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一、天谴雷珠(2 / 2)

加入书签

这些龙胶,他原本就是为慕妍准备的。因为慕妍正好身负“风、水”二灵脉,一旦服食龙胶,她就能演化出雷霆罡气。以雷霆罡气修炼太极神雷,威能将远远大于普通罡气,倚炼出来的太极神雷。

但是现在看来,那自称慕妍先祖的老者,似乎已经创出了能够将风、水罡气,演化成雷霆罡气的特殊心法。并因此犯了太一门的忌讳,被雷阵镇龘压封印。

定了定心思,叶飞又继续看老者的遗刻。

果然不出他所料,那遗刻上面写道:“我天生风、水灵脉,最适合修炼雷霆罡气,向来以此自傲。我本以为,以我的天赋,将会是太一门最想要的弟子。因此,我千辛万苦,穿越十余大洲,去到太一门,想拜入这天下第一至尊门派,哪里知道,居然被区区几个看门人拒之门外。理由……竟是我的天赋不够好。

“呵,我的天斌不好?天生风、水灵脉俱全,只倚炼了连一流都称不上的家传武功,四十岁就成就一品武圣,这样的天赋还不够好?归根到底,不过是因为我出身不好,没有后台,又没有足够的登门礼,才被太一门那几个看门人赶了出去。

“我不服,在门口大闹。结果惹出一个天阶的内门弟子。也不问缘由,也不听解释,二话不说一记神雷将我轰飞数十里……我躺了足足五年,才养好一身的伤!

“伤好后,我立下毒誓,誓要自创一门不逊于太极神雷的神通出来。于是我游历天下,于三百年间,走遍一百六十大洲,经历无穷磨砺,又有着元数的奇遇,参考了无数门派数之不尽的心法,得了许多上古典藉,甚至得到了一块上古雷神的神器碎片……

“在这三百多年的游历中,我的修为突飞猛进,一路突破至天阶第四境。还创出了一套心法,能将风、水灵脉演化成雷霆罡气。我更是从雷神神器碎片中,找出了一套特殊的炼宝方法。能炼出一颗雷珠,将之植入武圣级武者的心脏,令雷珠与心脏融合。从而使之能够沟通天地之间的雷电,〖自〗由操纵雷霆的力量!

“虽然,我创出的心法,只能演化雷霆罡气,使罡气带有雷电属性。威力远逊于太极神雷。但我那炼制雷珠的方法,却能让任何一个普通武圣,具备掌控天地雷电的力量!

“甚至都不需要是武圣,只要天赋异禀,身体能够承受住雷珠的力量,就能接受雷珠的融合,掌控雷电,代天行罚!

“但我这种行为,严重触怒了太一门。而我当年又过于志得意满,竟不知保密,很快此事就被太一门得知。太一门派出五名天阶第四境的高手,迫我交出雷珠的炼制方法。我自然不服,与之大战,以一敌五,犹不落下风。

“最后引动太一门掌教降临,亲自出手,以一记‘天谴’神雷’将我镇龘压!太一门掌教原本可以当场将我斩杀,但他很想得到我炼制雷珠的方法,所以留了我一命,将我囚禁在天谴神雷阵中,日夜承受神雷天谴,企图以此迪我交出雷珠炼制法。

“但,我纵然被镇龘压两百余年,身体变得半枯半荣,半人车鬼,油尽灯枯,也没有吐露出一个字。

“妍妍撞进天谴神雷阵的时机,非常巧妙。那一年,也不知出了什么事,原本看守天谴神雷阵的太一门弟子,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正因此,妍妍才能误打误撞破并雷阵,将我放出。否则,当时但凡有一名太一门弟子看守,已近油尽灯枯的我,根本无法带妍妍脱困。

“后来经过多方打探,我才知道,原来,那一年,黑暗之渊突然震动,竟在太一门山门腹地,裂开了一条‘深渊出口’。无数妖魔自黑暗之渊冲出,闯入太一门山门腹地。所有的太一门弟子这才紧急回援。

“这四年来,我一边教导妍妍,一边带荐她四处游历,寻找炼制雷珠的材料。当年,破开天谴神雷阵后,我把布成雷阵的九颗‘天谴神雷’收了起来’以此作为雷珠核心。四年时间,又搜集了无数材料。这雷泽山,便是我们的最后一站。除了能在此收集一些材料,还因为此地数万里雷云密布,终年雷电不停的特殊环境,大利于雷珠的炼制。

“数月前,我终于集齐了全部材料,开始炼制雷珠。没想到,就在我炼宝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那魔神将突然偷袭,借天魔种子之力,将我一举镇龘压……

“所幸,雷珠还是顺利炼成,我已将之融入妍妍〖体〗内。那颗以天谴神雷为核心的雷珠,是我有生以来,最完美的作品。一旦妍妍将那雷珠彻底融合,当能直接打通天人之隔,成为天阶车神。且掌控天谴神雷,能布下天谴雷阵,举手投足,就有神雷天谴之力!

“然而,我被囚禁两百余年,本就接近死亡。脱困后,虽恢复了一些,但一直未曾回复到巅峰状态。正当炼宝消耗过大时,又被那魔神将困入魔阵,最后只得以邪道法子燃烧生命,使功力爆增,才抵抗住了魔阵对我及妍妍的魔风……

“你们将我和妍妍救出时,我已经彻底油尽灯枯。我一生叱咤风云,活得风光元比,甚至劳动太一门掌教至尊亲自出手镇龘压,死而无憾。唯一可惜的,就是我无法看到妍妍叱咤风云的那一天了。此事,甚憾!

“希望你日后……能好好对待妍妍。还有,在你们的力量,能够与太一门对抗之前,千万不要暴露你们掌控雷电的能力。无论是妍妍,还是那个轰破魔阵的小姑娘,都不能暴露。否则,必招来太一门的镇龘压。

“我言尽于此。最后,不要将我死去的事情告诉妍妍。你只需告诉她,雷珠炼成,我心愿已了,从此一身轻松,四海进遥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