里去。

家里的人都换上了厚袄,门前的帘子也换成了厚门帘,一掀开门帘,一股热浪迎面扑来。小七正坐在炭盆前聚精会神的研究炭盆里的火苗,看到姐姐掀帘子进来,啊啊的张开手臂要姐姐抱。邹晨走过去,俯下身子逗了小七一会才坐到棉席上的小马扎里。

“你大姑姑来信儿了。”黄丽娘说道。

邹晨翻了下白眼,走到炭炉边抓起一把焙好的黄豆扔进嘴里几颗,没好气地问:“她还有脸来信?她信上说啥?”

“还能说啥,就是问,咱们不是分家了吗。这以后亲戚门里怎么走?是和你二伯家分开走,还是两家并一家的走。”黄丽娘将手里的鞋底子放到簸箕里,伸手捏捏女儿身上的衣裳,“嗯,今天穿的不少。……”

“那我小姑姑来信儿了吗?”邹晨拿起火钳子翻了翻盆里的炭,又添了一块进去。

黄丽娘阻止她道:“添这么多做什么?炭贵着呢,等烧的差不多了再添。……你小姑姑啊,倒是没有来信,走的时候担心你爹的身体不好,说是想等腊月的时候还要来咱家再走一趟,看看你爹。”

“我哥那屋炭够吗?”邹晨问道。

黄丽娘道:“自然是够的,买了炭就先送你哥哥那屋一半。”

邹晨抱着小七凑到母亲的身边,看着她干裂的手指,轻轻摸了摸,“娘,你以前可受苦了。……”

“只要你们有出息,我受什么苦都是有盼头的。”黄丽娘笑道。

没分家前,家里的炭都是有定数的,烧完了就不再给了,如果想要烧,就得自己花钱去买。可是她的钱,这十几年来被婆婆搜刮了不少。所以一到冬天家里的人只能围着一个炭盆取暖。就这样,还要天天的帮公婆洗衣裳。如今,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想怎么烧炭就怎么烧炭。再也没有了婆婆在上面颐气指使,她再也不用委屈求曲的去侍候公婆。便觉得现在的日子,那过的简直就是神仙般的生活。

邹正业躺在床上看到妻子和女儿在谈论以前的事,不由得一番苦涩浮上心头。

妻子自从分家后,变得比以前爱说爱笑,有时还会象刚成亲那会用妩媚的眼光看着自己,若不是因为自己还病着,他真恨不得把妻子揉到怀里来。他想到母亲那天不顾他家上梁,当着众村民的面辱骂自己的妻女。想到自己昏迷中,大哥不肯把人参送过来。想到自己生病之后,是妻子和孩子们日夜不眠不休的侍候自己。而自己的父母,则是一次也没有来过,仿佛他们从来没有生过自己这个儿子一般。

唉!……他叹了口气。

邹晨听到父亲的叹气声,和母亲对视了一眼,黄丽娘低下头去,只管纳鞋底却不回头看。邹晨挪到母亲身边,低声问道:“娘,你和爹?吵架了?”

黄丽娘抬起眼皮,恨恨地瞪了邹正业一眼,又低下头纳鞋底。

邹晨恍然大悟,这肯定是大姑姑的信来了,父亲又不知道和母亲说了些什么,结果母亲生气了。

她清了清喉咙,抱着小七走到父亲的床边,“阿爹,您今天身上怎么样,还疼不疼?”

邹正业一早上就被妻子冷落,无论他怎么逗黄丽娘就是不肯理他,如今女儿过来和他说话,立刻咧开嘴笑道:“不疼,不疼了。”

邹晨看了眼母亲,笑道:“阿爹,你是怎么惹我娘生气了,看把我娘气的,都不理你了?”

邹正业可怜巴巴的抬起眼皮看了眼黄丽娘,没得到回应,委屈地女儿说道:“你娘啊,也不知道吃了哪门子邪,一大早就跟我生了一场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