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1 / 2)
崔磊和景盈的婚礼大获成功。
一对新人对婚礼的隆重场面喜出望外,双方父母也对庆典的热闹喜庆十分满意。另外电视台连篇累牍地对崔磊进行跟踪报道,“见义勇为英雄的婚礼”的专题播出,特别是市长亲自到现场参与婚礼,让一对新人和双方父母都感到极大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街坊四邻、单位同事对他们刮目相看,纷纷翘起大拇指。最让景盈高兴的是,她的的父母从此绝口不提崔磊爱管闲事儿这茬。
崔磊见义勇为的行为也得到社会的普遍赞扬,政府以此为契机,对弘扬正能量的引导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各种形式的帮扶小组、志愿者队伍等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街头巷尾经常能够看到公益组织在活动。街道的退休大妈也行动起,自觉承担起居委会所辖小区里的环卫、治安等工作的监督和维护。
参加婚礼赞助的企业也受益匪浅,参与活动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无形的收益不可估量。婚礼之后,大家余兴未了,几个大企业联合牵头成立滨海市企业家联盟,决定持续对见义勇为的行为进行表彰和资助。联盟的联络点设在“等你开始”婚庆公司,并推选陆十一为协会秘书长。
当然,这次活动收获最大的还是“等你开始”婚庆公司。“等你开始”对这次婚庆活动的成功策划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陆十一在主持方面的天赋,在镜头下的超常发挥,他和格非一唱一和相得益彰的搭配,不仅赢得了现场观众的好评,更让电视台的台长眼睛一亮。事后,台长委托格非邀请陆十一到电视台去做主持人,被陆十一婉言谢绝。
格非却没有轻易放过陆十一,从他身上又挖掘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那次婚礼过后,他无意中问陆十一为什么取这么奇怪的名字。陆十一就把自己的身世一五一十向他讲了:从小时候家里吃不饱饭,他到村里六十一户人家中轮流去吃;到后来读书上大学时,村里六十一户人家给他拼凑学费……所以,为了提醒自己、时刻不要忘记乡亲们的恩情,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陆十一。
出于职业敏感,格非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新闻题材。于是,他又给陆十一做了一个弘扬正能量的访谈节目,在电视台上播出。
从崔磊见义勇为事件,到崔磊和景盈的婚礼专题,再到陆十一的电视访谈,“等你开始”婚庆策划公司在本市各个电视频道、各家广播电台、各种报纸、各大门户网站中频频出现,社会知名度一路攀升,很快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知名公司。找他们举办人生大事的情侣越来越多,婚庆公司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苏达绿和陆十一心里明白,这一切的成绩都是来源于当初叶天明的一个创意。他们多次商量,为了感谢叶天明,也为了庆祝这一场婚庆活动的成功,要好好地请大家搓一顿。可是,自从何小双病愈出院后,叶天明就再也不见了踪影。每次苏达绿打过去电话,叶天明总是说自己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再加上婚庆公司的生意也忙得团团转,这件事情就暂时被搁在了一边。
格非在制作陆十一的访谈专题时,到陆十一老家进行采访。陆十一的父母均已过世,当初曾向陆十一伸出过援手的老人健在的也为数不多,陆十一的小伙伴也大多在外地打工。但是,当大家知道电视台要给陆十一拍电视时,全村人还是都沸腾起来。尤其前些天,有村民在电视上看到过陆十一和市长在一起平起平坐,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在村里引起了轰动。村里没人不知道,村里的那个老光棍和疯女的孩子现在市里工作,混得很好,攀了高枝,能跟市长称兄道弟。
一些老乡认为陆十一理所当然地应该给他们找关系办事儿,有的甚至打算直接投奔到他门下,让他给安排事儿做。
对于老家来的不速之客,陆十一每次都会热情接待,能办的事尽力去做,不能办的也耐心解释。但是,并不是每次尽力而为都会有圆满的结果,也不是每次耐心的解释都能换得对方的理解。尽管“等你开始”在本市算得上是一家知名企业,陆十一也渐渐跟几个口的主要领导建立了关系,但是他在社会上的地位依然是“头重脚轻根底浅”,更别说满足村民们对他过高的期望了。他们认为他无所不能,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办不到的事。
陆十一的实际能力和乡亲对他给予的厚望,形成的反差矛盾越来越明显。他常常费很多心思,但最终没有把事办成,出力不讨好,甚至还要受到老乡的冷嘲热讽。
对于这些,苏达绿看在眼里,心里暗暗替陆十一着急、生气。她多次提醒陆十一:“并不是每次老乡找上门来请你帮忙,你都必须去帮,那样做不叫见义勇为,甚至有的连助人为乐都算不上。你得明白你的能力有限,别打肿了脸充胖子,自己累还不说,还让乡亲们说三到四。这样好吗?还是少管那些闲事吧!”
陆十一嘻嘻一笑,照样我行我素,照样对来访的老乡热情接待。
弄得每次苏达绿只能暗暗叹气。实在看不下去,有时碰巧陆十一外出,她也替他掏钱打发一些乡亲,但从来没有跟他提过。
↑返回顶部↑