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等闲平地起波澜(1 / 2)

加入书签

“给你外公家的年礼除了按往年的惯例,还要加上最近水墨坊刚售卖的四尺对联龟纹夹宣,你外公呀,别的不好,就好这宣纸!”想到夫君隐晦提及的那件事,徐杨氏脑仁儿隐隐生疼,掩着口打了一个哈欠。

“知道啦知道啦。”妙妍乖巧应下“娘,你忙了半天了,还是先好好休息一会儿吧,我吩咐翠羽晚饭的时候喊你,钰儿那里有奶娘伺候,你安心睡一觉?”

女儿如此说,徐杨氏倒真觉得有些累了“那我睡会儿,你回院子吧。”

扶着母亲躺到床上睡下,妙妍捶捶手臂,整了整衣裙出了内室。

“小姐!”崔盈盈上前,扶了妙妍“小姐有些疲累,回去好好休息吧。”说着眼里闪过一丝心疼,引得妙妍玩味一笑,若不是中秋宴上徐妙歌说她要考取贵人、夫人,她也不会派了雀儿跟踪这丫头,结果亲眼看到这丫头和徐妙歌接触,甚至还接了徐妙歌的银子!

妙妍真不敢相信这丫头背地里竟跟自己离了心。

“是有些累了呢,整天跟一起子小人斗智斗勇,不累才怪!”若有所指的一番话,崔盈盈浑身一颤,抬头看见一双凤眸好似能够看穿一切一般,忙敛身“小姐辛苦了。”

“辛苦?不敢当,只盼着没人给我使绊子就行。”

不轻不重一句话落下来,砸得崔盈盈身子晃了晃。

次日,浔阳杨府。

浔阳书院山长杨谦玉,祖籍西北路州,家中世代为商,经营盐铁生意。上数三代,路州杨家有一支迁移到了浔阳并定居于此,这才形成了浔阳杨家。

杨谦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很有古贤士之风,先帝仁宗在世时,听说有人能以白身坐上浔阳书院山长一职,很是吃惊,曾在南巡时学圣德女皇“三顾茅庐”,欲请杨谦玉入朝为官,后来不知为何竟不了了之。

此事不免多了一些传奇色彩,仁宗究竟有没有三顾茅庐请杨谦玉出山实在无从考证,恐怕知道真相的,只有杨谦玉本人了。

杨谦玉一生无子,只七个女儿,除了最小的女儿杨芊芊仍待嫁闺中,其他六个女儿都已嫁人生子。四女儿杨贞贞嫁给了浔阳本地的举人徐永安,其他五个出嫁的女儿都无一例外地远嫁,对象无一不是杨谦玉所欣赏的本分踏实、品貌俱佳的学子。

杨谦玉七个女儿中,最大与最小的相差不过十岁,都是打小精心教养,琴棋书画,织绣茶厨,总有一样擅长的,要说其中最出色的,恐怕就是小女儿杨芊芊了。

杨芊芊今年十九岁,容貌在美女如云的杨府也是极出挑的,论起才情,更是无人能及,十五岁之前杨芊芊是考中了才人的,本该进京入读瑶池书苑,奈何杨谦玉爱女心切,加之他向来视名利如浮云,杨芊芊便没有入京。

七个女儿只剩下最为疼爱的小女儿在身边,杨谦玉将所有热情都用在暗地里相看青年才俊上,奈何父女俩都是挑剔之人,一番筛选,杨芊芊已满了十九岁,在浔阳甚至整个大殷,年十九而未嫁的基本算是老姑娘了,杨谦玉面上不显,心底却已然着急起来。

这不,拜年完毕,杨谦玉立刻问询起来。

“贞贞,你注意相看着些,你七妹年纪也不小了,再耽搁下去恐怕很难找到令人满意的郎君了。”杨谦玉捶着腿,一阵接一阵的叹气“都怪为父,这些年挑挑拣拣,把你七妹耽误了。”

杨谦玉是一个高挑、清瞿的老人,很有些仙风道骨的意味儿,不过熟悉的人其实都知道,他其实是一个治学严谨、求学勤恳的老学究。不过,此番捶胸顿足的语气和动作,慈父情怀倒是可见一斑。

“爹!”角落里,杨芊芊拉长的声音响起,她很美,鹅蛋形的脸颊微染红晕,两汪水葡萄般的大眼睛明媚动人,乌发浓密堆叠下来,垂在腰间勾勒出一抹诱人的弧度,尤其是蜂腰上方的高耸饱满,使她少了几分少女的柔嫩,多了一抹成熟的妩媚,毕竟,十九岁的年纪,确实要比一般小姑娘大好些了。

“爹,你着什么急!”杨芊芊恼怒出声,她还是个未嫁女儿家,纵然可以在父亲面前撒娇耍赖说不喜欢谁谁谁,可是在同为女子的四姐面前,好像自己隐藏的小心思都会被看光似的,叫她如何不恼。

“这怎么了,你四姐又不是旁人。”杨谦玉不解。

“爹!”杨芊芊一跺脚,面色羞红地瞪了一眼杨谦玉,提着裙子跑了出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