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名人云集(1 / 2)
当时有很多人都在背后议论过荀彧,大部人认为荀彧的决定是错误的,甚至有传言说荀彧贪赃枉法,不得已为了躲避袁绍的惩罚,才跑到曹操那边去的。反正一个人放弃高位,而屈就去一个低几个层次的地方,总是会引起种种传说和猜测。
包括荀彧的弟弟荀谌当时也从众的认为哥哥很傻,虽说还不至于揣测哥哥贪赃枉法。但因此事多次劝他都无果后,荀谌好一阵不跟哥哥荀彧互通书信。
但现在看来荀彧这种敢于放弃遵从并相信自己选择的人,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能够检验其选择的错与对的证明,也只有等待时间的验证。
当然现阶段已经毋庸置疑的证明了荀彧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在袁绍帐下以前和荀彧共事过的同僚,还经常拿这件事当谈资,津津乐道此事。当然,现在对荀彧投奔曹操的说法又换了一种,不在是阴暗和贬义的了,而是一种带有相当乐观和博彩成功的典例。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人性可悲,和汉人从众心理的无奈。同时曹智也感叹着,他现在越来越觉的整个三国史中,袁绍、袁术、曹操、公孙瓒、孙坚、张邈这些大豪之间总是带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分分和和,弄到最后就这么些人和事在搞来搞去。
袁绍和曹操之间更是这样的一个特列,袁绍和曹操本来就是光屁股兄弟,后来成为国家栋梁,一方豪强也都一直没断过友情、妒忌、仇恨的关系,甚至属下间哥哥弟弟,朋友仇人的也不在少数。这也从另一个层面揭示了这会儿,曹操和袁绍关系还是融洽的,最起码从表面上来说。
在和荀谌聊天的同时,曹智也暗暗观察了一下长着八字胡的辛评。袁绍在三国历史的这一阶段来说身边谋士武将是最多的,结天下豪杰这句话现在用在袁绍身上应该不为过。自然对曹智这种知道点三国史的人来说,能让他耳熟能详的三国名人,也属袁绍身边最多。
这个辛评他在小时候的一本连环画上就见过,他好像还有个叫辛毗的弟弟,比他还有名。不过曹智小时候那漫画家也没把那个辛评画成八字胡。但现在曹智看多了动不动就满脸长胡子的古代人,看见辛评留着两撇八字胡也不足为奇。但他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个辛评说话时,有个毛病,每回答曹智一句话,眼珠子就要最起码转半圈,有时要转好几圈。
曹智初时还以为这人有什么毛病,但后来一想这家伙是做政治家的料,说话都是深思熟虑才出口的,而且看这家伙转眼珠的速度,就推测得出这个辛评脑子很好,想问题,脑子转起来很快。
到达袁绍巨大宽敞的议事厅时,曹智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在官渡之战前,袁绍的实力能那样超越曹操,居于各路诸侯的榜首了。
这时坐在这座宽敞的大厅中的文武官员,不说是文武百官吧,但几乎可以用一个小朝廷来形容袁绍此时势力一点也不为过。各种曹智听说过的名人,在袁绍这只能做着一名小吏,真可谓名人云集。
“怪不得荀彧要到大哥哪去了!”
曹智又为荀彧找到一条投奔曹操的理由时,袁绍哈哈大笑着亲自出厅迎接曹智来了。
曹智不难听出袁绍的笑声中夹带着不少自豪和骄傲,他一见到曹智也确确实实从曹智眼中读到了震惊和羡慕。
袁绍拉着曹智的手步入大厅,大厅真是很大,如果袁绍为曹智一一介绍属下官员,估计要半天。于是袁绍对于那些不入流的小吏直接忽略不计,只是笼统的对这些**声介绍道:“此乃丹阳太守曹智,吾之义弟。“说完就拉着曹智迈开大步行向主位。
而那些官员都十分宾宾有礼,等袁绍一介绍完曹智,就对着曹智弯腰躬身,抱拳行礼道:“曹太守,曹大人好......“
曹智一路行来此种招呼声不断,曹智也只能粗略的回个礼,应上一两句,因为袁绍拉着他走的太快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