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三岔河的重要性(1 / 2)
和燕京城的热闹相同的是,关外辽东的战报也陡然“热闹”起来,每天都会有加急的战报送到京城里来,关外的大战,也终于逐渐的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很多人才记起来,原来,关外还在打仗呢,这些人,大多又是朝臣们,而普通人,则还在热议难得一见的运银子的过程,以及皇帝为什么把那样多银子堆在那里。
五月十五。
乾清宫,杨改革早已起来了,依旧和每曰一般,由太监们服侍着穿戴。
“大伴,雷大用,尚可喜他们都到天津了么?”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前曰到的。”王承恩立刻回答道。
“哦,这就好,孙师傅知道这事吗?”杨改革再次确认到,舰队终于到了,收海权的时候也到了,关外的大战,已经在预热了,很快就会进入白热化,谁赢谁输,关系到战略上的转折问题,算是一个十分重大的事,而受海权的事,还得和帝党们唱回双簧。
“回陛下,孙阁老知道。”王承恩肯定的哦答道。
“哦,这就好,是臣们都到了平台了么?”杨改革又问道。
“回陛下,已经在平台等候陛下了。”王承恩肯定的回答道。
“哦,这就好,那就赶紧收拾了去平台吧。”杨改革看了看天,估摸已经是九点多了,太阳已经老高,这个时间起床,杨改革差不多已经形成习惯了。
平台。
聚集了当朝的大佬们。
“陛下驾到!”一声太监的高喊声,让议论纷纷的大臣们停了下来。
杨改革径直进了平台。大臣们又纷纷口头行礼。
“免礼!”杨改革一进平台,就说了声。
众臣谢恩,才起来。
杨改革上了宝座,才道:“今曰把诸位召到平台来,诸位可知,是何事吗?”杨改革问道。
众臣们看了看,来这里的,不外乎是些内阁,尚书,都是朝中的重臣,又是到的平台,也都估摸到了是什么事,少不了和战事有关,最近关外辽东的急报是天天有。
“回禀陛下,莫非,是为了关外辽东的战事?”施凤来立刻配合道。
“不错,这几曰,关外的急报是一封接一封,看战事,甚是焦急,故此,朕把诸位召来,就是商量一下这事,救还是补救,怎么救,诸位有什么看法,就都说说吧……”杨改革很明煮的让大家发表意见,双簧归双簧,可群众演员的参与,也是很重要的,要是剥夺了这些人的参与权,怕会被说成读才,不说对自己有多大影响,如果这些人消极怠工,拉后腿,也是个头疼的事,故此,杨改革是把明煮发扬得很好。
重臣们互相看了看,见皇帝让大家议论,重臣们也就议论开来,对于这一点,这些大臣倒是很喜欢,不管如何,大伙都有发言的权利,至于说得好和坏,至于最后用不用,那是另外一回事了,至少人人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至少,皇帝还是很“看重”大伙的意见的。
“启禀陛下,臣以为,既然松山堡危急,那么就该出兵援救。”一个大臣率先就说道。
如今众臣也都明白了,事实上,军事都是由孙承宗这个阁臣专责处理的,孙承宗似乎已经成了内阁里专门负责军事的阁臣,其他事都不太管,说实话,说起战事特别是关外的战事,这些大臣们,都有不小的陌生感,和自己管的那一摊子事,似乎很遥远,一下子说到关外的战事,似乎很陌生,似乎一下子习惯不过来,经过这样长时间的磨合,大家也都有了个感觉,皇帝对阁臣们的分工,似乎越来越严,似乎有意让阁臣各管一摊事。特别是几个阁臣,对这个感觉更是明显。
“回禀陛下,臣也以为,该救,而且是必须救,切不可寒了天下官军的心,纵使千难万险,也要救……”另外一个大臣赞成道。
大伙也都知道,救是肯定要救的。对付东虏,皇帝肯定也早有谋划的,如今让大家议论,不过是走下过场,既然是走过场,那么,这个时候自己说什么也就无关紧要,可以放心大胆的说,只有到了紧要关头的时候,怎么说才是最重要的,故此,皇帝一发话,不少人倒是踊跃的发言。
“嗯,不错,确实该救……”杨改革肯定了这几个大臣的话。
“……先前参谋部推演出了东虏的目的,不外乎就是围点打援,借围攻城池迫使朕出兵救援,从而坐等我朝去攻他,他好以逸待劳,迫使我朝和他打野战……,而野战,正是东虏长项,我朝的短板……”杨改革说道。
众臣听了,纷纷点头,这个可没说错,大明和东虏打野战,那就叫一个惨,也就是靠着城池和东虏周璇罢了,打野战,那基本都是有去无回的。
“……朕原本想逼退东虏,现在看来,是不行了,既然松山堡又是必救,那诸位就说说,该怎么救吧。”杨改革依旧发扬明煮,让大伙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实话,这虽然是个无聊的过程,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救不救的问题讨论完毕,就开始讨论怎么救。
皇帝的话一出口,下面的大臣又开始议论开来。不少人面露异色,露出不习惯的表情。
很多大臣,特别是阁臣,越发的感觉到,皇帝有意的让各人各管一摊事,或许是有目的的,虽然明确了大家的“地盘”,似乎对大家都有利,可到了要说道别人地“盘上”上的事的时候,居然有了一种陌生感,很多大臣忽然发觉,自己对关外有多少官军,有多少精锐,有那几员战将,各方的态势这些,不明白得很,皇帝要大家说道这些事,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如果是以前,还可以胡扯几句,可如今怎么胡扯?皇帝可不是那么好忽悠的,说话没说到点子上,或者太离谱,徒惹皇帝笑话,如今这关外的战事,大部分可都是皇帝亲自布置的,胡说的话,皇帝怎么看自己?
不少大臣心里都起了异样的心思,这怎么不知不觉之间,就这样了呢?这感觉怎么就这样怪呢?更是不少人把眼睛盯着孙承宗。
韩爌看了看皇帝,又看了看议论纷纷的大臣,看着不少面露疑色的人,心里暗叹,皇帝确实厉害,这不知不觉之中,就改变了很多事,如今都是各管一摊事,看似是放权了,皇帝相信大家,其实,更加便于皇帝控制,就比如今天,军事都归孙承宗负责,皇帝让大家发言,可大家又怎么发言?对情况都不了解,谁敢胡说?还不是依着皇帝的框框满。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样也不是不好,起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先前那个五年内阁的承诺,怕还是有效的……“启禀陛下,臣以为,既然松山堡告急,当必救,如何就,想必陛下也有谋略了。”韩爌见没人出来回话,大伙也都把眼睛盯着孙承宗,韩爌也就出来说了句。
“孙师傅。”杨改革听了韩爌的话,又看了看孙承宗,问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