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定鼎汉城(3)(1 / 2)

加入书签

作为黑旗军二旅属下的唯一加强团,一团的士兵比其他三个团多出约有大大四百余人。如今的黑旗军二旅总人数竟达七千多快满八千,这其实已经快满一个师的编制了。罗前率领的加强一团士兵就有2300余人,其余三个团的人数大约是在1900这个幅度上下浮动。

二旅一团以敢打敢冲、身先士卒的敢死精神成就了其威名,而也并不是说其他所属的三个团都是孬种,只不过作为二旅的标兵团,一团所能表现的机会多于其他各团一些而已。

作为二旅的旅长罗虎一直是以拼命三郎著称的人物,其实沈狱不让他冲锋攻城是有其道理的;——第一是有保护的私心在里面,另一层意思或许觉得罗虎应该好钢用在刀刃上,以后大把的硬仗要打,留给他表现的机会多得是。

在这个阶段,沈狱觉得应该多锻炼锻炼其他中层的军士干部,让他们尽快的成熟起来,这才是此次作战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当然一切的前提是建立在胜利的情况下。

站出壕沟喊冲锋的罗前很快便给副官们扯了回去,作为一团的领袖,盲目的站出来是有些不负责任的。负责主力攻坚的一营营长李青山拦腰抱住罗前,大声的说道:“罗团,您就别和咱们抢卖命的机会了。……您留下来指挥大局,攻坚的事儿就交给弟兄们去干吧。”

罗前挣脱李青山的束缚,便破口大骂。“李青山你个狗-日的,这次攻城全团都有,你们上,难道老子在后面看着。我告诉你,在咱们二旅从来就没有这个道理,给我滚边去……”

说着,他再次站出壕沟,随着士兵们冲了上去,身边的卫兵在团长感染下,个个憋了一股劲,也争先恐后的护住团长向敌军阵地挺进。

黑旗军二旅一直都是盛产疯子的地方,上到旅长罗虎下到新加入的一等兵,就没一个是省油的灯,平时还好说,可一旦进入战斗状况,整个旅的人立马都能变成一副不折不扣的疯子样。

李青山知道劝不住上官罗前,一直以来他也给罗前的勇猛所折服。他跟着团长快速跳出壕沟,并大声的吼喊道:“一团的人,都他-娘-的别愣着了,跟咱冲啊……”

己方阵地后的高坡上,沈狱一言不发,叉开双腿站着,双手举起望远镜来回观察前方视线所及的战况,己方的战士很勇猛,可随着敌人强大的火力射击下,伤亡也正在直线的上升。

这些日子的日军显然早有防备,他们尽可能完善了城墙内外的工事,灌满泥土的麻袋垒在壕沟前,壕沟前面又摆放着一排排密密麻麻的拒鹿角,后面又是一道依城深挖出来且四通八达的战壕。

城墙上日军被野战炮轰炸过后,又从新布置了强大的火力点。城墙上方转动的加特林枪的火力线,甚至可以覆盖到整条堑壕线。从轰开的城头望入去,城墙内,依稀可辨出街垒阡陌的工事,看来日军是铁了心要把黑旗军拖进巷战才肯罢休了。

他微微皱眉,一团的任务很重呐,一个晚上的时间恐怕真的有些为难他们了。然而,他知道留给黑旗军的时间真的不多了,时间拖得越久,越发的有几率被日军的另一个混成旅团包饺子,这种危险沈狱不想冒也不敢冒。

“让迫击炮大队的卡帕奇中尉集中火力,尽可能的去摧毁障碍物、拒鹿角。……机枪组也要稳稳的压制住城墙上加特林机枪的火力点。”他在给身边的传令兵下令。

沈狱明白,如果没有足够多的火力支援,一团的人即便再勇猛、再疯狂,要冲进敌营中去,那也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攻城野战炮杀伤力大,但准确性还有待提高,如果这个时候再大规模发炮,便有可能伤及自己人。沈狱不想冒险,况且野战炮的弹药不是特别充足,以后要用到的地方还很多。在没有后勤补给的情况下,剩下的弹药还不足以支撑所需的庞大量。作为一军的首领,这些都得纳入详细的衡量,正所谓当家了才知道柴米贵呐。

前沿冲锋阵地,一团两千多人,发起了第一拨猛烈的冲锋。一团长罗前首当其冲,一团犹如一股洪流撞向了日军的第一道防御工事。

毫无疑问,黑旗军的军官个个都冲在最前面。也只有军官起了带头作用,才有了加强一团的铁血军魂。如果军官喊的口号是“给我上”而不是“跟我上”怕且这支军队便没有这么大的凝聚力了。

站在沈狱身旁的德国人卡恩一言不吭,脸上表情不喜不忧,酷爱干净的他把衣服收拾得一尘不染,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德国人的严谨及整洁在他的身上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

虽然目无表情,但他内心是炙热的、澎湃的。黑旗军是他看着逐步成长起来的,当然所指的黑旗军并非以前的那支黑旗军了。

他来华夏时间也不短,接触华国官员并不在少数。自打入到黑旗军遇到沈狱,就深深的被这个睿智且年岁不大的东方人折服。无论思想或见识,在他认知及相处的人中,却是前所未见的,其中包括本国的一些政要和名将。

欧洲的民族主义浪潮风起云涌时,作为日耳曼人中的一个分支的条顿人,其有着先天便高人一等的气势。条顿人在德国人中也是以高傲且善战而出名。

作为一个日耳曼人,他先天就自觉高人一等,他也从来看不起其他的民族。先期与沈狱签订的也是雇佣关系,就算佩服沈狱,也只认为沈狱是这个民族的特例。

但是,今日。……华夏这个民族,让他见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铁血战士,其内心逐渐扭转了华夏这个一直不被他看好的民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