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大闹禁城(1 / 2)

加入书签

“好!你自己的选择,希望不会后悔!”

“这是本座自创的《八部大威德转*法》,能兼修八道,凝聚八重道果。此次转世,已经摸到九之极致的门槛,功成圆满应该没问题!”

“另外,因果两清,不一定就要成为路人……”

孙尚香自顾自迅速说道,说话间,三枚玉简凌空缓缓飞行萧影。

众人恍惚间,孙尚香的身形凭空消失不见,唯有清冷的声音萦绕而起,说到最后,似乎是从极远的地方传至。

吕雉、仇公公、萧蝶衣等人连孙尚香怎么离去都没察觉,唯有萧影感应到细微的空间波动。

“三枚玉简?!一部*需要三枚玉简记载吗?”

萧影挥手接住,有些疑惑神识一扫。

三枚玉简,分别为《八部大威德转*法》、《业火宝轮》和《三生九转佛典》(残)。

《八部大威德转*法》便是兼修八道,同凝八道道果的奇门秘法;

《业火宝轮》则是顶级佛门秘术,是效仿六道轮回玄理,以无形无相的业力凝聚而成的法轮,也包括功德、业力和戾气等因素,能使之凝成具有实质威力的法轮。和佛门的功德法轮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又威力更强、融合性更大。

最后的《三生九转佛典》,则是佛门之三生一脉的三生秘术的改版,再加上孙尚香此世轮回对于完善《八部大威德转*法》的领悟和完善。是两者的融合。当然,孙尚香如今也没真正修到九之极致之境,所以并非完整版本。只是理论之说,只能算残版。

可以说,孙尚香跟随萧影一段时间,对萧影倒是颇为了解,三枚玉简对萧影都有大用。

“这就走了?还真的说走就走啊……”

萧影查看玉简之际,其他却有些发愣嘘吁,镇武皇蓝戈更是有些忿忿不平嘀咕道。显然对于孙尚香就这么离开颇有意见。

“不愧为佛门大能啊!”

囫囵吞枣般阅览一番,萧影长呼了口气赞道。

吕雉和孙尚香感情不深。倒是没什么想法,而是颇为遗憾说道:“陛下走的是帝皇之道,本就能兼修多法,又坐拥多种神功宝典。何必浪费如此好的机会!”

“兼修更难精通,也不代表能融会贯通,容易陷入博而不精的尴尬境地。毕竟帝皇之道只是三千大道之一,连前十也没排进去,到了后期,弊端就明显了。九种大道中的术法手段,还是要由相应的道果催发,才能发挥出最强威力!”

萧影沉思了下,缓缓解释道。顿了下。颇为满意微笑接道:“当然,更重要的是,此法能更好地完善朕自创的《周天轮回经》。有助于朕推衍后续,以期超脱!”

“哦?”吕雉若有所悟应道,其实并不怎么明白。

毕竟以众人如今的修为境界,萧影已经是公认的天下第一人,兼修诸岛,手段无穷。似乎已经处于修为之道的巅峰。

但是,三千大道之路都是殊途同归。走得越远,道路就越窄,同行者越少,最后有且只有一人能走到终点,终极手段也只有一种(就是大道神通)。

理论上,每一个时代都能有最多三千人各走一道,分别走到大道终点,成就仙尊之位。

实际上,每一个时代有且只有九人能走到终点,证道尊位,有少无多!

所以,别看萧影似乎什么都会,身拥千宗万法。实际上摆在萧影面前的路很多,但每条路都很窄,基本看不上道路的尽头,反倒是帝皇之路希望最大,却又最不可能,那得多大的疆域才能证道尊位?统一天落海?仙界?或者需要诸天万界?!

万古以来,诸天万界无数修士中,又有几个修士能走帝皇之路走到终点,成就帝皇尊位?!

萧影继续走如今的路,顶多走到仙帝之境,就会泯然于众人了。排除外物影响的话,估计跟哪个同境界修士比斗都是输!因为同境界修士的同一种手段神通等,肯定比萧影更为专精,发挥出来的威力更强!

“所料不差,此门秘法,应该是根据佛门之《转*法》、《八部护法秘典》、《大威德佛法》、《功德法轮》、《轮回秘术》等多种顶级功法的奥义精髓,融合而来,值得借鉴!”

萧影想了想,把《八部大威德转*法》递给吕雉说道,这也是萧影讨要孙尚香根本秘法的主要原因之一。

毕竟大桓天朝中,除了萧影自己,其他人也只能专修一道。比如四大皇子,萧影也只是每人赏赐一部帝经或道典(储君萧奉天没有),他们也只能转修,转修品级更高、威力更强、潜力更大的功法,无法兼修。

顿了下,萧影又补充道:

“命运之道是诸天万界公认的三千大道之首,但对敌手段终究贫乏了些,有空研究下,朕也不知道你该如何抉择,自己把握吧!”

事实上也是如此,吕雉贵为大桓天后,凶威赫赫,不管敌我,很少有人敢惹她。但是,吕雉的威名主要来自她的心机手段,真正的战斗手段其实很少,除了自身修为境界带来的普通手段外,绝技来来去去也就“陨天一指”一招,连传说中的“三板斧”都不如,因为连发三指的话,无需对手反击,吕雉自己不死也残废了!

当然,从萧影的行为言语也能看出,萧影虽然是势力之主,其实在萧影潜意识中,还是大道之路最为重要,这也是所有修士的通病。

所以萧影会选择最利于自己大道之路的功法。而非孙尚香提供的三个个人保命或利于大局的选择!

看吕雉怔了怔,爽快收起玉简,萧影把另外两枚玉简收起。朝仇公公吩咐道:

“让禁卫军撤回来,无需戒备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