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天下大势 第四十六章 温水煮青蛙(1 / 2)

加入书签

未央宫门前,庞统走下马车,刚好看到旁边诸葛亮的马车徐徐驶来。

“孔明!”庞统快步迎了上去。

“恩,士元你也来了。”诸葛亮一下车,便看到了庞统。

“呵呵呵,孔明,陛下招你我前来,想必是为了孙权均田一事。听说向孙权进谏提出均田的,就是你那侄儿诸葛恪啊!”庞统一脸笑容的说道。

“哎……”听庞统提起诸葛恪,诸葛亮脸上露出了满脸无奈。

“我那侄儿元逊,自小就聪明异常,不过却未加磨练,仕途太过顺利了,也不是一件好事。须知骄兵必败,好大喜功,必会遭其害。好了,不说这些了,咱们先去见见陛下!”

“呵呵,孔明,陛下若是问计我等均田之事,你可想好了对策?”

“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陛.下还年轻,有些事情,想的还是太过简单了!”

……

阿斗看了看人都到齐了,于是开.口说道:“诸位爱卿,江东孙权以均田之名开垦荒田,大家想必都知道了,朕觉得,这雍州,也可以效仿一二,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内政方面,诸葛亮最有发言权,.所以诸葛亮当仁不让的站了起来,开口说道:“陛下觉得,这均田之道,如何?”

“恩,耕者有其田,富国强民之道,可行!”阿斗开口说道。

“陛下,您说的对,耕者有其田,也就是说这均田,首先.要有田,请恕臣直言,如今我雍州,并无多少空闲的田地!”诸葛亮答道。

“这怎么可能?”阿斗一脸吃惊的问道。

“陛下,您让臣负责氐人内迁,仅仅去年,氐人迁入雍.州就有万余户,这迁入雍州的氐人需要土地,而后续而来的氐人,同样需要土地,如今雍州所空闲的土地,全都被臣规划给了氐人。如今雍州看起来空了很多良田,但是若干年后,几十万氐人全部迁移到雍州,再加上新出生的氐人,那时雍州也就没有多少空余良田了。”

诸葛亮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陛下,那山越原本.就是荒蛮之地,所以孙权可以以均田之制开垦良田,而我雍州之土地,早在先秦之时,便已经开垦完毕,所以这均田,不能用在雍州。”

当初商鞅变法.的时候,大兴农桑,而后的几代秦王,也是努力的贯彻了商鞅变法的措施,所以在秦时,雍州的良田,基本上已经被开垦完毕了。

诸葛亮吸了小半口气,接着说道:“陛下,其实依照臣看来,这均田之法,难以长久。”

“请丞相赐教。”阿斗立刻说道。

“臣观东吴的均田,有几大疏漏。其一,男子授田二十亩,妇人授田十亩,开垦出来的田地授予开垦者,年老或身死还田,但是却未禁止交易,就好比一男子开垦一良田,等到男子年老以后,将这田卖给别人,有改如何计算?”

阿斗点了点头,这的确是诸葛恪提出均田的一个漏洞。

“陛下,若是禁止交易耕田的话,也不可行!当年王莽篡政,曾下令天下耕田,皆为‘王田’,不得交易,结果还是弄得民不聊生。所以这均田,只能用于无主之地!”庞统从旁边补充道。

此时诸葛亮再次开口说道:“陛下,您再想想,如今孙权实行均田,男子授田二十亩,妇人授田十亩,加起来就是三十亩,而若是这夫妇二人有子,子成家立业,便又占了三十亩,若是有二子,便是六十亩;子复有子,便又是三十亩,如此算来,用不了三代人,江东的良田将会被瓜分干净,而子孙后辈,岂不是没田可种?”

“臣再举个例子,若是一户人家,夫妇两人育有五子,待到五子皆成年娶妻以后,这一户人家便占据了一百八十亩的土地。而若是夫妇两人仅育有一子,则只能占六十亩的土地。长此以往,兴者更兴,而弱者更弱。若是天下皆如此,乃是亡国之兆!”

