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人才济济(三合一大章)(1 / 2)
第160章 人才济济(三合一大章)
按照大雍朝的制度,每一个郡都要设置一个太守,太守掌握一地军政大权,而在太守麾下设置一文一武两名官员辅佐太守,文官称“相”,武官称“尉”,这些都是从东汉沿袭下来的。但朱崖洲是流放之地,没有人愿意来朱崖洲这个地方当官,所以至今朱崖洲的太守和“相”还是空缺的,朱崖洲都尉成了这里的最高长官,军政大权皆在朱崖洲都尉的手中。
朱崖洲都尉姓陈,是个本分人,没多大本事,要不然也不会被派到这朱崖洲来,但对于朱崖洲上流放的刑徒和俚人来说,老实本分的陈大人做父母官却是一件幸事,老实人不懂得欺负百姓,不懂得克扣粮饷,而且也好说话,再加上朱崖洲远离中原,民风淳朴,当官的也没有什么学坏的机会,所以总体说来,这位陈大人虽然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可却深得民心。
站在大船上,长生一边听李和详细的介绍朱崖洲的风土人情,一边打量着四周,这大海船的结构深深的吸引了长生的眼球。
“咦,有人!”长生猛的转过头去,恰好看到拐角后面一个人头突地缩了回去。
“是何人鬼鬼祟祟藏匿在那里?”张须陀大喊一声,一个年轻人匆忙的闪出来,仔细一看,正是船上最先喊话的那个年轻人。
“都督息怒!”李和马上走上前去,开口说道:“这后生不是贼人。”
长生望了望年轻人背后的那一对金锏,脑海中却想起了那个后世贴在上的神。当初长生曾经派人去山东寻找那个人,但是却杳无音讯,长生只能够将此归结于蝴蝶效应让那位神大人消失在这段历史。
“叔宝,不得对都督无礼,快下去!”李和赶紧冲着年轻人摆了摆手,年轻人慌张的转过身去,就要离开。
“等一下!”长生猛的开口叫住了年轻人。与此同时,李和吓得一哆嗦,慌忙的跪了下去。
“都督,不知者无罪,这后生冒犯了都督,还希望都督能够从轻发落,饶恕他一次。”
长生诧异的看了看会错意的李和,无奈的笑了笑,而后冲着年轻人问道:“他刚才叫你‘叔宝,’你姓‘叔’名‘宝’么?”
年轻人摇了摇头:“我姓‘秦’,名‘琼’,字‘叔宝’。”
“你叫秦琼?”长生吃惊的瞪大了眼睛,下意识的看了看那一对金锏,更加确认了他的身份。
“秦琼,难道是那个秦琼?他不是应该在山东济南么?怎么跑到朱崖洲来了!”长生有些莫名的看了看秦琼,心中的疑惑却越来越多。
“他到底是不是哪个秦琼?会不会只是同名同姓而已?可表字、兵器都一样,这也太巧了吧!还有就是即便真的是那个秦琼,他还有没有历史上的那种武功与兵法韬略了呢?”
想到这,长生再次问道:“你背后那一对双锏,你可会用?”
“那是自然,我自幼习武,练得便是家传的锏法。”秦叔宝开口答道。
“好,拿你的锏来攻我试试。”长生说着,从旁边侍从手中抢过了涅槃枪。
秦琼犹豫了一下,但是却没有将双锏拿下了,可眼神中的闪烁着的跃跃yù试却映衬了他的心情。
“不可!”李和又一次的开口说道:“都督,这后生不懂事,我回去一定打他板子,何劳都督亲自动手!”
“李大人,你误会了。我刚刚听他在船上高喊,中气十足,想来武功不弱,所以想要试试他的武功,并不是想责罚他。”长生说着冲着秦琼一招手,接着说道:“来吧!”
