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股权分置改革(1 / 2)
2005年,中国股票市场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股权分置改革浪潮。
所谓股权分置改革,简单来说就是将某家上市公司原本不允许流通的股份变成可流通股份,在此过程中非流通股股东让渡一些利益给流通股股东的过程。
中国证券市场这个新兴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因为各种特殊原因曾经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做法,比如上市公司的原始股无法自由流通交易。
一家股份公司的股票上市,除了可以募集到资金外,更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方便股份的交易流通。
不能交易流通的股票有什么用?
中国证券市场早期股票上市制度比较原始和落后,不但股票发行为审批制,甚至连股票的发行价格也是由证监会来制定的。
这样就导致一个重大的矛盾。上市公司股票的定价权不是由股民来决定,而是由股票发行机构来决定,那这个价格必然是失真的。
特别是当股票上市发行后,发行价格动辄十几二十元,而那些原始股股东的持股成本却只有一两元甚至几毛钱,如果再考虑到公司分红的话,这个原始股持股成本可能进一步变成负数。
这就等于那些原始股股东在股票上市后随便一转手就能获得数十甚至数百倍的利润。
如果股票发行的定价权是由购买股票的股民决定的,那他们自然无话可说,嫌贵你可以不买啊。但是那个时候股票的定价权是由证监会制订的,那股民们可就不买账了。
你说这个股票值20块就20块啊,凭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证监会在当时制订了一条奇葩的规则: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后,原始股不得流通,这些无法流通的原始股被称为非流通股。
原始股股票无法流通交易,那些原始股股东持有的股票其实就和废纸没啥区别,他们自然也不会有动力搞好公司。
而如果强行将这些非流通股流通,就会侵害到流通股股东的权益。
因此在那个年代,只要有哪个股票说要国有股减持,股价肯定会一泻千里。
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就是中国证券市场变得越来越萧条,上证指数一路从2001年的2245点跌到了2005年的998点。
于是,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在痛定思痛之下,终于想出了一个变通的办法,那就是由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进行协商,通过对流通股股东进行大量现金分红、送股等形式补偿让渡利益,从而换取非流通股上市流通的资格。
这就是从2005年开始被闹得沸沸扬扬的“股改”。
之所以要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股改的内容,是因为我们接下来要说的故事就和股改的背景有关。
亮晶投资的总经理陆佳亮这段时间过得很滋润。自从上次在江州机械上狂赚了10亿之后,董事局对他的表现感到非常满意。
接下去自然又对他委以了更多的重任。
新的操盘任务和以往的坐庄炒作任务都完全不同,这次陆佳亮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炒高某只指定股票的价格。
在亮晶投资公司中,陆佳亮召集了张逸新等人正在召开会议,分析这一次的操盘任务。
投影仪在会议室雪白的墙壁上投放着一个股票的基本信息,这个股票的名字叫中英科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