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大节与效忠(1 / 2)

加入书签

李翔从先前阮春雷误认自己是郑冢人就觉得他跟郑家有什么深仇大恨,现在听他说去郑家等于去要饭,更肯定心中想法,不由的苦笑,不知这郑成功怎么得罪他了,就跟生死冤家一样?忍不住问了一句:“据我所知,当年郑家与张尚书的军队是同气连枝,彼此一同对敌,相互依存,怎么生出如此怨恨?”

阮春雷撇嘴道:“那是因为张尚书忧国忧民,不计较个人荣辱,才会三番四次的忍受郑成功的嚣张跋扈。

郑成功就是一个小人,一个手段卑劣的小人。”

他话音一落,一旁的李逸风已然怒道:“国姓爷沉毅果决,治军严整,使桀骜跋扈、各自为政的海上群雄俯首听命,共赴大义,不愧伟烈男儿,岂容你这海贼诋毁?”

李翔心中也怒,但阮春雷并非是施琅那种汉奸,他想听听阮春雷如此讨厌郑成功的理由。

阮春雷不屑道:“那是你不知他的另外一面罢了。”说着,他将郑成功的行为做派细说。不仅只是因为张名振之故,张煌言也受了郑成功不少的委屈。

郑成功的部将大多都源至于他支亲郑芝龙,半数都是海盗,骄横跋扈,不少人未脱海盗旧习,经常与张煌言所部为难。张煌言处处忍让,郑成功却心存偏袒,使得张军诸将上下皆不满郑成功。

另外还有鲁王,攻台二事。鲁王朱以海是大明宗室,是南明抗清的重要领袖之一,与张名振、张煌言、郑成功合力抗清。南方的三位抗清将领,以朱以海为主,齐心协力。但郑成功独大之后,将鲁王近乎软禁,以达到挟藩王而令众将的目的。张煌言对鲁王仍忠心不贰但因为担心引起郑成功的疑心,十年不敢入竭与鲁王见面。张煌言深得军心,将士都为他感到不平。

郑成功这一生最大的功绩是收复台湾,但事实上收复台湾的行为在当时是不被人理解认同的。张煌言就不止一次劝说郑成功放弃征讨台湾的想法,表示“区区台湾,何预于赤县神州。”

作为一今后世人,自然觉得张煌言说的不对。但是在那个时代,张煌言不可能预见到收复台湾所具有的巨大历史意义,只是从当前的形势,给郑成功分析利弊引古证今,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分析攻台之非,并以忠义激发成功复仇雪耻以江南为基,北伐反清。

郑成功颇有所威,但此时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郑成功攻取台湾为明朝打下了最后一块立足之地,但同时也如张煌言预料的一样,给江南的反清势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因为郑军许多将领不愿东征,以至内部发生严重分裂。驻守铜山守将宣毅左镇郭义、右冲镇蔡禄因不服成功调往台湾助攻的命令竟然劫持忠匡伯张进、总兵朱受,牟官一百零八名、兵四千四百名叛变降清。驻守南澳的部将陈豹,也迫使陈豹牟众入广州降清。其他而未叛降的将领也大多心怀异志,公然抗命造成政变之局。

郑军是江南反清主力,部分兵马让郑成功调往台湾,剩余的军队又闹起了矛盾江南的抗清势力自然跟着实力大损,令清兵步步逼近。在这最关键的时刻,郑成功又英年早逝,抗清的中流砥柱摧折,郑家正式分裂。金门、厦守也跟着失守,张煌言孤悬海上,不仅沿海友军荡然无存,所踞岛屿也丧失殆尽。清庭又极为恶毒的将沿海地区百姓尽迁内地;在沿海开界沟、筑界墙、修炮台、设营盘,分兵据守,严密防备。

张煌言拿不出军饷粮食不得已遣散所剩不多的军队。

若非郑成功攻台,南方的抗清义军,绝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张煌言更不会被清兵捉拿,慷慨就义了。

阮春雷从他的角度说着将他们与郑成功的恩怨,统统告诉了李翔他们。

李翔从一开始就默默的听着也没有反驳,直到阮春雷说完,才道:“听阮首领这么一说,我觉得有些明白了。正应了一句话,偏见让人迷失双眼。有一个问题想问首领。假若你困在大漠里,缺食少水,濒死之际,突见一碗毒酒摆在面前,喝了可活半日,你喝是不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