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媚中日奸(1 / 2)

加入书签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戎就是战争,战争是国家之大事。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随着乌思藏的归顺,准噶尔部的西进,笼罩在西北的战争阴云已经散去。但大汉的东海上,战火却又燃起。

从去年就决定了征讨倭人,到了烟花三月,战争终于开始了。

暮春三月中,由钦天监正汤若望亲自选定的吉日,征倭开始。

刘钧一早去太庙拜祭,祈求战争的顺利。

东征这一战,虽然朝廷上上下下都认为是三个手指捏田螺,手到擒来,但这战关系巨大。这一战打好了,大汉将从日本掳回千万甚至亿计的白银,夺回大量的金和铜,还将掳回大量的人口。

不论是金银铜还是人口,都能为大汉帝国的快速发展提供腾飞的动力。

从去年到现在,朝廷东征准备了足有大半年,该准备的都已经准备了。不论是战舰兵船,还是武器装备,甚至是粮草补给,基本上都已经到位了。

大汉的东征大军,如今已经云集在平户、对马、巨济、琉球等地,虽然名为跨海东征,实际上在大汉早就控制了日本九州岛边上的这些大岛,建起了军港和前进基地后,这场战争已经不再是跨海东征,而是一场就在日本家门口发起的战争。

箭已离弦,现在刘钧能做的就是等待着战事的进展,等待着前线将士们的好消息,等待着从日本运回的各种战利品。

选择在三月发起进攻,不仅仅是因为这是吉日,也因为三月没有台风。海上做战,最怕的就是风暴,而到夏季海上多风暴,哪怕以大汉海军之强,也还无法抵抗天地之怒,承受大海的风暴。

当年元朝渡海征日本。就是遇台风而失败。

长崎,旧为九州肥前国之地,距离平户岛不远。

早前,平户为日本对外的海贸商港。后平户租界给大汉,日本开放诸港口。幕府把对外贸易中心从平户移往长崎。

长崎隶属于佐贺藩,由肥前锅岛家控制。此时的藩主锅岛胜茂年过六十,日本大名。在龙造寺家断绝后,成为三十五万七千石的大名。

他在关原之战时本从属西军。后倒戈,从德川家康处得到了肥前的支配权,建立了佐贺藩佐贺城,并与福冈藩轮流负责长崎的警备工作,监视平户、对马等租界的汉军。

不过佐贺藩名面上是三十五万七千石大名,但实际上,锅岛胜茂将三子分封至小城,鹿岛,莲池三地,成立“锅岛御三家”。而锅岛氏的家老多久、武雄、谏早、须古拥有其自治领,使得佐贺藩实际石高并不高。

自繁华的商港平户租界给了大汉后,长崎成了日本对外开放商港中最热闹的商港。许多日本的物产运至此出售给中国商人,当日本禁银铜出口后,许多日本大铜商,开始在这里向中国商人暗中走私出口银铜,走私贸易在佐贺藩大名锅岛家的暗中支持下,使得长崎越发的繁华起来。

只不过此时,往日热闹无比的长崎港、长崎湾却一片死寂。

失去了源源不断进出的大汉商船,没有了中国商船运来的各种唐货。长崎的市场立即就死了,堆积极在长崎的各种日本商货,也再运不出去了。就连以往火爆无比的银铜走私,此时也已经完全断了。

各大铜商们堆积在库房中的无数铜块。这些以往最抢销的走私品,此时也无人问津。

港口码头,那无数靠卸货装货运货的日本工人,长崎城里的那些饭店、客栈、茶楼、青楼,也全都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长崎的日本商民突然发现,当唐国商船不再来后。长崎濒临死亡了。

此时的长崎,无数的人都靠着海贸过日子。不但长崎,整个日本多少人靠着与中国的贸易过日子。

日本无数的银铜矿,所产出的银铜都指望着出售给中国商人换取唐货。日本的战国结束没多久,工商业基本上还没有成形,他们对于中国的工商品需求极大,从生丝到各种茶糖等等。

没有了中国船带中国货过来,贵族们的平日里的舒适日子甚至都维持不下去了。没有茶缺少糖,连丝绸衣料也没有了,更没有了香料、瓷器、玻璃制品以及自鸣钟等物。

六十一岁的佐贺藩大名锅岛胜茂冷眼打量着冷清的长崎,满眼都是死寂。

这个历经沉浮的大名,这个老狐狸此时心里也感到一阵阵的惊慌不安。

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战争已经来临了。

他们之前在玩火,现在引火烧身了。

佐贺藩借助长崎开商站之机,成功的从中得到了许多利益,特别是通过暗中主导银铜走私贸易,佐贺藩得到了大笔收益。

可是现在,源源不断的收益没有了,战争却来临了。

佐贺藩与松浦藩相邻,对于占据平户、对马等五岛的汉军实力有很清醒的认知,他们根本无法与大汉对战。

当年吉臣秀吉带着他们远征朝鲜,那时他们强的也仅是陆上部队,他们的水师连朝鲜棒子的龟船都打不过,更别说如今大汉海军这种巨舰大炮了。

锅岛常茂已经下令集结佐贺藩的武士和民兵,并把所有的船只都集结在了长崎港。他一面集结兵马,一面却又严令不许擅动,所有的船只都呆在港中,不得他命令,一艘也不许离港。

更不许佐贺藩有任何对汉军的挑衅举动。

锅岛常茂看着这种死寂,一个劲的低叹,“那些该死的家伙,我早就说过他们在玩火,可他们却偏偏要挑衅汉军,这下好了,终于引火烧身了,现在又要如何安抚住汉军?谁能安抚的了?”

锅岛以前就向江户进言过,不宜挑衅大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