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章 收降卒益州兴水利(1 / 2)

加入书签

30万降卒的到来让刘宇真是又喜又忧。当初刘宇之所以会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黄巾降卒说好话求情,虽说的确是有些悲天悯人的意思在里面,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刘宇对于日后的三国历史向来深知。

从184年到190年的5年间,东汉朝廷并没有因为黄巾起义而有所收敛,反而更加的变本加厉。除了大肆横征暴敛之外,五年来的频繁天灾也致使整个大汉人口锐减上百万之多。三国开始之初,经历了董卓暴政和强制迁都,再加上军阀间混战屠杀,整个帝国的人口更是损折过半。到三国中期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候,天下人口十不存其三四。

古代的冷兵器战,最主要的靠的是什么?精锐武器是一方面,但最要紧的,还是兵力的多寡。所谓以少胜多,不是不存在,但也绝不是可以当家常便饭吃的。说实在的,刘宇当时在虎牢关下收降那10万黄巾,既是兵出诡道,同时也是冒了天大的风险的;等到正面和黄巾的援军交战,所部就阵亡千余人。所以人口的多寡是决定日后天下争霸走势的一个关键因素。

益州乃是天府之国,地域广大,在东汉末年的时候,人口一度增长到500余万,就是经历了马相反叛之后,到了刘宇的手中,人口也超过了450万。不过这是指整个益州来说的,但现在真正掌握在汉民族手中的只有益州北部数郡。益州南部的永昌、建宁、南中几郡,虽然拥有近200万人口,但却是南中蛮的主要聚集区,这些人,他们现在不闹事,刘宇就已经谢天谢地了,想要征招他们进入军队,刘宇现在可还没这个把握。所以这些黄巾降卒的到来决定着日后刘宇的征兵大计,刘宇不可能不重视。

不过随着几十万人的涌入,益州的情况也变得复杂起来。最严重的就是粮食方面的危机。本来益州粮食产量算得上是大汉各州中头几位的,但自从上任刺史郗俭到任以来,全州上下政事废弛,吏治腐败,各郡百姓多有流离失所者,大量田地也都荒芜了。后来马相作乱,犍为全郡农事几乎全遭破坏,巴郡与犍为临近,也受到波及。本来马相也曾入寇蜀郡,但被刘晔击破,蜀郡的农业设施得以保存,农时也没被耽误。

加上刘晔来到蜀郡之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蜀郡整修了一部分水利设施,所以益州北方几个郡中,唯有蜀郡的粮食产量保持了比原来还要高的水平。可问题是蜀郡的这些粮食除了供应本郡百姓/同时为来年预留粮种外,剩下的存粮却也有限,单是救助犍为流离的百姓就可说是极为勉强,对迁来的降卒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万幸的是刘宇来到益州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汉中重新收回到了益州治下。马相在西川作乱,东川没有受到影响,所以汉中的粮食产量也保持在了平常的水平。于是刘宇将从三辅方向送来的十几万降卒交给赵云,让他们在汉中安置下来。

尽管如此,对于进入巴郡的降卒,刘宇就不得不头疼了。既然益州现在还无力自行解决问题,刘宇只好让甄豫带人往今年获得大丰收的荆州、扬州、徐州还有冀州等几个产粮大州购进大量的粮食还有农具。

当然只是购买粮食也是治标不治本,想办法增加益州北部的农业产量才是当务之急。刘宇一点也不怀疑四川地区养活人口的能力,后世的四川省人口曾经达到一亿以上,诚然,后世的粮食品种多,产量大、耕种方法科学,可刘宇也不奢求能够弄出一亿人,他相信,只要政事能够做好,养活后世人口的十分之一,应该并不困难。

于是刘宇下令在整个益州北部诸郡全力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益州境内河流众多,只要善加利用,益州的粮食产量肯定会翻着翻儿的往上涨的。今年的农时已经错过,但水利工程不能停,所以在以后的近两个月里,益州上上下下都忙的团团转。

因为刘宇铲除并蚕食了了成都多个世族,各郡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大量的无主土地,其中以蜀郡、犍为两郡为甚。蜀郡是益州世族的根据地,犍为的世族更是被马相扫荡一空,几乎所有的土地都没了主儿。良田当然不能荒废,刘宇下令将这些土地统统纳为官田,并让各郡官员严格丈量土地数量,整顿在这些土地上的水利设施,同时招募各郡流民进入犍为、蜀郡,由官府按照户数发放田地、农具以及过冬粮食。而巴郡原有的赵氏土地,则同样按照户数全部发放到解送来的黄巾降卒手中。

本来益州的政事就已经让刘宇焦头烂额了,偏偏这时从朝廷又来了一份圣旨,让刘宇不得不将正在巴郡协助政事的孙琳连夜叫回成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