秦琼点了点头,可却没有拿下双锏,而是开口说道:“都督,所谓刀剑无眼,都督乃至万金之躯,还是不要涉嫌的好。”
“怎么,你是怕伤了我?”长生突地笑了起来:“突厥人几十万人都伤不了我,别说是你了,放心攻过来吧,若是伤了我,恕你无罪!”
“好,叔宝遵命,都督小心了!”秦琼猛的一个箭步,如同豹子一般冲到了长生的面前,两只金锏舞动,好似两条长龙,破空袭来。
“好锏法!看起来他真的是那个秦琼!”长生抖擞涅槃枪,与秦叔宝战在了一处。
甲板上地方狭小,本来就不适合长兵器的发挥,从这一点来说长生并不占优势,而且这也不是生死决斗,所以长生也没必要使用一些过激的招式,一直都是点到即止。而秦琼也是顾及长生的身份,招式上同样以试探为主。几招过后,两人都看出来双方不会尽全力,这种喂招式的比试就是打上百十招也没有什么意义,于是两人不约而同的停了下来。
“好锏法!”长生收起涅槃枪,而后问道:“秦琼,你现在官居何职?”
“都督,叔宝并无官职。”秦琼犹豫了一下,终于开口说道:“叔宝乃是朱崖洲上刑徒之后!”
“刑徒之后?齐鲁刑徒?秦琼是山东人,难道当年文侯一案受牵连的齐鲁刑徒中也有秦琼的父辈,所以秦琼被流放到了朱崖洲。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派去山东的人找不到他便能够解释的了。”长生瞬间将之前了解的信息与秦琼联系起来。
紧接着,长生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不仅仅是秦琼,隋末唐初很多的能人志士都是山东人,根据后世的记载,大唐开国功臣主要来自于三个地方,一是山西,主要都是跟随李渊起兵的人;二是关中,是李渊占领长安以后投靠他的人;三是山东,其中又以瓦岗旧将为主,包括秦琼、程咬金、李绩等人。
“秦琼已经出现了,那其他的山东豪杰会不会也在朱崖洲上当刑徒呢?看起来我那便宜外公给我留下了不少的财富啊!”
……
合浦郡城,赵长正在等候徐闻港的消息。
“家主!”大管家从外面走进来,一躬身子,开口说道:“家主,徐闻港那边有消息了。”
“哦?那庆长生可是出了海?他们用了几条渔船?”旁边的赵宏兴奋的问。
“家主,宏少爷,那庆长生的确是出了海,但却没有乘坐渔船。朱崖洲陈都尉派了一条大船去徐闻港,已经将庆长生接走了。”大管家一边说着,一边偷瞧赵长祖孙两人的脸
“可恶!那陈都尉真是没事找事!”赵宏摇了摇牙,显然是恨透了陈都尉,而家主赵长的却没有什么过激的表现。
“宏儿,莫要着急,这才只是刚刚开始而已,从现在起,咱们不会再运送铁过去,等过些日子我再派人去朱崖洲收购农具,将朱崖洲的铁全都收回来,到时候那朱崖洲无铁可用,自然会求着我们的。”赵长信心满满的说道。
“家主,那范氏派人送来了一封书信。”大官觉将一封书信递给了赵长。
赵长接过书信,粗略的看了一遍,随后开口说道:“范氏已经得到了消息,知道那庆长生已经来了岭南,召集七大世家前去议事。”
“爷爷,那您去么?”
“当然要去!”赵长话音一顿,接着说道:“那庆长生虽然是外来户,但毕竟是朝廷派来的岭南都督,身份特殊。我也趁此机会去看看,其他六大世家对这庆长生到底是什么态度!”
