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章春来我不先开口(1 / 2)
“咱们杨记的摊子铺的很大,但是赚的钱,却不够多。虽然我们经营了很多赚钱的行业,但是东家定的目标,始终是限制取利。咱们等于是守着金饭碗,最后在讨饭吃,被同行知道,是要笑话的。”
荆紫关这种繁华所在,店面多,涉及的领域也广,杨记在这里,也是极有力量的商号。有一些在科举上不能得第的文人,也在杨记谋取一份帐房或是管事类的工作。他们有知识有文化,在这个时代得算是高素质人才,对于管理经营上有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是意见,其实也很正常。
像这种老掌柜则是在商场上混了大半辈子,才干未必多高,但是眼光总是有的,也对于经营有着自己的理解。
“像是粮食,陕西三边,养着二十几万边军,粮食是能赚大钱的。可是现在,东家不要我们赚边军的钱,粮食是在贴钱做,这确实是让我们有些想不通。虽然我们不是粮行的掌柜,可是粮行的考核,是按着他们执行力度的强弱作为标准,不以他们为东家赚多少钱做标准,绸缎庄、珠宝行那边,又是以利润为考核,不同的店面不同的标准,大家心里,难免有些不服气。青龙山上的情形,其实也差不多是这样,很多闻香教的人,不是对大小姐有什么意见,只是希望将来,对闻香教的发展方向做出调整。”
“嘉靖二年,陕西地龙翻身,砸死了很多人,青龙山也受了影响。好在房子修的结实,死人不是太多。郝教主手里屯了一大批药材,当时受伤的人多,药材涨了十倍,所有人都以为能大赚一笔,可是最后,这些药材是按着平价卖出去的。这样倒是没人造反,可是我们也没赚到钱啊。像小人这店房,当时是按着东家吩咐,对于进来救灾的物资,不收堆栈费用,等于也是白白的赔本。这些本钱,是该朝廷出的,我们是商人,是要想着怎么赚钱的,不是想着不让人饿死造反的。再说,让一部分人吃不上饭,买不起衣服,也不一定是坏事。他们都吃的上饭,买的起衣服,又怎么肯把田卖给我们,又怎么来给我们做工人,做手下?这两年,咱们陕西的人工
涨的厉害,归根到底,还是粮价的事。”
那位掌柜侃侃而谈,说的差不多是现在杨记很多基层掌柜的心声。这个时代的人,还是有点忠诚意识的,想着拿了主家的高福利,就该为主家谋取高效益。像是这些掌柜,一旦退休之后,不但子女可以进入杨记,从一个很高的起点做起,自己享受的退休福利,也是很可观的数字。
有这种利益牵扯,他们自然希望杨记做的兴旺,不想要这么一个金山突然倒了,让自己晚年无依。所以他的思路,还是怎么为杨记赚钱,怎么压缩开支为主。再者,就是杨记的规章制度下,他们自己想要发财,也很困难。
至于闻香教那些人,除去基层教民外,上层人物入教,有的是为了利益,打通某一条商路,或是在边贸中得好处。还有一些,就是希望自己有这么个护身符,与官府谈判时,多一个助力和筹码。不管是朝廷要钱还是要粮,有闻香教的人出面帮着谈,不至于被官府拿捏的太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