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消失的牧民(1 / 2)

加入书签

这个故事是一位姓孙的朋友讲给我的。他一直在南疆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做倒卖羊毛的生意,说白了,就是开车进到草原深处的各个牧点上门收购蒙古族牧民手头上的羊毛,然后再运出来卖给经销商(新疆人俗称“二道贩子”),由于收购羊毛时价格可以压得很低,所以每年这位朋友都可以发一笔小财。

那是2004年10月,老孙赶在封山之前最后一次进巴音布鲁克收购羊毛。10月的巴音布鲁克,已经有些许凉意。老孙开着他那二手的北京212(这种车在草原上跑最适合不过),向一个又一个牧点开去。

所谓牧点,就是蒙古人放牧,居住的地方。现在的蒙古人,虽然有很大一部分放弃了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搬到了乡里县里,但仍有一小部分依然保持着这一生活方式。哪里水草丰美,他们就去哪里。而那水草丰美的地方,就自然形成了一个牧点。一个牧点的人很少,最多也就四五十人。人多了,容易发生争抢草地的情况。

由于牧点是流动的,所以找到这些牧点,是老孙遇到的最大困难。但老孙从小就在五区(巴音布鲁克草原最大的居民点)长大,他熟悉这里,很清楚哪里的草长得密,哪里必定会有牧民来。

老孙开了两天车,走了四五个牧点,但收获却不大。这几个牧点水草不是十分茂盛,羊放得少,羊毛当然就少了。但老孙很清楚,再往里开,一定能找到大的草场,大的牧点。

老孙继续往草原深处开去。大概开了半天,草越来越好了,老孙心里一乐,快到了,这附近草这么茂盛,一定有大的牧点和成片的羊群。这次可以满载而归了。又往里开了一个小时,临近傍晚了,老孙突然觉得有点奇怪,这么好的草,沿途应该有羊群才对呀,怎么开了这半天,连羊影子也没看见?难道这里还没有牧民来?但很快,老孙就否定了这种想法,因为老孙看见前方山腰有几个蒙古包的影子。

老孙大喜,赶紧开了过去。离蒙古包渐渐近了,但老孙的心却越来越凉。因为,这片蒙古包里,好像没有人!!一般像这种傍晚,牧民都回来吃饭了,蒙古包的烟囱上会升起炊烟,远远就能看见,但这几个蒙古包却看不见炊烟。而且,随着生人的到来,远远处就能听见蒙古人养的狗的吠声,但老孙一直没听见,蒙古包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在傍晚快吃饭的时间,这种安静,是不寻常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