……
珠崖城,都尉府。
老实人陈都尉本来是这朱崖洲军政最高长官,而长生来了以后,便等于是夺了陈都尉手中的权力,可对此陈都尉好像没有任何的不快,反而是高兴的很。
刚刚在珠崖码头接长生下船的时候,长生便亲自许诺了,会上表朝廷调陈都尉回中原任职,陈都尉得知这个消息以后,自然是万分激动。陈都尉当年是得罪了人才被派到朱崖洲为官的,多年前陈都尉也很想调回中原,可一直没有成功,如今长生已经许诺了,陈都尉调回中原绝对是十拿九稳,而且以庆家在军中的威望,当年陈都尉得罪的那个大官也不会再难为陈都尉。
此时的陈都尉正满脸笑容的站在长生身边,想长生讲解桌案上一排排的名册。
第一派名册记载是朱崖洲的户籍情况,根据名册上记载,朱崖洲只有四万余户,加上刑徒也不过二十万人出头而已。其中包括了之前迁徙到朱崖洲的汉人和那些已经融入到汉人社会生活的俚人。
这个数字对于朱崖洲来说的确是太少了。朱崖洲的地理面积相当于中原两到三个郡的大小,但在中原,一些富裕繁荣的县都不止二十万人。
中华古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在五代十国以前,北方的粮食产量一直要高过南方,这种现象一直到宋朝时候才得以逆转。与之相对称的便是北方人口一直要远远高于南方,河北的某些县的人口在秦朝时候便已经能够达到三万户的水准,而这还是经历了un秋战国的战以后所统计出来的数字,因此古代战争中经常会出现动辄百万人规模的大战。
跟中原相比,朱崖洲乃至整个岭南的气候要强得多,农作物也要更高产,而且岭南地处偏僻,道路不便,朱崖洲更是孤悬海外,数百年未遭到什么战事的打击,可即便是这样,朱崖洲也只有区区二十万人,这个数量少的让长生非常的郁闷。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朱崖洲百姓平均年龄要比中原小一些,也就是比较的年轻化,这与朱崖洲落后的医疗条件是分不开的。由于缺少医生,百姓生病得不到及时的医治,特别是对于那些老年人来说,这已足以致命,因此朱崖洲百姓的年龄结构偏向于年轻化,这能够为长生提供相对多的劳动力。
当然,这只是登记在册的人数,那些居住在山中或偏远地带的俚人户籍册上是没有登记的。俚人们居住的本来就分散,平日里也很少在外面出现,根本无法统计具体数目。
片刻后,长生放下了户籍册,开口问道:“陈都尉,除了这户籍册上的,我想还有不少俚人没有登记在册,那些没有登记在册的俚人大约有多少?”
“山中具体有多少俚人,末将不好说。据说整个朱崖洲俚人部族大小加起来足有三千多个,多的有千余人,少的则有十几人,全部加起来不少于三十万人!”陈都尉开口答道。
“那朱崖洲差不多有五十万人。”这个数字长生依然不满意,而且那些俚人居住在山区或者是其他的人迹罕至的地方,很多还是处在原始社会状态,就算是比较先进的,也还是靠刀耕火种,生产水平低下,同时这些俚人没有赋税徭役,基本算不上是生产力。
轻轻摇了摇头,长生又开始翻阅旁边的一堆名册,这些都是流放到朱崖洲的刑徒以及刑徒后人的名册。
对于这些刑徒,长生最感兴趣的那是十九年前来的那批齐鲁刑徒。秦琼已经出现在这批齐鲁刑徒当中,难保还会不会有其他名人也在这里。
只是当初来这里的齐鲁刑徒便有三千人,再加上他们的妻子儿nv等后人,数量已经是不少了,并不是长生一时半会能够看完的。
犹豫了一下,长生还是放下了齐鲁刑徒的人名册,转而向另一本册子望去,这册子是主要记录的是朱崖洲兵力及装备情况。
整个朱崖洲有士兵两万五千人,其中jing锐步卒五千人,完全按照大雍朝正规士兵来装备,主要分布在珠崖、临振等城市中;另有水军三千,全都jing通水懂得控船只,水师配备可以出海远洋的大型海船十支,只能在近海区域内活动的中型海船三十只,其他小型船只没有统计;除了这些还有弓箭手两千,可以在陆地上作战,也能够上船,这些弓箭手虽然懂得水但不会架势船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