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英波联合(2 / 2)

加入书签

“这还得了?我们的生意都不用做了,全给他们打工了!!”一个商人红着眼睛叫道。

“就是,按照他们的价格,他们会给我们利润么?恐怕不饿死就不错了吧?”

“还强制开工,还开设日语课。第二语种?汪精卫还要不要脸了?”

年轻人喝了口水说道“还没完呢,南京还宣布鸦片专营,只允许在官办鸦片官买卖,还鼓励开设戏馆、茶馆、妓院、饭馆和赌场。”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气的哼道“从古至今没听过这样不要脸的事情。汪精卫真的是辜负了我们当初的期望,辜负了先总理的教诲。”

其他人也跟着是摇头叹息,不知道该说什么合适。

年轻人哼道“汪精卫就是卖国贼,他现在派了谭书圭做我们杭州市市长,这个人也是一样的贪财好色的昏庸之人,也一样是日本人的一条狗。”

“真羡慕退往重庆和延安的几位老哥啊。虽然苦了点,但最少不憋屈不是么?”一个中年人摇头说道。

那个须发皆白的老人站起来说道“我们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必须让汪精卫那些人和日本人知道,我们并不会屈服。硬碰硬的我们不行,但来软的,我们还是可以的,再联系一下重庆方面。看看能不能给我们支持,我们的钱就是要送,也要送给愿意打鬼子的人。”

“对!”“没错!”

南京伪政府为了筹集钱款。在日军的支持下开始了新一轮的经济掠夺,这样的掠夺果然得到了大量的财富,伪军迅速得到扩张,而日本也从中得到了大量的好处,一时间,让中国人去对付中国人的论调在日军中大为流行。

――苏联莫斯科

“日军的异动就是这样,可以说日军北上的计划已经板上钉钉,但他们又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斯大林听着贝利亚的介绍,抽了一口烟说道“我们在远东现在有多少部队?”

旁边的伏罗希洛夫说道“我们在远东现在有大约20万人,其中装甲旅7个,飞机约400架,但大部分飞机都比较老旧,和日军的新锐飞机有一定的差距。”

斯大林摇摇头说道“人太少了,在6月前要增加一倍,一旦日军进攻,要在一个星期内聚集25万人到一线去,另外,让朱可夫从中国回莫斯科,我要调他去远东。他在中国待了这么久,对如何对付日本人一定有心得。”

伏罗希洛夫哪里敢怀疑斯大林的决定,点头表示同意。

贝利亚问道“斯大林同志,那么远东的肃反工作需要停下来么?”

斯大林皱着眉头说道“越是关键的时候,敌人的老鼠越是会出动,这个时候不仅仅不能停下来,反而要加强。将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雅基尔、图哈切夫斯基、布哈林等间谍、杀人凶手和暗害分子从苏维埃组织中清洗出去,是完全必要的。必须要贯彻好中央的指示。”

贝利亚敬礼表示明白,斯大林看着地图,不停的念叨“德国...日本...波兰”

――伦敦

在一片闪光灯下,两只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一份新的文件就此签订,波兰外交部部长贝可勒尔和张伯伦相视一笑,这份文件是《英国-波兰安全保证条约》,条约中明确当波兰被德国侵略时,英国会立刻和德国宣战,而相对的,德国如果和英国宣战,波兰就要攻击德国的后方。

这是张伯伦为了让德国停下战车想出的计策,他认为只要联合法国和波兰等国家,德国就不敢做出过分的事情,而是会和自己预想的那样去对付苏联。

“感谢您,首相先生,接下来我将启程去巴黎,签订一份和这个一样的条约。”贝可勒尔笑着说道。

张伯伦抱了抱他说道“安心的去吧,欧洲是和平的,现在是,将来也会是。”

――柏林

和伦敦一片欢呼不一样,希特勒此时简直愤怒到了极点,要知道,从“德奥合并”到支解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危机事件”时,波兰都表示支持德国。同时,波兰也仿效德国以武力威胁他国,不但出兵立陶宛、强迫后者承认维尔诺属波兰领土,还和德国协商,从德国的嘴里得到了一块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希特勒一心觉得自己和波兰应该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而希特勒这样款待波兰,正是想通过交换和谈判的方式得到但泽与走廊地区,这个地区位于德国之间,有将德国分割的态势,一直都是希特勒的心头大患,结果在上个星期的外交会议上,希特勒提出波兰加入《反红色国际协定》,形成统一战线,并且许诺会未来给予波兰乌克兰北方的领土,并将德波条约将延长25年作为补偿来交换在但泽与走廊地区建设高速公路以便连接德国的权力。

希特勒自认为自己做的仁至义尽,却没想到被强硬的拒绝,并且波兰立刻搭上了英法的战车,这在希特勒的眼中无异于背叛。

“该死的波兰人,该死的希米格维,不但拒绝我们的好意,还和英法一起来封锁我们,他们就这样天真的以为我们伟大的德国复兴会被这样弱小的力量打断么?可笑!可笑之极!!”希特勒焦躁的说道,周围希姆莱、赫斯等人看着希特勒也是一脸的愤恨。

“我的元首,我们该怎么做?”希姆莱低头问道。

希特勒挥舞着手说道“立刻拟定进攻波兰的计划,我们要准备好战争了,英法是要把我们逼到绞刑架上给勒死,我们绝对不能服从这样的命运,另外,只要波兰和法国签订协议,就立刻宣布废除《德波互不侵犯条约》,既然他们要战争,我们就给他们战争!!”(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