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书院考试 二(1 / 2)
至于信中的内容,庞和并不清楚,不过想来也不外乎是些简单的寒暄之类.庞季是不大可能在信里说什么重要事情的。
庞和相信,自己这一次绝对会进入秣陵书院,这就是荆州庞氏的面子。
当然,庞和也希望能够尽量表现好一些,不能给荆州庞氏丢脸。
对于秣陵内外的各种议论,大部分消息都是孙策放出去的,一来是给赶考的士子一些准备,二来是让一些士子知难而退,因为孙策必须承认组织一场超过2000人参加的考试,实在是有些麻烦。
整个考试会分为三天进行。
8月1日,是考试的第一天。
这天早上,主要考察士子对儒家典籍的熟悉程度。孙策对此自然不算擅长,所以主要还是张昭和张纮二人出题。最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讨论,整份卷子会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里各出一题。每题10分,总分40分。
这天下午,主要考察的则是士子对法家典籍的熟悉程度。此时还不是儒家一统天下的时候,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其余各家虽然式微,却也仍有传播。孙策虽然尊重儒家,但认为一个政权的统治更需要法家。正如中国历代王朝,都是外儒内法的代表。
因而,这天下午的卷子,会从《管子》和《韩非子》中各出一题。《管子》事实上并不算是完全的法家典籍,其包含的理论相当庞杂,既有道家,儒家,法家的思想,还有兵家,名家,农家的思想。
如果政治嗅觉足够敏锐的话,那么完全可以从这第一天的考试科目中看出孙策的施政思想。
8月2日,是考试的第二天。
这一天,主要考察的是君子六艺中的“数”。说白了就是数学。
当今流传最广的数学方面的著作,自然是《九章算术》。所谓《九章算术》,顾名思义,可以分为九个章节。即,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
而孙策要考察的主要是粟米和均输两个章节。
8月2日,早上,是关于粟米的3道题,主要是谷物粮食的比例折换问题。
下午,是关于均输的3道题,主要是合理摊派赋税的问题。
由此就可以看出,书院的入学考试极为务实。不管是领兵作战的武将,还是郡县之中的文官,都必须对数学有所涉猎。武将排兵布阵,计算后勤,安排行程都需要数学。而文官收税纳粮,计算人口更与数学密切相关。
孙策仍旧记得后世明清之时,多有州县长官不通世务,上任之时需要聘请两个师爷,一是钱粮师爷,一是刑名师爷。也正是因此,绍兴师爷的大名才一直传到了后世。
孙策可不希望这种现象出现。
8月3日,对于许多士子来说可能并不好过。这一天考察的正是君子六艺中的“御”和“射”。
御,应该是驾车的意思。可是当今的战场上,战车已经被淘汰,所以,孙策就改成了考核骑马。这考核说起来,倒也不算难,只要能绕着秣陵城外的军营校场跑上一圈,便算过关。
射,自然就是射箭了。在冷兵器时代,射术永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能。因为,射箭是战场上远程攻击最重要的手段。孙策倒也不算难为这些士子,30步外,十中其三便算通过。
这次考试,主要由长史张昭、从事祭酒张纮和典学从事张允三人负责。有趣的是,三人恰好都姓张。
除了这三人外,以参军职辅助典学从事张允的乔荥、虎贲中郎将太史慈也都在这次考试中各有任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