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番外:烈火(六)(1 / 2)

加入书签

女学堂的地址是在一个搬走的前朝官宦人家的府邸。

那里面本来就自带花园,游廊,草木成荫,虽然不是特别大,但幽深清静,是一个冶学的好地方。

里面改了建造,原来主人家的卧房、书房、前厅等都拆卸了,并作窗明几净,每间可宽宽绰绰容纳学生百来人的三间大屋子。

女学甫建,小姑姑和众阿姨到处忙碌奔走,跟北京幼童喜欢玩的陀螺似地,难以停一天的脚。

江南的秋天,清清爽爽,天高云阔。

蔚蓝的天空,淡薄的云影下,树仍旧恬静地绿。只是风里凉意渐起。

那天,我在尚未正式迎来学生的女学堂影壁前玩耍。

学里只留了一位阿姨看家。

因乡间多有闲汉流氓,因此还有一位阿姨将家里带来的老实的中年健仆也留下来,叫阿丘的,跟我们作伴。

我读了一会小姑姑布置的功课,就不耐烦起来,偷溜出来玩耍,正在捏一个泥人。忽然听到外边阿丘正在和什么人争执。

走出去一看,阿丘正在不耐烦地驱赶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婆子。

那老婆子长得真是吓人。

花白的头发,眉毛掉光了,鼻子上烂了个洞,脸瘦得竟然显出骷髅的轮廓。因为过于消瘦,皮肤皱得垂下来,看起来,大约四、五十岁,神色间木雕泥塑似的一派木然。身上的衣裳虽是花花绿绿的,但是极其劣质,且沾满了泥。手里则是提着一个篮子。

阿丘不断呵斥她,她只是动也不动。

我看了她一眼,就不敢再看,预备转身。

她却好似看见了我,木然的神色骤然悲哀起来,喊道:“杏姐儿——”

这熟悉的特有的声调,使我悚然而惊,立刻扭回去,不敢置信地叫她:“张妈?”

阿丘问:“怎么,小小姐,您真认得她?”

我点点头,忍着恐怖过去左右打量,好不容易才从五官里辨认出一点影子:“张妈,你,你怎么变成了这样?”

她没有答话,低着头,摸索了一会,从篮子里掏出一个还沾着泥的鸡蛋,骷髅似得脸上从木然里露出一个笑容来:“杏姐儿,吃鸡蛋,吃鸡蛋。张妈知道你最爱吃土鸡蛋。”

将鸡蛋拿在鸡爪一样的手上递给我。

我没有接过来,仍旧有些悚然,不敢看她的脸,低声说:“张妈,我不爱吃土鸡蛋。喜欢吃的是秋桂姐和小癞头。”

小癞头是张妈的小儿子。

张妈“哦”了一声,久久没有下文。我有些针刺般的不安,鼓起勇气,想了个话头:“小癞头和机灵鬼怎么样了?”

机灵鬼是张妈的二儿子。

又过了很久,才听到张妈喃喃:“秋桂走的那天晚上,小癞头吓坏了,他从小是叫秋桂带大的......后来秋桂被捞上来了,浑身一件衣服也没有,湿漉漉地躺在地上。那天晚上,月亮真好啊,几十年没有看过这样亮堂的月光了,照在秋桂身上,通身雪白雪白,比那些大家小姐还好看。就是身子肿了一点。小癞头扑在她身上叫‘阿姊’,叫了半天,秋桂都不应,小癞头喉咙喊哑了,回去就发起热......”

我听得呆了。阿丘听着听着变了脸色,呸了几声,打断了张妈:“这些乌糟事,也说给小小姐听!”

张妈看了看我,张张嘴,终究一句话都没有再往下说。大约也是认可自己的事是“乌糟事”了。

我想知道小癞头和机灵鬼接着怎么样了,却究竟鼓不起勇气再问。

只得尴尬的沉默着。

这时候,偏偏不远的地方,有人高声谈笑的声音响起来。小姑姑回来了。

甫一见张妈,小姑姑和众阿姨也都颇吃惊。待听认出这是张妈,小姑姑二话不说,叫张妈等一等,拉着我回房去,就翻箱倒柜地找放钱的罐子。

待小姑姑捧出一把银元来,一位姓李的阿姨忙拉住她:“卓茗,你办女学,处处要花钱......”

另一位阿姨,戴着眼镜,打扮洋气的阿姨面带厌恶,劝道:“门口那女子,似乎得了脏病,想来也不是什么正经人。只是当过几天主家,你也为她尽过一次力了。”

小姑姑犹豫了片刻。不过这些还不能动摇她。直到一位常年和唐阿姨书信往来的年长一些的阿姨轻轻开口:“卓茗,你想想我们之前光是购置书籍就花了多少钱财。何况,如今世道,百姓女子皆苦,你救得了一个,救得了万万千?这次我不拦你。只是以后,不如把每一分都钱留在普及女子教育上,才能救得了更多‘张妈’出苦海。”

小姑姑慢慢垂下了手。最后取了原先一半的钱,走出去了。

我跟着她一起走出去。

张妈还在门口等着。小姑姑把手里用布包着的钱给她。

张妈揭开一看,却又把布包了回去。缓缓地把钱递回给小姑姑。

我们吃了一惊。

张妈摇摇头,含糊的地吐出几个字:“......不用了,都不用了。”

我们一时仲怔,张妈却把篮子放在地上,露出一篮子土鸡蛋:“姐儿们都是好心人,好心人。吃鸡蛋。”

她看没人来提鸡蛋,哀求似地望向了我,嘴里还含含糊糊念叨:“吃鸡蛋......”

