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拖拉机(1 / 2)
“元首,所有事宜都已经布置好了,机械厂的所有员工全部在加紧制造,一个月,一个月就可以生产一千五百架拖拉机!”对于拖拉机,在邓森看来,没有什么东西比它更有利于国家了!
邓森手中拿着报告,整个苏皖地区所有的国营工厂和一部分信得过的私营工厂的信息,这些工厂都已经被授权允许大量生产这种十六马力拖拉机,对于后世而来的邓森来说,这种东西他太熟悉了,有了拖拉机农业生产的速度将变得更为快捷。“如今这种机械刚刚出现,我们需要众多的车手,必须尽快训练,将其投入到生产当中,而且收割机的使用一定要在夏收之前完成配置。”拖拉机的使用,可以节省出更多的人力资源,使得收获季节的效率性更加快捷,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巨大。
苏皖政府国营拖拉机厂有三家,私营的拖拉机厂有二十六家,在拖拉机被研制出来之前,这些工厂都是为装甲车工厂制造零件的,因此在拖拉机出现之后,他们可以立即上马直接生产,而收割机制造厂只有三家两家是国营企业,邓森的重工业模式,就是以军工业带动民营机械制造业发展,因为邓森认为,军工企业完全是隶属于国家政府的,他们的责任就是全速马力生产所有需要的作战装备,至于民用机械那么交给普通的工厂吧!当然与此同时专利权还是在政府手上,每一个机械的生产都将给政府上缴百分之十的专利税。
宿州机械制造厂的老板名叫沈鹤鸣,这个名字很文雅,而且出身也比较好。是商人世家。以前都是做纺织的,但是后来赶上邓森的大开发,跟随政府的脚步,全资组建了这个专门为政府公司制作各种零部件的工厂,如今可以说是苦尽甘来,他们效忠的政府给了他们丰厚的回报,每一辆拖拉机都将被政府收购,就是说只要他们生产出来。然后复合标准将会以商定的价格被购买,保证了他们前期生产的安全性。
苏皖政府在私营企业刚刚接手生产拖拉机的时候,便发出条令,一个为期三年的购买合同,合同规定,三年内将每年购买每座工厂一千辆以上,最高一万辆农用拖拉机,所以说这些工厂完全没有任何危险,他们可以放心的加大生产,因为除了拖拉机还衍生出民用货车。民用农用三轮车等等车辆现在就是苏皖政府一次民用工业的大爆发。
“老板,这是最新的工作表,您可以看一下。”宿州机械制造厂的总经理办公室内,一位部门经理拿着一份详细的报告走了进来。
沈鹤鸣将资料接过来看了一遍。不过却皱了皱眉头,抬头对部门经理说道:“国家铭文规定工人的正常工作时间最长八小时,你竟然进行两班倒的工作制,如果国家工人协会发现了这个事情,我们就准备停产吧!立即更改,按照八小时制进行。并且工资不变。”
作为一个跟着政府走了这么久的工厂主,沈鹤鸣将政府条令背的滚瓜烂熟,他同时经常告诉自己,不能够触犯政府法令,苏皖政府在平常时候很随和,支持民间的创业以及会大力贷款鼓励,不过他同时也知道。政府的法令就是政府的底线,如果触犯了底线,那么小则罚款,重则停产或者枪毙。
而苏皖政府对于工人阶级的工作非常关注,邓森可不想让苏维埃在他这里钻了空子,也不想看到为国家为民族辛勤奉献的工人得不到应有的报酬。所以成立了民族公会,工业部会不定期的进行摸底调查。
“可是沈总,我们只有三百多名工人,如果拆散那么我们的生产进度就会变得很慢,按照两班倒的方式我们一个月可以生产一百八十到两百辆拖拉机,如果我们分成了三班倒那么我们只能生产一百五十辆。按照国家给予我们的一辆三百的价格,两班倒我们将能够得到近六万的收益,如果三班倒我们只能得到四万五千的收益。”部门经理不是不知道法规,但是这个诱惑力太大了,很多时候那些工厂主们都不明白为什么政府要这样做。
工人不是不可以超过八小时的工作量,可是关键的问题是政府还有规定,那就是加班要最少有正常工资的一半加班费,这无疑使得工厂的原始投入更大了一些。
“那好吧!两班倒,但是必须说明,两班倒需要增加一半的加班费。”在最后巨大的利益面前沈鹤鸣还是选择了两班倒,不过他添加了加班费的设定。
要知道工人这个时候的工资并不多,比如说宿州机械制造厂的工人有三百人,但是他们的月工资平均只有十五块钱,也就是说三百名的总工资只有四千五百左右,此次双班倒那么工人们的工资将会上涨零点五,不过他们公司的收益也同样不小。
一辆拖拉机需要购买柴油发动机厂生产的发动机,一架发动机的价格是一百块钱,一辆拖拉机需要的钢铁价格是三十块钱,人工的费用十五块钱,加上报税三十块钱,送费用是二十块钱,轮胎的费用十二块钱,总体的费用算起来就是二百零七块钱,三百元的价格每辆拖拉机工厂可以得到一百块钱的纯收益。一百块钱的收益在后世就是相当于两三千块钱,每月二百辆那么他的收益就是两万块大洋,想想其收益是多么巨大。
在三月二十二日的时候,南京继上海之后又成为了全国的焦点,一辆辆奇怪的车辆车子冒着黑烟前往南京刚刚建成的机械加工展览会场,这是苏皖政府第一此举办大型的农用机械展览,是一个面向全世界的展览,当然核心技术发动机的技术是不可能流传出去,因为发动机的生产只有政府经营的大汉发动机制造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