阿斗终于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诸葛亮话中传达了一个根本的主题,就是土地兼并。

首先这均田制只能在无主的土地上实行,若是这土地本来就属于某人,再实行均田的话,就相当于没收别人的土地。这就好比当年王莽做的那样,最终弄得民怨沸腾。如今的雍州,空地虽然很多,但是全都被诸葛亮规划好了,贸然实行均田,等于扰乱了诸葛亮的布置。。

其次,就算是在无主土地上进行均田,也不见得是多公平的。因为这均田是按照人头计算的,而不是按照户籍计算的,所以一户人家人口多的话,肯定占便宜。虽然说这等于变相的鼓励大家多生育,因为生多了田就多,但是这也是加剧了土地兼并。田地的数量是有限的,当所有的土地都被均完了以后,没有新的土地分给别人,这时候占了更多土地的家族就会变得比较有优势,慢慢的会发展成新的地主,如此便会加剧土地兼并。

当年东汉之所以被爆发黄巾起义,原因之一就是土地兼并严重,大量的土地都集中在那些大世家手中,百姓没有土地耕种,自然会跟着张角一起造反。

阿斗回头想了想,貌似那些实行均田制的朝代,还真的没有一个久远的,哪怕是唐朝,到了武则天执政的时候,土地兼并已经很严重了,而到了唐玄宗时候,干脆废除了均田制。正如诸葛亮所表达的那样,均田制短期内虽然能增加税收和人口,但是长期看,随着人口不断地曾加,均田制出现土地兼并,比其他的方式来的更快。

想到这里,阿斗一脸钦佩的望着诸葛亮,诸葛亮不愧是诸葛亮,在内政上面,恐怕当世,没有人能比得上诸葛亮。

“是朕心急了!”阿斗微微的叹了一口气。此时阿斗突然发现,自己虽然掌握着后世无数的先进经验,但是并不是在后世成功的事情,放到三国就一定会成功。

“陛下,这治国之道,最主要的便是一个‘稳’字,朝局稳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方能政通人和。所以陛下治国切忌心急。”诸葛亮笑着说道。

“多谢丞相指点。”阿斗很谦逊的说道。

阿斗虽然是两世为人,但是对于治国之道,还只是个新手,比起诸葛亮来,还是差得远。

……

诸葛亮等人都离开了,而庞统却笑嘻嘻的留了下来。

“老师,您还有事?”如今只剩下阿斗和庞统两个人,阿斗便直接叫庞统为老师。

“陛下,臣留在此处,自然是为了陛下分忧。”庞统脸上露出了一丝怪异的笑容,而后开口说道:“陛下所忧虑者,无非就是我关中人口、赋税、钱粮皆不如曹魏而已,臣便是为此事而来。”

“老师,你有好的方法?”

“取消丁税,并入田赋当中!如此,便能有更多的赋税钱粮!”庞统轻声说道。声音非常的小,小到只有阿斗与庞统两人能够听到。

“取消丁税,将丁税并入田赋当中?老师,您的意思是,摊丁入亩?”阿斗一脸不可思议的问道。

“摊丁入亩!这个说法很贴切。”庞统笑着答道。

“摊丁入亩,这也太……”阿斗满脑子里仍然充满了不可思议。要知道,摊丁入亩可是清朝才提出来的并被应用的,没想到竟然被庞统提了出来。

中国自从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便开始征收人头税,这一收便收了两千多年,一直到到了清朝实行摊丁入亩,才取消了人头税。古代税收种类繁多,其中最主要的便是田赋与人头税。人头税也是国家财政的一个主要的收入来源。

人头税,顾名思义,便是按照人头征得税收。只要是在户籍上有记录的,都要缴税。

摊丁入亩,对于一般的土地比较少的或者没有土地的老百姓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对于拥有大量土地的世族和地主来说,却是一个天大的坏消息。而对于朝廷来说,却能够获得更多的税收。

就好比一个地主家里有一百亩的土地,地主种不过来,便要找一些佃户来耕种。而地主和佃户都要各自缴纳自己的人头税。但是一旦摊丁入亩,将人头税纳入天赋当中,佃户则无需缴税,而地主作为土地的拥有者,却要缴纳更多的赋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