我踌躇半天,还是上前提起了那篮子土鸡蛋。

张妈看我终于提起来了,木然的脸上露出一丝解脱般的笑意,没有再说什么,转了身,一瘸一拐地蹒跚走了。

她矮小蹒跚的背影在带着秋风的凉意里渐渐缩小了。

自这以后,很久很久,都再也没见过张妈。

女学的事宜慢慢好起来了,只是唯独有一件事:总招不到学生。

仕绅人家还好一点,因碍着小姑姑和阿姨们革命女臣的名声,又或者是为了赶个“开明人士”的名声,也有一小部分愿意把自家的女儿送到女学堂里“沾点文明的光”。只是都提前声明,等读一段时间,女儿要议亲了,要准备嫁人了,就不许再读,必须回家去。

一位阿姨忿忿不平:“这是真想叫女儿读书?我看只是想滚一层‘开明’的金,好叫女儿可以嫁个好人家,卖个好价钱!”

小姑姑只得劝慰她:“管目的是什么,能叫人好歹读一段时间总是好的。”

至于贫苦人家,有一些阿姨本不愿意去招生,嫌“泥腿子粗蠢”。因小姑姑苦劝,才勉强答应试一试。

谁料“泥腿子”们更不给脸,一个个听了目的,不是变了脸就是赶人。

期间,更是碰上不少“奇事”。

有碰上一户人家,对我们说:“女儿,我家没有。十三岁的媳妇倒是有一个。”说着,屋子里传来杀猪一样的嚎叫,进去一看,几个阿姨都吓得花容失色:她们想招的“学生”,正躺在铺着农家经典的稻草的烂泥地上,身下流了满地的血,哀嚎着生孩子!

一旁的主人家还一脸无谓地介绍:“媳妇在生第二个。第一个夭折了。”

这样的人家还不是一个两个。

更有甚者,小姑姑总算想出个法子,劝人说,学堂里贫苦人家女孩子如果来上学,学费全免,而且包吃住和三餐。一听包三餐,可以省一大笔钱,终于有人家动了心。

我恰好那天跟着小姑姑去“见识”招生,那瘦得肋骨条条的主人家,看了眼草棚(他们的家)里快饿死的妻子和起不来床的儿子、奄奄一息的老娘,站在草棚跟前,叮嘱同样瘦弱得都站不稳的女儿:“记得每样吃的只准每样吃一口,剩下的拿回家里来。”

第二天再去,那女孩儿没了。

问:“你女儿呢?”

“昨晚卖给村东的刘大户了。”

我们目瞪口呆。

小姑姑急红了脸:“你不是答应把女儿送进女学了?怎么又卖了?”

那个主人木然回答:“老婆老娘快饿死了。等不起。昨晚村东的刘大户过来说要买,就卖了。”

小姑姑不甘心,不肯就此罢休,一路跑到刘大户家去要学生。

正碰上刘大户家的下人拉了一具身上血肉模糊的尸首出来。说是老爷昨晚新买的小姑娘,老爷还没来得及怎么样,刘家小姐去告状给母亲,女主人就气冲冲先命人打了一顿,说是要给新下人立规矩。

谁料小丫头命不好,就这样打死了。

气得老爷捶胸顿足,直喊着花了一口袋糠米买的丫头就这样浪费了。但最后也无可奈何家里的母老虎,只得让人丢了了事。

我给吓坏了,阿姨姑姑们却白着脸,冲进去杀气腾腾地要找刘大户算账。

刘大户最后文质彬彬地迎出来,好言好语说:“这丫头是我合法买的,何来草菅人命一说?至于在下不妥之处,不知这是诸位的学生,那我赔诸位女君子一个学生就是了。”

最后以刘大户的女儿进女学了事。

那刘小姐还满脸的不情愿。

只有小姑姑还不肯,诸位阿姨却劝她息事宁人:“我党赖乡绅谋事,讲究乡间自治,我等也是出身乡绅,赖乡绅资助,方得开女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况本就为学生而来,既然白得了一个不用倒贴的学生,那就算了罢。”

最后也还是罢了。

只是我不比小姑姑她们上过战场,那天实在给吓坏了,不敢再去。就又留在女学看门。

小姑姑独自送我回来,安顿了我,又要赶回去“招生”。送我到门里,像木雕似地站了一会,在门里的阴影里极其疲惫似地叹了一口气。才转身离开了。

我留在女学里,阿姨们除了阿丘,又找来了两三个佣人,既算陪我,也算看管女学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